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近日,歌曲《漠河舞厅》火遍全网。
经常看短视频的朋友一定对这首旋律很熟悉。
今天三班推荐一篇文章,来揭秘闯入互联网的“漠河舞厅”到底掌握了怎样的流量密码,以及其创作背后隐藏着哪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近日,一首发布一年半前的老歌《漠河舞厅》在短视频平台走红。
截至11月5日14:00,这首歌曲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已达17.9亿次。
歌曲将人们带回34年前那场震惊全国的大火,为观众讲述了一段跨越一生的凄美爱情故事。
面对随之而来的关于歌曲本身及背后故事的质疑,10月27日,歌曲原唱刘爽发文《》一一回应。
此外,他在文章中还提到了作品突然走红给他带来的种种“不适”。
或许也说明,在这个短暂而快速的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渴望遵守交通规则,但被算法选中后,没有人能逃脱被曲解和误解的无奈。
《漠河舞厅》、
它是如何出人意料地流行起来的?
“康先生,我在梦中常常看到你在着火的建筑物之间奔跑,火焰已经跳到你的裙子上,晕倒在你的胸前。你焦急地奔跑着,呼喊着我的名字,而我却……不和你在一起,这三十年,一直萦绕在心,一直在切割。”
1987年,一场大火席卷了大兴安岭211人的生命,只剩下灰烬和绝望。
在刘爽讲述的故事中,老人张德全(化名)的妻子也在火灾中不幸身亡。
此后的三十年里,老人没有再婚,而是经常在舞厅或街头独舞,回忆起年轻时和妻子在小仓库里一起跳舞的时光。
三十年后,来到漠河采乐的民谣歌手刘爽偶然遇见了老人。 短短不到五分钟的对话,刘爽只了解到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征得他的同意后,他回到北京后撰写文章和歌词,进行了“大量的自我填充和文学想象”,并于2024年3月18日发行了歌曲《漠河舞厅》。
和刘爽的大部分其他作品一样,《漠河舞厅》自歌曲发行以来,只受到了小圈子的关注。
其受欢迎的第一个迹象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
10月下旬,有网友上传了一段老人在街头独舞的视频,并附上了“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 这段视频被很多大V转发。
随后,网友将其与廖凡在《漠河舞厅》中“教科书般”的独舞以及电影《白昼烟花》相结合,点燃了这首歌的人气。
歌曲高潮的副歌和廖凡散漫的舞步中,他们共同释放的孤独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10月27日,《漠河舞厅》登上微博热搜榜; 与此同时,《了凡跳舞BGM》也登上了抖音热榜。
随后几天,“漠河舞厅”的热度持续走高。 自10月28日以来,相关话题已五次登上抖音热搜榜TOP1。
抖音上,漠河当地文化和旅游局和刘爽的母校也为这首歌的热度“封顶”。
据统计,漠河文体旅游局已发布了4部与《漠河宴会厅》相关的作品。 乘势而上后,其三大热门短视频热度较之前大幅提升,单视频最高点赞数达到8.2万;
截至11月2日9点,中国公安大学上传的《公安版漠河舞厅》也获得9.1万点赞。
短视频的火爆也反馈了微信音频频道的数据。
11月2日,《漠河舞厅》同时登上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微信频道热搜榜,并登上网易云热门歌曲榜、QQ音乐人气指数榜、酷狗音乐排行榜。 在音乐排行榜上取得了TOP2的成绩。
在短视频时代,老歌变新歌的现象并不罕见。 《漠河舞厅》这首歌曲本身就有一定的“爆款”潜力。
从歌曲本身来看,《漠河舞厅》基本上是一首吸收民间元素的流行歌曲。 它延续了民间歌词的叙事风格,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其中传唱最广的一句“黄昏的星星就像你杀人放火的眼睛”,虽然颇有争议,但也成为了很多文艺青年、伪文艺青年的警句。
除了叙事之外,《漠河舞厅》旋律也非常优美,编排节奏感和空间感十足,让听者仿佛置身于1980年代的舞厅。
在刘爽温柔的声音下,缓缓讲述着老人的爱情故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漠河舞厅》才能完美契合《白昼烟火》中廖凡所表现出的孤独。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无数弹幕询问BGM和作为热门视频BGM走红的歌曲的出处。
但这些歌曲中,很少有像《漠河舞厅》那样经久不衰的流行。 关键是《漠河舞厅》给观众讲了一个故事。
歌曲走红后,刘爽用张德全老人的语气写给“妻子”康的信《再见晚星》也被发表。 很多人都“迷恋暮星”、“暮星迷恋无人包围的夜羽”。 “我愿意谈谈我访问地球的原因”的细腻写作让我感动。
这段用音乐和文字讲述的凄美爱情故事,也引发了公众寻找张德全和漠河舞厅的狂热。
刘爽在《通缉“晚星”》中写道,截至10月27日,已有11家媒体试图通过其团队寻找张德全; 漠河当地一个小型歌舞厅的照片,因为被猜测就是歌曲中的歌舞厅,也在网上疯传。
与《漠河舞厅》类似,《丁香》、《我们不一样》、《杀死那个微信人》等脍炙人口的歌曲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普世情感的核心,有的讲述的是a 好故事,有的能勾起一代人的回忆。
《漠河舞厅》故事所实现的集体爱情幻想是歌曲持续走红的关键。
从《白日烟花》廖凡独舞BGM》到《漠河舞厅原创歌曲》,再到《漠河舞厅现实中是什么样子》,从热榜词条的变化我们也能看到抖音平台上大众对这首歌曲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
在短视频平台上被发现,然后转移到微信音频频道,最后通过话题输出和用户创造,火遍全互联网。 《漠河舞厅》的出人意料的发布,再次印证了短视频时代歌曲流行的典型路径。 。
你想成为网红歌手吗?
