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但淘集集却借钱上桌,赌的是供应商的资金和员工的未来。 最终,赔了别人的钱,被推入地狱。
作者/孙宏超
来源/腾讯深网
4月23日晚,失踪近半年的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突然出现在朋友圈和商家群中。
张正平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四人合影,并表示2024年开年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吹牛喝酒。TJJ事件结束了。想要入手的朋友富有,期待未来。”
在朋友圈的回复中,一名疑似淘集集员工索要工资,称张正平去了苏宁,“工资呢?我们这么多员工的工资呢?如果你去苏宁,不要你不认为我们是淘集集的员工吗?已经?你根本不欠我们什么?”
在一群讨债的淘集集商户中,张正平突然出现,说道:“TJJ事件已经结束了,兄弟姐妹们,重新开始吧,赚钱、做生意才是第一要务,如果你觉得你有机会,你就去吧。”可以私聊我。” 我们来谈谈吧。”
随后,商家发布的一段聊天记录视频显示,张正平欠他340万,但他在私信中表示“赚钱比什么都重要”。
4月24日上午,张正平再次更新朋友圈。 在这条朋友圈里,张正平再次强调“赚钱是第一位的”,并表示,“不管你能不能放下TJJ的东西,那你还是得赚钱、做生意。现在,有国内新平台很少有人敢做,能做的也没有几个,大平台没有机会和资源做,大家可以放心做,有机会做,唯一能做的可能是那个有传言说我是顾问的人。我不确定每个人都会爱不释手,但我敦促每个人都开始。”
拼多多复制品的失败
多位消息人士告诉《深圳网》,张正平担任顾问的公司是苏宁平安。 资料显示,苏宁是苏宁易购旗下的一款电商购物APP。 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正品低价、服务体验的高品质团购。 2016年7月15日正式上线。苏宁易购内部人士向深圳网回应称,员工名单中并未找到张正平的名字。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张正平在苏宁的角色应该是外部顾问,自然不会体现在员工名单中。
针对上述传闻,苏宁相关人士向深圳网表示,苏宁高层证实,并未聘请张正平担任苏宁外部顾问。 同时,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苏宁零售云相关高管证实,他们与张正平只有私人关系,合影只是一次私人聚餐。
实际负债超过19亿,现有资产不足6000万。 这是融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明星电商淘集集交出的最终答案。
据“深圳网”获得的信息,淘集集目前欠债权人超过3万,这意味着每个债权人平均获得的赔偿可能不足2000元; 按债务计算,淘集集平均欠每个债权人3万多元。 元。
即便如此,两千以内仍然是一个上限。 淘集集员工告诉深圳网,“内部测算,现有6000万元资产中,60%以上应该是桌椅、板凳、电脑等固定资产。 ,这部分兑换成现金的比例很小。”
成立于2018年的淘集集因资金链断裂,将于2024年冬天倒闭。 一个更直观的形象可以说明淘集集烧钱的速度:从成立之日到去年签署重组协议(实际死亡),淘集集存活了436天,平均每天烧钱506万元现金折算成100元人民币,总计约58公斤。
今年3月17日,企查查消息显示,社交电商平台淘集集运营主体微信欢收(以下简称微信欢收)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显示该公司正在积极申请破产,且受理法院为微信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4月15日,微信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微信铁路运输中级法院(2024)胡03婆85民事裁定书》显示,微信欢寿实业集团(淘集集)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存在明显债务问题。缺乏偿付能力为由申请破产清算。
裁定书还显示,环手实业集团法定代表人为张正平,股东为张正平、王蓓军。 截至破产清算申请提交,申请人资产总额为人民币,负债总额为人民币,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 申请人于2024年12月停止运营。
数据显示,淘集集2018年融资4200万美元。去年底,一位商家告诉深圳网,淘集集目前欠债超过18亿元。 淘集集目前的净负债超过19亿元,这意味着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淘集集就烧掉了22亿元。
去年6月,一些淘集集商户发现淘集集付款开始出现延迟,甚至根本无法提取现金。 9月份,淘集集微信总部门前开始发生维权事件。 警察介入维持秩序。 淘集集称,“一些不明身份者”通过网络渠道煽动商户情绪,煽动商户聚集滋事。
10月15日,面对商家蜂拥追债,淘集集宣布将与国内大型机构重组业务。 业务模式将由商户结算模式调整为合作伙伴自营模式,现有主要供应商将转移至淘集。 作为集集的股东、合作伙伴,我们与淘集集同荣辱、共进退。
张正平呼吁商家不要起诉该公司,以免公司直接清算,血汗钱也拿不回来。
