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基本主张。如何回应这一主张需要询问,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提供什么?前者指出学校的基本定位,而后者涉及学校的“供应产品”。
教育是一项服务,是一项特殊,长期,面向成长的服务。学校是提供此类服务的重要场所,课程是学校提供服务的核心载体。换句话说,学校提供的只能是精神产品,例如“课程”。因此,课程质量会影响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
对学校课程构建的当前状况不乐观
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课程的重要性已成为一般共识,但共识并不意味着课程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真正驱动力。自2001年启动了第八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总的来说,学校课程构建的当前状况仍然不乐观。
从课程设计模型的角度来看,许多学校都遵循“试验判断的执行”模型,也就是说,学校试图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理解来建立。一旦成立了课程设计,就会邀请专家或高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的专家,通过指导或检查进行“课程裁决”。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学校可能会重新调整或改进。
该模型的缺点是学校课程的封闭结构和课程裁决权的转移。封闭的建筑在许多学校的课程工作中绕开了许多绕道,因为它局限于角落并与自己交谈。由于各方的观点不一致,课程裁决权的转移通常会导致课程设计和改进的困境。
实际上,学校课程设计的关键是组成课程社区,包括课程专家,教学和研究专家,校长,干部,教师,父母,父母,甚至是学校社区的代表。协调各方的力量,整合各方的观点,整合各方的利益,共同努力,完成课程计划的设计,并继续参与学校课程的实施和改进。
从课程形式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校的课程构建被视为“具有不同程度脆弱程度的微型系统”,并且缺乏连续的供应和内部协调是其常态。
它之所以称为微生态学,是因为学校课程已经包括基本的组成部分,例如国家,地方和基于学校的课程,这些课程就组成部分而言是完整的;之所以被称为脆弱,是因为大多数学校尚未整合第三级课程的要素,也没有形成一个互连,平稳流动和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这种情况有三个直接的后果:首先,课程要素的分离,导致拼盘的出现;其次,课程关系是混乱的,缺乏资源相互作用,并且课程系统容易崩溃。第三,很难反映整个体育人员的课程价值。
从课程功能反思的角度来看,许多学校的课程系统显示出“破裂的框架和弱关系”,“无法站起来,无法下降”。
所谓的“破碎框架”是指课程的简单结构和单一要素,这些结构无法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所谓的“弱关系”具有三个含义:一种意味着它与学校的学校管理理念和培训目标没有密切相关;第二个意味着它与课程的各种因素无关,而无需连接,而不是很合乎逻辑。第三个意味着它与教室没有密切相关,并且无法为植根的教室安排。
艰难的框架和弱关系使许多学校课程似乎令人尴尬地“无法起床或下降”。它无法进一步提高质量并朝着品牌课程构建迈进,也无法陷入教学的前线以实现课堂上的新价值。
在过去的20年中,课程改革基本上改革了学校课程系统易于改变的要素和组成部分。剩下的是坚硬的骨头,正是这些坚硬的骨头构成了学校课程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
如何使用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调整课程教育取向,以与学校的实际状况结合使用?
如何实现具有共同要求的课程的个性化改编?
以“实践和创新”为课程的新质量,我们如何确保和规范课程的实施?
学校如何倡导并逐渐实现课程接近现实,重返孩子并重返生活的目标?
我们如何在学校实现“课程教学评估”的综合结构?
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在确保法律课程内容的同时实现必要信息和资源的干预和组织?
当课程遇到主要问题,例如信息化,知识的加速老龄化,增强教育自我更新能力,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认可和尊重,以及重建合理的课程能力和教学时间和空间时,我们应该如何继续调整和优化?
