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冲击纳斯达克:共享单车三强争霸,谁能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2025-01-14
来源:网络整理

在王思聪著名的“赤象”赌注下,共享充电宝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其代表作 不仅登陆纳斯达克,还赚了钱。这一巴掌打在国民老公脸上非常响。

如今,共享经济的另一个细分领域——场地自行车也在举步维艰,“蓝军你好”想要抢先抢占制高点。

4月24日,哈罗率先向资本市场发起进攻,在纳斯达克提交招股说明书。如果一切顺利,哈罗无疑将成为第一家共享出行公司。

大家好,这里是知识信息研究所IPO系列第十章——你好旅行,每周剖析一家IPO公司,洞察投资机会。

经历了硝烟弥漫的“彩虹大战”后,早期的共享单车霸主OFO和摩拜,要么淡出,要么改头换面。如今,“蓝军”你好,“绿军”清绝,“黄军”美团单车一统天下。

想成为共享单车第一人吗?你好有资格吗?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以2020年总出行次数计算,哈啰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共享两轮车服务商——2020年提供了51亿次共享两轮出行服务。

由此看来,单从自行车业务来看,哈啰的行业地位是没什么可说的。

但看一个企业是否有前景,行业地位是一方面,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与已经开始盈利的共享充电宝龙头怪物充电相比,共享单车的表现就没那么好了。通过分析提交的招股书,我们发现共享单车并不是一个好生意。这一次,哈罗的分娩也是阿不顾一切活下去的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的分析,本期将分为4部分:

第一部:“农村包围城市”你好逆袭

第二部分:两轮车无法维持你好明天

第三部分:摇钱树之旅

第四部分:本地生活业务

“乡村包围城市”你好逆袭

说到,称其为自行车大战的幸运者还算轻描淡写。当时,2016年创立时,OFO和摩拜还在热火朝天地玩着烧钱游戏,疯狂攻克一线城市。

哈罗对于自己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其创始人杨磊曾表示:“以我的少量资金,如果我去第一线与他们竞争,无疑是鸡蛋碰石头。”

因此,哈罗选择了“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以二三线城市为突破口,实现夹缝中的逆袭。

天意不负有心人,利用二三线的差异化布局突围,哈啰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全国460个城市的布局。

ETC!如果创业这么容易,你我都是资本家吗?

醒醒吧,没有成功的草根逆袭永远都是血泪故事,而哈喽的逆袭很大程度归功于阿里爸爸的一腿。

2017年6月,蚂蚁集团与 Bike接洽,希望在自行车后部贴上支付宝二维码,以吸引流量进入支付宝平台的共享单车渠道。

2017年和2018年,蚂蚁先后投资哈喽出行的D轮和E轮,以及多轮战略融资。

现在,蚂蚁集团间接全资子公司(香港)已成为Haro第一大股东,持股36.3%。哈罗旅游创始人杨雷仅持股10.4%。

且不说的生活不错,在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后,阿里巴巴也会继续努力为提供场景支持。

2018年3月,哈啰出行携手蚂蚁金服,正式宣布推出“全国免押金”服务。 成为支付宝布局线下支付场景的工具之一,也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在烧钱的共享单车领域,没有两把刷子确实很难生存。

共享单车看似没有任何门槛,但实际上对长期运营和维护的要求非常高。

记得ofo被打败的时候,有成堆的黄色破车静静地等待着被分类成垃圾。

能够在夹缝中生存的另一个秘诀是善于精细化运营,用人的话来说就是“算账”。当然,本质还是贫乏的。

精细化运营的表现之一是,严格控制广告总量,并采用“ 2.0”进行智能控制。

截至2020年9月, 智能调度已在全国近200个城市上线,覆盖所有运营城市的50%。与人工体验调度相比,智能调度在线,道路车辆运行效率显着提升。

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2018年至2020年,哈啰营销费用分别为9100万元、2.68亿元、3.64亿元,营销费用率分别为4%、6%、6%。

依托阿里巴巴之父及其差异化的结算方式,成为哈罗单车突围的核心逻辑。

如今,的业务不再局限于自行车。你好电动车、你好顺风车已成为其出行平台的重要支撑。此外,Haro最新推出的本地生活业务也成为开启资本市场想象空间的新故事。

这种“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网约车+网约车+聚合平台”的商业模式被称为“飞轮效应”。

简单来说,哈啰希望将高频但不盈利的单车业务打造成流量入口,引导用户转向网约车等低频但盈利的业务,​​实现行业之间的联动。

你闻到什么熟悉的味道了吗?是的,它的第一大竞争对手就是市值1.6万亿元的美团。

话虽如此,“本地生活”和“飞轮效应”都只是向资本讲故事的噱头。从实践来看,无论是共享单车赛道还是其支柱业务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两轮车无法支持“你好明天”

早在“飞轮”想法刚提出时,2018年6月,哈罗出行CEO杨磊就曾设想,共享单车业务应该只占哈啰业务的10%。

然而,现实并不完整。通过分析哈罗的财报,我们发现,从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时间里,虽然共享两轮车的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哈罗的营收,占比保持在90%以上!

