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阿里念念的短视频,却让拼多多先做成了?

2023-12-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 孟德

拼多多的短视频悄无声息地成了“怪物”。

据36氪报道,拼多多短视频业务多多视频DAU从去年底到2024年初已突破1.5亿,目前稳定在100-1.2亿。 高峰用户时长超过40分钟,目前稳定在30分钟左右。

什么概念? 虽然多多视频的DAU与抖音、快手还有差距,但已经超越了小红书、哔哩哔哩、知乎等平台。 京东、阿里巴巴想了很久的短视频,却是拼多多先做出来的?

日活跃用户突破1.5亿,你是怎么做到的?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日活跃用户突破1.5亿。 博湖财经认为,主要原因是多多视频找到了合适的“学习对象”。

2024年,多多视频在拼多多APP上低调上线,取代了之前的直播入口。 但直到2024年底,拼多多才为多多视频提供首页一级入口,加强引流,且仅对部分用户进行内部测试,并未全面铺开。 至于全面推出,已经是 2024 年 2 月了。

这一时期,淘宝、京东都在“内容平台”上磨练自己的技术。 淘宝的“广网”增加了短视频的内容,改变了算法推荐机制,甚至在搜索首页的下拉页中增加了流量入口。 上线一年内,日活跃量突破 5000 万,但此后增速放缓。 例如,光广主播博主“你找哪只熊”加入淘宝光光两个月后,粉丝数突破10万,但截至目前,其粉丝数仅为16.1万。 其他博主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为了推动“购物”,京东邀请了100多个知名品牌在2024年双十一开启300多场直播,其中包括雷蛇CEO、小米中国副总裁等商界大佬。 但到2024年,京东的内容将重回价格,“购物”的曝光率将大幅下降。

老板和老二光靠金钱和努力都无法完成这件事,但新人却不断涌现。 2024年6月18日,“抖音电商”品牌正式发布; 10月,抖音切断与第三方平台的产品链接; 2024年,据分析师预计,抖音电商的GMV将高达800-9000亿。

显然,与从电商转向内容的难度相比,内容转向电商的机会显然更多。 一方面,电商平台提供的服务特性容易被用户“工具化”,不具备内容基因。 另一方面,平台内容产品几乎都是营销导向的内容,这使得吸引或留住用户变得困难。

因此,拼多多并没有走京东、淘宝的老路,而是向豆快靠拢。

(来源:网络)

第一招:补贴。

花钱办大事,一直是拼多多的风格。 自上线以来,多多视频主要通过现金奖励的方式获取用户:一是根据用户的浏览时长和视频观看次数分阶段向微信账号发送红包。 这部分由拼多多承担。 你熟悉这个方法吗? 抖音和快手极速版就是靠着这一招迅速下沉并迎来爆发式增长的。 据《Wate》报道,快手快捷版上线20天日活用户突破1000万。

其次,商家根据成熟用户在平台的总停留时长以及视频数、评论数、点赞数提供提现奖励,由商家承担。 所以,在多多视频上,发视频、看视频、评论、点赞、玩游戏都可以领红包,拼多多也舍得花钱。

36氪报道称,2024年拼多多给予多多视频的用户补贴金额接近10亿元。 其中,最为严厉的第二季度补贴金额为300-4亿元。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多多视频的DAU从一季度的1亿增长到1.2亿。

同时,拼多多在内容生态方面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当你打开多多视频的主界面时,你会发现它的设计与抖音有很大不同。 唯一的区别是只有两栏:“关注”和“推荐”。 由于没有搜索框,用户能看到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系统。 推。 “关注”栏目下有各品牌或中小企业的直播,而“推荐”栏目下则有日常喜剧、生活视频等各类视频。 连续20个视频,而且完全没有广告。 这与淘宝、京东上满屏的营销广告形成鲜明对比。 多多视频似乎真的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生活流短视频平台,而不是一个带有带货功能的电商短视频项目。

目前,多多视频已经能够稳定吸引数亿用户。 这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仅仅是开始。 但要说多多的视频成了啥,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是关键。

困住了数亿用户,然后呢?