这些实际问题无疑需要仔细的分析和对解决方案的积极思考。
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所谓的学校课程系统设计最初旨在将外部课程文档和模糊课程概念转换为适当的课程文本和生动的课程实践,这些课程实践是“可见,有形,能够脱离并很好地使用”。
高质量的学校课程系统应该具有三个新功能:完整性,根源和脚步。
集成包括三个级别,即:完整的课程要素,完整的课程水平和清晰的课程关系。生根还包括三个级别:注意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课程和课堂学术联系。脚的长度是一个隐喻,脚的长度表示从闭合到开放度的可能性。腿的长度包括四个级别:在受试者中的整合,越过学科的边界,越过学校的边界,并建立课程以馈回供给。
为了设计高质量的学校课程系统,有必要阐明科学和合理的设计步骤和行动意义。为此,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际尝试提出了“六阶段和十个动作”设计路线图,这嵌入了每个设计步骤和行动的意义。
第一阶段:它分为两类:内向行动和外向行动,其中包括行动一和行动二。
行动ONE是放弃课程结构的含义,这是对学校的行动。它的意义在于阐明课程中课程的存在,价值,功能和意义,以便对学校内的课程建设达成共识,并组成联合力量,以参与课程系统的设计。
动作2是一般背景分析,它是指向学校外部背景的分析行为。它的意义在于将学校的课程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体系中,以确保其合法性,理性和领导才能。
第二阶段:它也分为两类:内向行动和外向行动,其中包括第三行动和动作四。
行动3是对课程系统设计的内涵的理解,这是对学校的一种行动。它的意义在于澄清学校课程应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执行学校的核心教育功能,了解课程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应反映出哪些特征和特征。
动作四点指向SWOT分析,这是内部和外部连锁动作。它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挑战和机遇来为课程系统设计提供合理的方向和策略。
第三阶段:由行动V和动作VI组成。从第三阶段开始,它将完全输入内部课程的分类,分析和设计。
五点行动方向课程哲学在整理和建立,其重要性在于将国家要求,区域法规以及学校的教育概念和追求内部化,以作为学校课程的基准和主要的课程系统设计,并实现学校课程系统的持续升级。
动作6是对学校现有课程的亲吻分析。它的意义在于根据学校的课程理念以及学校现有课程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实施状态,对需要保留,改进,终止和新开发的课程要素做出合理的判断。
第4阶段:主要包括第七动作。
7是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关键部分,指向学校课程的顶级设计,并且是一个充满活力且不断发展的过程。基于详细和可靠的分析,学校课程以全球,战略和系统的方式设计,以便可以协调学校的课程元素,并形成了科学而合理的学校课程计划,以及学校课程未来发展的方向,路径,路径,战略和方法。
第5阶段:主要包括八项动作。
动作8指向学校教学和研究小组和等级小组级别的课程设计,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科课程组设计,第二部分是全面的课程组设计。前者表现为将主题逻辑作为主要线索,包括其他或补充内容和活动,形成了具有更丰富内容和更多样化结构的课程子系统。学科课程小组的构建反映了教学和研究小组对主体性质的理解和基于现实的优化;后者表现为由生活,社会,经济和其他领域的主题或主题形成的课程子系统,其结构松散,但灵活而灵活。综合课程小组的基本组成是一系列的活动和经验,反映了对社会,生活领域的主题的分析和理解,并且是对学校宽松活动课程的改进。
第6阶段:由行动九和动作十。
动作九点指向课程单元设计,包括主题单元设计和综合单元设计。主题单元的设计与学科课程组一致。它通常遵循学科逻辑,并在学科框架内组织为模块化学习内容。它是使用“结构分析目标定义 - 动作设计实现评估”途径设计的。它的价值在于核心概念的构建和转移以及实现受试者核心识字目标的实现。综合单元设计与综合课程组一致。它通常遵循学生的经验逻辑,并组织为儿童自身经验活动的模块。它是使用“主题选择 - 探索设计 - 性能评估”路线设计的。它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通过全面的主题,真实的场景和复杂的问题,培养个性并实现积极成长进行协作和主动学习。
该行动指出了新课程计划的设计,这是课程单元下的教学设计计划,从学习的个人构建和学习时间为单位。它既相对独立又与单元中的其他学习时间相连。新课程计划的设计根据目标,内容以及学习时间的长度显示出强大的灵活性。一般而言,新课程计划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课程的主题; (2)课程的类型; (3)学习目标; (4)评估任务; (5)学习过程; (6)检测和反射; (7)学习的扩展和联系。
新课程计划遵守学生的职位,并采取如何使每个学生学习成为最终目标。通过思考和回应“哪些课程内容可以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达到甚至超出对认知和心理状态的期望?”,弥补教学和学习的分离并形成教学协同作用。
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将来将进一步强调四个主要特征:变异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歧义(),有人称其为“ VUCA时代”。
为了使当今的孩子在未来的UKA时代生存和发展,学校课程必须能够连接已知和未知数,将当前和未来联系起来,并且需要通过连续优化课程系统设计来促进学校课程构造的深化转型,以连续优化未来!