收入靠自行车,但自行车已经不能指望了!

数据显示,哈罗两轮业务增速明显放缓。 2019年,该业务营收45.4亿,同比翻倍。到2020年,增速将降至20%左右。

2021年一季度最新数据显示,哈罗共享两轮营收从6.21亿增长至11.7亿,同比增长89%。考虑到去年一季度疫情封锁的影响,这个增长数据确实不好。

此外,两轮车业务不盈利也已不是什么秘密。

2018年,哈啰共享两轮毛利率仍为-54%。直到2019年数据才转正,但依然低迷,分别为6.4%和6.7%。

毛利率上升的原因是共享电单车投放量增加以及单价上涨。

2019年底,自行车玩家掀起了涨价潮。第一个出手的是滴滴青爵,它将共享单车的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改为每15分钟1元。

美团和哈喽紧随其后。 将起拍价从1元上调至1.5元。

随着业务的拓展,在两轮业务方面,哈喽开始主攻摩托车业务,主战场依然在三四线城市。

对于这项业务,哈罗CEO李凯柱表示:“一到三公里是自行车业务,三到五公里是助力车业务。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电动自行车是‘交通工具王’” 。

在李凯柱看来,我国摩托车市场保有量约为4亿辆,同时摩托车的单价也相对较高。

目前共享摩托车的价格约为自行车的两倍:2元/20分钟。

共享两轮车单价从2018年的0.52元上涨到2019年的0.89元,2020年达到1.15元。

不过,即便如此,哈啰也很难通过两轮业务赚钱。

首先,仅仅为了盈利而提高价格就过于简单化了业务。

面对共享单车频繁涨价,央视出面批评:请共享单车车主注意外表!

另一方面,哈喽作为出行服务商,需要布局大量单车,属于重资产模式。

2020年,其净资产及设备达41.84亿元,占总资产的43.57%。

这直接导致哈啰两轮车业务后期的运维成本较高,包括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折旧费用、运维人员的人工成本和维护费用等,使得该业务不景气。利润更差。

COO韩梅曾表示,目前一辆单车的成本为800元。算上到市区的交通费用,单辆自行车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每辆自行车每日折旧0.6元,运维费0.3元。元,也就是说单辆车每天的运营成本为0.9元。

据《Wate》介绍,由于哈啰对共享单车和电动助力车均采用直线折旧法,因此折旧年限为3年。如果按照三年折旧计算,自行车的制造成本每年在233元至367元之间。共享摩托车每年的成本约为共享单车的2-4倍。

数据显示,电动车业务的发展将直接带动哈啰共享两轮车2021年一季度收入和成本同比增长32.6%。

如果扣除折旧和摊销,'s(即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自2018年以来已转正。

其竞争对手摩拜单车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悲惨情况。由于推出新自行车和摩托车带来的大幅折旧成本,摩拜单车新业务经营亏损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13亿元扩大至2020年同期的60亿元。

所以,事业共用两个轮子,确实意味着爱你不容易。

你好面临着涨价跟不上、产品成本高、需求频率高、流量范围大、后期运营费用巨大的问题。

摇钱树之旅

如果两轮车不行,那四轮车呢?

不得不说,2019年开始的网约车业务已经成为哈罗的“摇钱树”。

2020年,哈罗随行营收4.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1.2%,成为当年增长最快的业务,实现毛利3.8亿元。

从交易额来看,2020年完成网约车服务9450万次,总交易额超过两轮自行车达到69.7亿元,较2019年的29.3亿元增长137.9%。

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交易用户2610万,注册司机近1000万。

目前,哈罗出行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拼车市场,仅次于滴答,市场份额达38%。

增长快是一方面,但搭便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赚钱!

2019年和2020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1%和81%。

这是什么概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烟草行业销售毛利率仅为65%左右。

从这一点来看,称烟草为“老大哥”并不过分。

这并不代表有多么强大。其主要竞争对手滴答网约车平台2018年至2020年的毛利率也分别达到51.8%、83.1%和87.3%。

网约车之所以这么赚钱,与其属性有关。

与快巴业务相比,顺风车业务占地面积较小,但模式相对成熟,属于轻资产运营,利润率较高。其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是向私家车主收取服务费。

看到这里,你不禁会想,如果顺风车这么赚钱,的未来不就没有保障了吗?