此言一出,令商家愤怒不已。 来自山东的商人史友告诉深圳网,“当时我就觉得淘集集真的很无耻,是用我们自己的钱来绑架我们。” 但这些商人却束手无策。 世友称,当时他看到了淘集集提供的一条相关信息。 “如果直接清算,淘集集账上的现金将不到所欠金额的1%。”
按照法院公布的最终数字计算,淘集集目前资产6000万,欠款近20亿。 除去60%的固定资产,现金确实是欠款的1%左右。
考虑到两害相权取其轻,大多数商人出于绝望而选择了债务重组协议。 协议显示,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淘集集将向商户偿还债务金额的20%,剩余80%推迟至甲方(淘集集)与甲方重组后目标公司估值时支付。一个大集团公司达到200亿或者上市的时候。
10月31日,淘集集官方发布重组收购进程通知:“10月23日,供应商债权人完成51%债务重组协议的签署;10月28日,收到雇主书面TS和函件”。目前,淘集集并购重组进展顺利,公司经营稳定,平台运营稳定。 11月19日,淘集集官方微博称,“融资重组已进入最后阶段,请耐心等待官方公告,再次感谢大家,所有合作伙伴将与淘集集共同努力,共度难关。”
曾经参与并购重组合同的商人肖战告诉深圳网,10月份以后已经有一些钱进来了,但与签订协议时约定的20%还相去甚远。 “我欠了大约50万元,但收到的金额还不到1000元。”
融资重组最终失败。 去年年底,淘集集发布了一份题为《我已尽力但未能尽到责任》的公告。 张正平表示,“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我们不得不宣布,淘集集本轮重组失败!接下来怎么办?公司将寻求破产清算或者破产重整。”
当时,破产领域的专家告诉深圳网,淘集集的所有债权人,包括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甚至淘集集本身,都可以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但如果淘集集真的没有资产的话,最终的爆仓率会很低。
事实证明,按照流动比率计算,清算率不到3%。
疯狂淘吉吉
“赶紧买吧,不然这家公司破产了,你就再也买不到了。” 去年4月的一次电商行业聚会上,一位媒体人士向同事推荐了一个微信电商平台——淘集集。
打开淘集集页面,可以看到一堆疯狂的数字,十斤梨19.9元,十卷纸巾5.9元,2斤核桃仁6.6元……全部包邮。 相比之下,同样主打价格优惠的拼多多,似乎成了一个“奢侈品”平台。
淘集集于2018年8月5日上线,是微信欢手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 淘集集主打团建玩法,还设计了类似趣头条的“现金补贴+分发返利”系统。 用户下载之初即可获得新人现金,之后还会有新人红包,下单即可返现; 邀请好友可以获得相应补贴,用户还可以从好友在淘集集的消费中受益。
此外,淘集集还采用传统的本地推广方式和各种嵌入广告。 去年8月,淘集集表示将向小镇市场发送5000辆推车,教用户如何使用; 淘集集的嵌入广告也可以在一些短视频软件和游戏软件上看到,主打“便宜”。
上线两个月,淘集集用户数突破1000万; 半年后,达到1亿; 一年后,达到1.3亿……
支撑这条数字曲线的是持续的资本投入。 世友告诉《深圳网》,在签署重组协议时,淘集集曾拿出一个数据,“平台净负债18亿”。 这意味着,以此前融资金额计算,淘集集一年多时间就烧掉了20亿元现金。
“破产”的观点并没有得到现场媒体的完全认可。 一位微信媒体人士则持相反观点。 淘集集已融资4200万美元,上线半年用户数突破1亿。 “听说又有一轮融资了。” 很快就会到这里。”
2018年10月,淘集集获得42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先锋齐云、老虎基金,估值达到2.42亿美元。 这笔融资被淘集集扔进了火里,熊熊燃烧的火焰让张正平脸都红了。 今年6月,淘集集宣布又一轮融资计划。 投资者名单中包括DST、老虎基金、KZ等多家知名企业,融资金额达2亿美元,投后估值达8亿美元。 然而,这笔资金始终没有到账。
事实上,融资失败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还没有放完,骆驼陶吉吉就已经不堪重负了。
资金链的疲软也让淘集集开始考虑缩小规模。 淘集集员工常山告诉深圳网,一段时间以来,淘集集已经下线了“一元市场”和“限时”等几项重要的新业务。 闪购”、“以优惠价格免费获得”等。
里面没有粮草,援军又耽误了,张正平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商人的付款上。 淘集集开始拉长商家应付账款的周期,将本该支付给商家的钱投入到营销上,充分减少补贴,增加新的活跃度,以换取投资者眼中的增长曲线。 资金到达后,将用于弥补被挪用的商户款项。
另一位前淘集集员工邓峰告诉深圳网,淘集集挪用商户付款的行为并非是在B轮融资失败后,而是刚开始运营。 “当时感觉淘集有集集就像一个庞氏骗局,用后续商户的付款或者融资来偿还之前商户的付款。 如果停止的话就会有雷雨,所以今年2月份左右我就辞职了。”
据早期淘集集商家(现已转投拼多多)方腾介绍,淘集集最初是采购加自营的模式。 从采购到最终付款的周期比其他电商平台长(最短付款也超过30天),转型为结算模式后,结算周期并没有缩短。 “我是淘集集上最早的商家之一,今年1月份我就退出了店铺,转投拼多多。不过,淘集集上的货款一直没多少钱,可能几千块钱,我也问过已经催了好几次了,但是钱还没收到。”