“超越课程: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王凯撰写
课程系统的构建是唤醒校长和教师独立意识的重要象征,也是思考和运用教育能力的重要方法。
这本书首先从背景和理论开始,与教育改革的背景符合学校课程的理论结构,分析主要问题和原因,并阐明课程系统构建的基本理论系统;然后为学校提供课程系统构建的过程,工具,策略和方法,并优化了“完整性”,“生根”和“长腿”的三个特征的课程;最后,通过分析和共享出色的案例,对顶级课程设计和课程集成进行了分析和一一分析和解决,从而为学校提供了可见且有形的案例。
滑动以查看目录
序言001
当前情况和理论
第1章学校课程构建中的十大问题003
在第一门课程的构建中,模糊和独特的问题003
1。课程的内涵是模糊的003
2。课程构造中的单一添加规则004
第2节课程构建中的单独问题005
1。课程领导力成为领导力课程005
2。课程缺乏整体计划006
3。课程整合,外观和和谐008
4。忽略课程结构的反馈效果008
第3节在课程建设中封闭问题010
1。课程发展主题的关闭010
2。基于国家课程的国家课程011
3。课程资源构建计划和布局的滞后012
4。特征课程构造的隔离014
第2章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框架017
第1节: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本质017
1。学校课程系统和课程系统设计017
2。通用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在学校的麻烦018
第3级和3级课程的关系分析作为完整的系统020
iv。学校课程系统的新功能021
第2节课程系统设计的理论基本分析023
1。整体课程理论023
2。系统课程理论026
第3节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内容和计划框架029
1。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主要范围和程序029
2。学校课程系统的组成031
3。顶级设计比色卡034
工具和过程
第三章课程构建意义和背景分析039
第1节清楚地定义了意义,并突破了现有的狭窄地平线039
1。了解课程系统的完整性,生根和脚增长的性质039
2。突破通常的狭窄视力040
3。通过赋予含义041寻求课程开发模型
第2节给出了含义,澄清价值和突破方向043
1。学校课程构建的总体意义是为043
2。给学校的特征课程赋予新的含义044
3。探索学校课程中的新突破045
第3节:学校课程设计的背景分析046
1。背景分析简介046
2。国家一级课程改革与发展环境047
第4章课程系统设计内涵理解和SWOT分析049
了解第一课程系统设计的内涵049
1。学校课程系统的含义049
2。技术发展和学校变化对课程系统的影响051
3。课程系统设计的新内涵052
第2节课程系统设计的战略选择来源:SWOT分析053
1。制定策略的常见SWOT方法053
2。步骤054用于SWOT分析
iii。 SWOT分析和学校常见问题的局限性使用055
第3节学校课程系统设计SWOT分析案例056
1。小学课程设计SWOT分析057
2。中国人民人大学的学校课程设计分析061
第五章课程哲学建立与亲吻分析066
第1节建立学校课程哲学066
1。课程哲学的本质066
2。建立学校课程哲学的想法070
第2节基于课程理念的课程系统优化的想法072
1。建立学校课程设计的新逻辑072
2。优化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路径073
第3节原始课程系统的亲吻分析077
1。亲吻分析简介077
2。在学校课程哲学指导下对现有课程的分析078
第6章学校课程的顶级设计083
第1节背景,指导思想和学校课程设计原理083
1。学校课程设计背景083
2。学校课程设计的指导意识形态085
3。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086
第2节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088
1。学校课程目标089
2。学校课程内容选择092
第3节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095
1。建立学校课程结构095
2。学校课程102
第4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105
1。学校课程实施106
2。学校课程评估116
第5节课程管理和组织担保124
1。学校课程管理124
2。学校课程建设的组织保证128
iii。学校课程管理与组织的协作案例131
第7章课程组建设135
第1节课程组概念和价值分析135
1。课程组概念分析135
2。课程组的价值为139
第2节主题课程组建设140
1。主题课程独立施工的问题140
2。当前学科课程优化的主要趋势141
iii。学科课程组的类型142
iv。主题课程的设计组143
5。学科课程组设计案例分析:Bee英语课程组149
第3节综合课程组建设151
1。概念分析和综合课程组的基本类型151
2。五种综合课程组设计模式154
iii。综合课程组设计的案例分析158
第8章课程单元和新课程设计165
单位和单位设计的内涵的第一课167
1。课程单元的内涵分析167
2。课程单元的分类和确定169
3。单元170的整体设计的全面含义和价值
第2节课程单元设计过程和模式172
1。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172
2。反向设计模式177
iii。单位设计案例分析179
第三个新课程计划的含义182
1。综合问题的综合含义和分析课程案例182
2。新的课程计划,“新” 183
第4节新课程计划的组成和设计187
1。新课程设计的三个原则187
2。新课程计划的宪法要素189
3。新课程计划的设计过程190