在《想要“想要明星”》一文中,刘爽明确表达了自己对网红歌手身份的拒绝,“如果你不想成为网红歌手,你就不是网红歌手,你不想让这种性质的歌曲再次被恶作剧传播。没关系,停一会儿,这阵风就会过去。
经过一系列思想上的转变,我们一致认为,在新专辑和后续演出上下功夫会更实际。 ”
在得知《漠河舞厅》走红后的自我描述中,他写道:“一个普通人确实缺乏‘嚣张’的傲气和经历,心态也逐渐从歌曲的激动和喜悦转变为‘嚣张’。”发现并传播到怀疑,然后是不适。”
音乐家刘爽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刘爽保持了难得的清醒和警惕,再次提出短视频时代音乐人是否应该成为网红歌手的问题。
面对走红,一些音乐人会选择拒绝。 魏然,2014年《中国好声音》全国第八名的歌手,签约一家音乐公司后,发现流水线作品不符合自己的创作理念,于是改名Ice并加入了一个具有更大创作自由度的说唱厂牌。
2024年,歌曲《心如止水》短视频的意外走红再次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但这一次冰也明确表示自己拒绝走红——“我还是想快乐地写歌”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拒绝了《中国新说唱》节目组的邀请。
对于这群音乐人来说,在综艺或短视频平台上被“快餐消费”后,虽然短时间内作品的变现能力能够得到大幅提升,但这种靠推着走的成名方式舞台不是他们想要的。
在音乐圈的普遍共识中,存在着对网红歌手、网红乐队的鄙视链,这也使得音乐人普遍抵制成为“网红”。
对他们来说,成名应该是作品成熟之后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抖音式的短期走红甚至并不意味着对作品本身的认可。 他们或许还要面对成为网红后可能面临的“流量反弹”。 ”。
UGC时代,短视频陷入了“为了传播而传播”的魔咒。
目前,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输出者大多采用二次创作的方式来获取流量。
在这样的交通狂欢中,歌曲有时会附有不恰当的图像。 这种对歌曲内容的“曲解”也引起了创作者和乐迷的不满。
刘爽本人也回应了文中的呼吁,希望“不要再为了传播而‘传播’,更不要再唱一首带有非常讽刺和不恰当形象的哀歌。我和我的团队真诚地不想使用这样的歌曲。”这是一种被记住的方式,别说这会冒犯人,我什至感觉自己的脸很热。”
除了创作者本人之外,一些乐迷的反应也很有趣。 在《想要“想要明星”》中,刘爽提到,有粉丝在短视频中看到自己时评论,“啊啊被发现了”。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与音乐人相比,本土歌迷可能并不希望他们走红。
10月25日,刘爽发微博:“别推了,没事,再刷就味道不好了,走慢点就好了。”
热评第一的网友表示,“我怕哥哥受苦,也怕哥哥开路虎”,正是本土粉丝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但话说回来,在短视频时代,红与不红已经不再完全由音乐人自己决定了。
据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短视频和网络音乐重叠用户规模已达5.83亿。
虽然15秒不足以呈现一部完整音乐作品甚至整张专辑的概念,但从短视频到流媒体的转变不可避免地成为音乐输出上的一条“救国曲线”。
写在最后
当一首音乐流行起来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问题背后“这个网红歌手怎么突然冒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出名但不出名。 走红很容易,出名却很难。 这也是音乐家无法做出的选择。
如何避免在“短、平、快”的时代只为15秒的合唱而作曲,《漠河舞厅》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当流水线后旋律重复的简单洗脑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多样化的聆听口味时,纯粹的创作动机再次被提及。
正如《通缉令》中刘爽提到的“音乐前辈”所说:
当你可以影响 10,000 个人时,你就已经在输出一个简单的价值了。
这不是谎言。 打开音乐软件,离开短视频场景后,如果人们还能清晰地听到一首歌的主题,那么这首歌自然会在浩瀚的曲库中脱颖而出。
在音乐品味逐渐碎片化、分层的当下,我们无法避免短视频对人们聆听习惯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短视频歌曲”也正在受到主流音乐的认可,就连格莱美奖也未能幸免。
总而言之,好的音乐值得推广和营销。
短视频时代,音乐行业不应该对短视频的传播“冷漠”。 作为网红真正应该拒绝的,是空洞的陈词滥调和不必要的抱怨。
网红与音乐人之间的“壁垒”正在迅速消解,期待业内有更多像《漠河舞厅》这样的作品问世。
您如何看待短视频时代的神曲规则? 音乐人是否应该拥抱短视频,成为“网红歌手”?
来源|音乐先驱报
作者|陆秀秀
编辑|王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