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轻快的扬剧、细腻飘逸的丝竹……这些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抖音直播间竞相角逐,赢得了观众的打赏和点赞。 7月26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抖音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播沙龙江苏站”在微信星空剧场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的《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场次超过124万场,观众观看时长超过1亿小时; 非遗短视频播放量达2070万条,播放量达24亿次。 用户喜欢。 过去一年,71%的江苏非遗主播获得奖励支持,获得奖励金额同比增长52%。
图为抖音直播企业代表在“非遗主播沙龙江苏站”活动现场
近年来,戏曲、民间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在江苏日益流行。 2024年,江苏非遗直播观看人次将达到17亿人次,是2024年同类观看人次的40倍以上; 非遗短视频播放量达226亿次,是2017年同类短视频的2000多倍。仅过去一年,江苏非遗直播场次就超过51万场, 17亿观众。
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江苏非遗从业者对“云上”表演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一年来,江苏3.4万名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带来超过675万小时的技术表演。 全国每1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播中就有1名来自江苏。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戏曲、曲艺等表演艺术不仅在抖音上受到大量关注,还成功通过演出创收。 据统计,平台上获得奖励的前五名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是淮剧、昆剧、微信评弹、扬剧、戏曲。
当地非遗实践者通过直播走上国家舞台,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反馈。 结果,他们的风格和技能迅速发展。 江苏省微信戏剧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抖音戏剧主播王彬彬表示,职业演员不仅可以向比线下更多的观众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通过直播与其他主播讨论、结交朋友。歌剧。 一石多鸟。 “抖音开播四年来,我和全国各地的戏曲主播一起对着麦克风,认识了不同类型戏曲的戏曲大师和导师。地域有界限,但戏曲没有界限。”希望有更多省市剧团的演员加入直播,宣传家乡的艺术精髓。
各地非遗纷纷在抖音直播并获得奖励。 这不仅在网络上掀起了不间断的“非遗热潮”,也意味着大众开始自觉“为艺术付费”。 微信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杜俊飞指出,打赏和点赞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书本上遥远的文字,变成老百姓可以轻松实现的实践。参与,也给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财政支持,真正实现可持续传承。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钢表示,江苏目前拥有2.9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古琴、剪纸、织锦、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化遗产。 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文化瑰宝迫切需要利用直播等新媒体来复活。 “希望扬剧、戏曲、微信白剧等古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直播间以青春的面貌复活,让万千年轻观众领略江南悠久的风采文化。” 钱刚说道。
公开信息显示,从2024年开始,抖音平台陆续联合权威机构推出“斗有好戏”助力戏曲传承、“舞蹈传承”助力传统舞蹈传承、“斗有好戏”助力传统舞蹈传承等活动。斗有中国音乐”助力民间音乐传承。 ,从资源、流量、运营等方面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表演、创收。 据了解,江苏站活动是抖音直播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巡回沙龙的第四次。 未来,该系列活动将走进更多省份,邀请当地非遗主播、研究机构、媒体同台探讨非遗传播与传承。
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报告》全文
新华社·交汇点记者沉磊、实习生陆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