iv。新课程设计的杰出功能191
5。新课程设计案例的分析192
练习和案例
第9章学校文化评论和课程文化机构197
第1节:学校文化评论作为课程的父母197
1。学校文化的重要性和组成197
2。分析学校文化建筑中的问题和归因198
3。如何整理和改善学校文化200
第2节学校文化建筑案例分析202
1。早期文化评论202
2。设置文化排序模板205
3。文化细节的分类和改进206
第3节学校课程文化内涵,宪法和趋势209
1。课程文化内涵的版权209
2。课程培养的基本组成210
iii。分析课程培养的发展趋势211
第4节学校课程文化构建案例分析213
1。学校课堂文化建筑的“五部分” 213
第10章学校课程的顶级设计案例分析217
第1节:对学校文化体系作为课程的父母的评论218
1。学校文化的定位218
2。学校文化背景分析220
3。建立的文化宣言220
iv。文化元素的设计和分类221
第2节:学校课程顶级设计的研究环境和突破分析224
1。建立有关课程顶级设计的研究环境224
2。课程施工的突破分析225
第3节的系统分析影响学校课程建设的因素225
1。分析课程构造的背景225
2。课程施工226
3。现有课程元素的亲吻分析228
第4节学校课程计划开发和分析231
1。分析课程设计之间的上下文关系231
2。指导意识形态和钦达课程结构的基本原理232
3。实现课程结构的目标232
4。昌加课程结构和内容233
5。课程实施235
6。课程评估237
7。成尚课程的组织和管理239
第11章在顶级设计下的学校课程整合实践240
第1节:基于共同元素的主题课程的案例和分析240
1。基于学科的元素集成241
2。外部资源干预因素的整合242
第2节课程集成案例和与共同载体的分析243
第3节面向儿童的课程整合案例和分析245
1。基于儿童的课程与资源整合245
2。基于塑造学生的图像248的课程集成
第4节基于完整培训链250的舞台课程综合实践
1。北京11学校分支1 250
2。分析北京第一分支的学校课程的整合11学校255
第12章:迈向超越课程257
第1节从“计划的课程”移至“市场课程” 257
1。计划课程258的分析
2。对课程的开放趋势和属性的分析258
3。迭代更新的学校课程表格案例分析260
第2节学生克服课程受体261
1。分析学生课程权利261
2。学生作为课程捐助者的案例分析264
第3节超越课程“精确喂养” 266
1。“精密喂养”定位的学校课程设计266
2。分析学生在课程中缺乏“饥饿”的原因267
3。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饥饿” 268
结论269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共有十二章。
第一部分是“当前的状况和理论”,由第1章和第2章组成。第1章提供了对学校课程构建中现有问题的详细分析。第2章侧重于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内涵,理论基础研究和框架分析。
第二部分是“工具和过程”,由第3、4、5、6、7和8章组成。工具和过程的目的是探索应使用哪些框架,应使用哪种工具和含义,应使用哪种过程,以及基于问题分析和理论研究的课程系统应构建哪些类型的课程系统。第三部分是由第9、10、11和12章组成的“实践和案例”。本节选择了几种典型情况,从现实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学校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示例。
毕竟,真正的课程设计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完美。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课程将始终进行迭代更新。动态的改进将不断反映课程的生成性质。这种生成性质不仅来自基于学校的外部课程的转型,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文本的持续解释。迭代更新和多元化的解释使原始固定的课程达到了异质,多元化和开放的对话领域,并且在连续对话中具有最大的发展可能性。
从此,本书希望将学校课程系统设计视为一项合理的事业,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掌握学校课程的整体意义,努力为读者提供广泛的面积的观点,参考框架,行动策略和未来的思维,并对理论研究和对学校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作者个人资料
王凯
Wang Kai,北京教育学院课程中心副主任,教育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北京教育学院的学术成员,教育部国家培训专家。主要从事课程改革,数字学习,学校文化,教科书评估等研究。已经发表了30多种文章,《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和“全球教育研究”,发表了专着的专着“基于发展学校的学生的评估”,编辑了2个教科书,并参与了培训和翻译工作。他主持了许多国家和北京教育计划项目,包括“基于课程创新的学校改进策略的实证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系统变化”。
扫描QR码购买
与老师交谈
这个问题的主题:
课程的质量影响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您对课程构建有什么想法和经验?
在下面留言以分享您的想法。我们将通过三位老师发送本书“课程的超越: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
•结尾•
文案写作| Chen Kai编辑|陈凯
重新检查| Li 的最后审判|王
书籍部门阅读热线: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