花钱打造一个日活跃用户数亿的内容平台的成本是,2024年多多视频(短视频+直播)的商业化率只有33%,而淘宝直播的商业化率已经逼近70%。

另外,这个“内容平台”似乎根本没有存在感。 别说是同一级别的小红书和哔哩哔哩,就连知乎甚至虎扑都比活跃在千万级的多多视频名气大得多。 虽然多多视频的内容生态与其他几家短视频平台总体相似,但在视频的丰富程度、平台提供的特效和滤镜、社区内的内容氛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平台上动人视频的痕迹非常明显。

令人心碎的是,现在吸引用户的不是多多视频上新颖有趣的内容,而是“补贴”。

早期,豆快平台之所以能够通过烧钱补贴成长,是因为这两个平台的内容丰富,能够吸引用户留存。 但多多视频显然还没有这个吸引力。

但无休止的烧钱也是不可持续的。 比如多多视频上20元提现越来越难。 总是只剩下一点点。 网友吐槽:“不下单,这个钱就赚不到!”

内容的吸引力是有限的。 如果补贴水平降低,很可能会导致大量用户离开。 因此,多多视频必须抓住当前的流量红利期,尽快打通变现路线,将用户数据转化为收入。

一般内容平台收入主要依靠广告和交易。 目前来看,让多多视频通过广告获得成功显然是天方夜谭。 而且,拼多多短视频的主要目的是“卖货”。 拼多多会做什么?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抖音快手是如何登上“电商卖货”这艘“海盗船”的。

2024年4月1日,罗永浩在抖音的独家直播持续了3个小时。 总交易额突破1.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突破4800万。 一方面带来巨大的交易量,另一方面顶级主播带来的话题度和人气可以吸引更多粉丝留在平台。 而且,罗永浩的出圈,也让抖音吸引了更多高手的加入。

不过,尽管抖音当时拥有6亿流量,但不少品牌仍对这个内容平台的带货能力持怀疑态度。 为了吸引品牌入驻,抖音不仅帮助梳理重要运营数据、指导产品选型,还提供巨额流量补贴和政策支持。 比如太平洋女装的19小时直播,更新快、刷新超前的直播间背景,以及符合品牌目标用户年轻消费者喜好的背景音乐,都离不开抖音背后的引导。它。

随着太平鸟女装及品牌在行业中成功崛起,品牌商家开始在抖音上投入更多预算,尤其是抖音与优衣库的合作,已成为标志性事件。

快手对于拼多多来说可能更有用。 由于快手是从低级用户起步,早期平台充斥着自虐视频、低俗色情笑话以及各种毫无限制的吸睛内容。 这种疯狂增长的内容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将用户推向抖音,也导致平台留存用户流失得更快。 快手当时采取了两种做法:

一方面,拓展内容,推出各种激励计划,比如斥资百亿元、提供百亿流量扶持10万优质生产者的“光合计划”; 另一方面,优化分配机制,将大量MCN机构引入抖音。 声音很近。

然而,多多视频有点不同。 它已经拥有自己的货架电商平台。 因此,多多的视频应该更倾向于接受来自拼多多网站的链接。 但拼多多的产品注重性价比,产品价格被压得很低。 能够留给专家的佣金比例极其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多多视频能否产生顶级主播还很难说。

那么,这个角色就只能留给商家了。 商家制作短视频、直播可以在用户面前有一个更加立体的形象,也加强了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让消费者对他们更加信任。 这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好办法。 参见《马六记》张兰。

因此,如何帮助拼多多的商家和品牌将产品带出行业成为当务之急。 这也是一个能够吸引更多品牌商家入驻的“噱头”。 据悉,多多视频今年的目标是将商业化率提升至66%,接近淘宝直播70%的水平。 与此同时,拥有6亿DAU的抖音正在进军电商领域。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抖音直播已经开始在服饰、美妆等品类上对拼多多产生影响。

拼多多总能化“腐败”为神奇。 当大家都认为电商格局稳定的时候,拼多多却以下沉市场为切入点,挤进了前三。 大多数人并不看好拼多多的海外扩张,而当他们将最大的北美市场作为第一站时,拼多多的特木却接连给出了惊喜。 那么,如今日活跃用户过亿的多多视频是否会创造另一个奇迹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