环顾四周,餐厅酒吧、剧院售票处、酒吧里随处可见共享充电宝的身影。乘着“共享经济之风”而爆发的共享充电宝的发展虽然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濒临死亡,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回顾共享充电宝这三年来的“起起落落”之路,从高潮到沉寂,再到如今各自的挣扎,在外人看来,这条路十分曲折,但对于那些选择这条路,虽然初衷是为了赚钱,也曾有过为了目标想要闭上眼睛走进黑暗的时刻,但情况却并不是那么理想。
01
2017年,行业元年
2013年至2016年可以说是共享充电宝的萌芽和培育期。 2016年底到2017年中这段时间是行业的爆发期,因此2017年也被称为共享充电宝元年。据相关媒体统计,2017年,平均每两天就会出现一个共享充电宝,一个月内新增22个。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司空见惯的。
不仅速度快,它的融资也非常快。今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创造了融资神话:10天3亿元、40天12亿元,让其他行业眼红。
表面上看,今年是共享充电宝行业势头强劲的一年,但实际上机遇与危机并存。既然有的人能一夜暴富,就有的人会跌入谷底。
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之所以快速投入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出于惯性思维。既然共享单车能够普及,共享充电宝自然也会发挥作用,所以大家都会加大赌注。那一年,小电科技、街道科技、来电科技、怪兽充电等共享充电宝品牌获得大笔投资,这些公司也搭上了短期分红周期。
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虽然与共享单车类似,但仍存在根本区别。共享充电宝初期,他们通过设定免费使用时间和每小时1元的租赁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并迅速拉开了补贴战。当大家以为共享充电宝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花钱吸引流量时,现在的市场形势却给了大家沉重的打击。大家对手机电量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
02
低调的2018
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共享充电宝可以一夜之间诞生,也可以悄然无声。 2018年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就是这样的一年。经过一年的竞争,没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经过一轮轮的筛选,获得投资者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大显身手。
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从之前的押金租赁转向无信用租赁。借助支付宝芝麻信用、微信支付,免押金租赁推出新玩法。对于用户来说,“免押金”是可以接受的。再加上前期的低价策略,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已经实现了用户积累和场景渗透。
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18年也出现梯队划分,形成“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根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以下简称《报告》),街电、小电、怪兽充电、产蛋率分别为28.6%、27%、25.1%和15.6%。
今年,一直低调的四家企业也开始慢慢发力共享充电宝行业。街电也连续三个月公布盈利,这意味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盈利模式得到了验证。
03
努力奋斗的2019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9年,大家一定都有一些思考。随着新零售场景争夺战的触发,共享充电宝行业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企业不可能一直持续投入资金。为了从产品中获取利润,许多共享充电宝运营商不约而同地低调提高价格。今年8月和9月,一些共享充电宝品牌的每小时收费甚至更高。达到8元,如此高的价格,再次让悄无声息的共享充电行业火了。
一元共享充电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据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8年1月至12月,共享充电宝月用户数基本在1亿人左右波动; 2019年,月活用户数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6月,用户数量为1.33亿。
如果按照最高标准估算,预计单个用户平均每月使用一次,时长一小时,一个月就有1.33亿人使用。这样一来,可以测算,共享充电宝的租赁收入预计在16亿元以上。目前租金价格已涨至2-3元,因此收入会更高。
辛勤耕耘的2019年即将过去。大家都在期待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是如此。但事实上,共享充电宝想要产生收入,不仅要吸引大量的C端用户,还要吸引B端用户,探索新的商业空间。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