事实上, 的表现确实被寄予厚望,但限制太多。

2020年第四季度,哈喽搭车交易额约为23亿元,环比增长9%;滴滴出行同期交易额为23.8亿元,较上季度略有下降。

因此,业内人士预测,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哈罗出行很可能成为2021年上半年网约车服务的霸主。

放眼整个随心所欲赛道,艾瑞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7%。

不过,虽然网约车的变现率相当可观,但订单增长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平台的高额补贴和营销。

以滴答为例,2017年至2019年,滴答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9940万元、10.94亿元、2.187亿元。 2018年930.74%的销售及营销费用率直接导致公司亏损。

嘀嗒出行表示,这是由于平台在发展初期向用户提供补贴和奖励,以获取用户并增加平台粘性。

2019年其1.3亿订单随心所欲地增长,这是营销投入比上年增加近10倍的结果。投入产出成本效益明显偏低。

2020年,嘀嗒平均服务率和顺风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双双回落并呈现负增长,这说明顺风车通过补贴获得的用户活跃度正在下降。

此外,也存在不少借滴滴顺风车事件“突然冒出来”的缺陷。

哈喽顺风车平台上,针对“司机沿途不接单”、“司机绕道”、“司机不准时”等问题,已有上百条网友投诉。

Haro还在招股书中表示,不能保证业务将持续或继续增长,同时仍不确定市场接受度和需求将维持现状的程度。

政策层面,监管压力也将限制公司网约车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

如何突破用户限制,让希奇贡献更多、更可持续的收入,成为当务之急。能否在网约车这一细分领域保持领先,是对哈罗盈利能力的重要考验。

本地生活业务

作为“飞轮效应”的终极目标,的本地生活业务成为了诈骗资本的大诱饵,相信的人欢呼雀跃:未来的就是美团。

2020年,哈喽开始专注本土生活方式业务,以“让百花齐放”为初衷。

例如,4月,哈啰出行APP推出“吃喝玩乐”本地生活门户,包括酒店、餐厅等店内服务; 5月,推出跑腿业务“你好快递”,进军同城即时配送业务。

不过,的“飞轮”逻辑尚未在本地生活业务得到验证,其新业务大多会比其他业务更受欢迎。

例如,在淄博进入热门社区团购赛道,随后迅速覆盖张店、周村等城市,最高团购人数突破1000人。

由于无法实现盈亏平衡,拼多多、美团等巨头不断出现在赛道上。仅仅半年后,就有媒体透露哈罗将放弃社区团购业务,转而专注于店内团购、金融、打车等新技术。商业。

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哈罗的其他收入,包括换电业务和本地生活占比很小,均为7882万元,占比分别为1.6%和1.3%。

艾瑞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9.5万亿元增长至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6%。

蛋糕虽大,但在美团、饿了么等巨头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局面的情况下,可想而知哈罗想要再次逆袭会有多困难——烧钱和庞大的本土推广团队是不可避免的。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哈啰出行账上现金仅有19.22亿元,显然不足以支撑哈啰下一阶段在本土生活方式市场的竞争。

此外,Haro的融资步伐也有所放缓。 2019年底,哈罗仅抵押了所有自行车,换来了5亿贷款。

总结

谈到自行车布局,哈罗、美团、滴滴都有各自的规划,但三者面临的压力却截然不同。

对于美团来说,收购摩拜更像是一项战略投资。摩拜单车是美团的线下流量入口,也是美团超级生活服务平台向出行领域拓展的棋子。

青驹与捷途摩托车整合后,滴滴出行生态圈内的两轮车市场将完成。

看来哈罗承受的压力最大。 是阿里巴巴完善出行领域的“最后一公里”拼图,也是网约车的起点。

虽然得到了Ant的支持,但它一直强调自己的独立性。随着它向平台级公司靠拢,完全依赖蚂蚁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业务扩张方面,滴滴和美团也希望将数百万辆摩托车投放市场。虽然 是摇钱树,但 需要突破用户限制。在本地生活业务方面,必须面临来自美团、饿了么等巨头的正面压力。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多元化和“美团化”更像是一场危险的模仿游戏。

最后,感谢您的观看。如果您喜欢本期内容,请关注“信息研究院”视频号,别忘了点三下。

看完后请“五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