最后一批韭菜来自去年双十一。 10月底,淘集集推出双十一促销,部分被下架的商家重新开始营业。 这让陶吉吉的心猛地一跳。 但最后这些钱都被浪费了。 肖战告诉《神网》,收到一些还款后,他认为双十一促销是一个机会,“最终又花了5万到6万元”。
张正平曾经声称的救命融资最终并没有到来。 消息人士告诉深圳网,这家大集团是一家以家电品类起家、线上线下兼具的国内知名零售企业。 去年6月以来,阿里巴巴、美团甚至今日头条都成为淘集集丑闻的对象。
首都寒冬的背后,是交通的枯竭。 过去总会有未来,但现在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实际盈利能力而不是流量。 一位专注于早期的投资人告诉《深圳网》,早期规模更重要,但现在盈利能力也很重要。 “短期内你无法盈利,但如果你能看到盈利的空间,淘集集就完全依赖了。” 如果没有盈利的商业模式,前期你就不会投资,更不用说中后期了。” 该投资人表示,自从去年6月融资失败后,淘集集就一直忙于在市场上找钱。 “任何投资公司都不可能投资淘集集。” 集集投资了,毕竟淘集集现在完全是负资产,投资后还没有看到回报,就得背上几十亿的债务。”
淘集集2024年5月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GMV约5.1亿,月交易用户数约1160万,日活跃用户420万。 但其购买用户下单后1-3个月的留存率仅为20%左右。
债务黑洞
去年底,《深圳网》探访了淘集集位于微信五牛控股大厦26层、27层的总部。 当时,总部里挤满了讨债的商人。 商家组织的微信群、QQ群里都是关于淘集集的评论。 对于集集破产事件,“报案”、“维权”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不过,截至今日,一些淘集集商家告诉深圳网,他们已经没有任何拿回钱的希望了。
在投票“您在淘集集还有多少余额尚未提现?” 腾讯新闻当时推出的投票活动,有近2000人参与,拖欠100万元以上的选民比例超过13%(比如其中17%被扔掉的选民,比例超过15%)。 在投票讨论中,不少商户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其中包括应届毕业生和电商新人。 这些商人失去了所有(家庭)积蓄,包括信用卡和各种借贷渠道。
一位淘集集商户表示,“淘集集非法挪用了我们商户的货款,瞬间就被消灭了200万以上,现在已经破产了,他多次去微信总部维权无果。”张正平和淘集集高管还没被捕。一发!谁能帮我们讨回公道!”
广告公司和其他合作伙伴也受到牵连。 淘集集广告公司发布每日互动公告称,应收账款7340.22万元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天天互动股份有限公司对微信欢乐(其主要产品淘集集)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为7,340.22万元,账龄在6个月。 日常互动 上述应收账款存在无法收回的重大风险。
某快递公司告诉深圳网,淘集集欠该公司近千万元快递费。 “已经走完了法律程序,不方便对外透露这个名字。”
在百度贴吧和微博上,大量消费者反映在淘集集购物后收到假冒伪劣商品并申请退货。 商家同意了,但退款一直没有到账。
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但淘集集却借钱上桌,赌的是供应商的资金和员工的未来。 最终,赔了别人的钱,被推入地狱。
原本负责接待商户维权的淘集集员工,变成了维权对象。 常山告诉《深圳网》,他也曾在媒体上看到过破产的消息,“目前,淘集集员工约有400人,高峰期员工有800多人,目前所有员工都已停薪留职”。 ”。 谈起与商家的接触,常山说,“我感觉自己既是受害者,又是同谋”。
另一位淘集集员工甚至告诉《深圳网》,他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生活。 “提起诉讼应该是我们最后的努力。剩下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开始。”
此前采访过张正平的几家媒体告诉《深圳网》,张正平看上去很“老实”,淘集集的失败是投资人“搞砸了”,“投资人没拿到投资就拿走了”。 公章和财权,问题在于张正平太‘仁厚’了。”但张的员工却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不方便透露剥夺公章和财权的细节,但竟然敢挪用商家的货款,从哪里看出‘善良和诚实’?”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淘集集公司将商家与供应商混为一谈。 商家在淘集集平台上销售商品,就像在淘宝、拼多多上销售商品一样。 淘集集仅保管商户在平台上存入的款项。 权,无使用权。 现在张正平已经用钱买货了,他不能走让公司破产的路。 这是赤裸裸的霸权行为。
如今,淘集集上的闹剧终于落下帷幕,但淘集集上大量受伤的商人们却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应受访者要求,石友、常山、肖战、邓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