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2024年手机市场展望》中,我们表达了这样的观点:2024年折叠屏肯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你会发现,从2024年春季到现在,包括小米、OPPO、荣耀在内的几个主流品牌都已经完成了折叠屏产品的布局。 再加上已经入局的三星、华为两大玩家,到目前为止,除了vivo之外的几家领先的安卓厂商都加入了折叠屏阵营,而vivo,包括vivo、一加、中兴等品牌都只推出了折叠屏手机电话。 时间的问题。
随着折叠屏市场的升温,技术逐渐成熟,良品率提高,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 最近发布的OPPO直接将起售价下调至8000元以内,紧随其后的华为和荣耀V,也都有基本售价在万元以内。
此外,老玩家们也没有闲着。 发布仅三个月的三星W22价格已经下降了2000元。 小米原价9999元甚至在一些第三方平台上已经降到了6000元以下。 原本六七千元的购买预算,现在可以购买折叠屏手机吗?
随着春节临近,面对折叠屏新品的发布以及老机型的降价,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折叠屏手机的存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作为礼物还是自用。 当然,尽管如此,折叠屏手机仍然是一种新形态。 是否值得购买以及如何选择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无论如何都是个问题
正是因为几家微信厂商的入局,快速算了一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折叠屏手机有6款(这不包括重新换壳的三星W22),但它们是否可折叠却存在较大差异。形式、内外屏规格及参数配置。
因此,我做了一个规格表。 由此可见,折叠屏手机目前主要分为水平左右折叠和垂直上下折叠两种形式。 其中,拥有上游优势的三星在两种形态上均均衡布局。 。
同样较早入局的华为,也凭借第一代折叠屏手机逐渐淡出市场。 虽然还有横向折叠的Mate X2,但由于缺货和价格炒作,这里就不提了。 讨论太多了。
那么在选择折叠屏手机时,大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竖折还是横折?
水平折叠和垂直折叠产品在设计思路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追求更大的屏幕显示面积,同时又尽可能不影响便携性;而后者则追求更大的屏幕显示面积。 而后者则将手机与普通显示屏尺寸结合起来,通过折叠使其更加紧凑、便携。
折叠屏手机刚诞生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越来越大的屏幕和手机便携性之间的矛盾而设计的。 所以本质上来说,他们想要完成的任务和全面屏手机是一样的,就是用更小的机身,安装更大的屏幕。
所以,如果你追求大屏,那么就没有必要考虑竖屏折叠屏手机。
从满足大屏需求来看,能够带来更大显示面积的水平折叠屏手机才是主流。 从市售车型的比例来看,这一点似乎得到了证实。
但实际的销售数据却是一记耳光。
DSCC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60万台,同比增长480%,其中一个季度的出货量就超过了去年的结果。 其中,仅三星一家就占据了93%的份额。
从机型分布来看,三星Z Flip系列占比超过60%。 Z Filp 3自发布以来已售出数百万台,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折叠屏手机。
三星Z之所以畅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定价更为激进,为7599元,几乎是上一代的一半。 再加上其明确的市场定位,帮助这款手机迅速打开了市场。
同时,垂直折叠屏手机依然沿袭系统的应用生态,外屏仅作为消息通知的补充,避免了应用适配、双屏分离等问题。
因此,如果用户想要有新鲜的折叠体验,兼顾外观和便携性,并且没有其他学习障碍,垂直折叠屏手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基于此,华为P50的到来也是水到渠成。
与三星Z相比,华为虽然拥有更大的电池、40W快充、鸿蒙操作系统、皮肤健康管理等特点,但价格高出千元左右,且不支持5G。 所以目前来看,三星的霸主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市售型号各有侧重
如果说垂直折叠屏手机针对的是小众群体,那么水平折叠屏手机则针对的是相对更加大众的市场,三星的地位不再那么稳固。
据预计,2024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每年增长132%,达到1750万台。蛋糕越大,意味着所有厂商的销量增长都将更高,而三星的市场份额将下降至74%,这就是为什么小米、 OPPO、荣耀都以横向折叠屏手机作为突破点。
与此同时,无论是OPPO Find N从“尝鲜到普遍使用”过渡的时代,还是荣耀V“让折叠屏手机成为中流砥柱”的时代,我们都可以发现厂商开始强调易用性和易用性。折叠屏的实用性。 。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硬件需要解决厚度、续航、折痕等问题,而软件则需要完美适配内外屏的应用体验。 坦白讲,从这两点来看,由于技术限制,目前市面上的几款折叠屏手机还远未达到完美,但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OPPO Find N
优点:紧凑、便携、折痕浅
缺点:展开时屏幕较小
OPPO Find N 将 5.49 英寸 18:9 外屏装入 73mm 宽(折叠状态)的机身中。 无论是显示比例还是握持手感都非常符合普通手机的日常使用。
展开后,OPPO Find N的内屏尺寸为7.1英寸,显示比例为8.4:9,约等于1:1。 这种显示比例带来了应用适配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应用开发和内容创作都是按照4:3、16:9等显示比例进行的。 为此,OPPO采用了左右分屏适配方案和显示兼容模式。
但这是第二位的。 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即使展开后,OPPO Find N 的内屏也只有 7.1 英寸。 不过,今年旗舰智能手机的屏幕普遍接近7英寸。 为了增加显示面积,需要忍受一些应用适配问题吗?
当然,想要水平折叠屏手机“普遍使用”,首先解决的应该是便携性问题。 从这一点来看,N确实是目前最好的。
荣耀V
优点:内外屏均达到主流水平
缺点:不支持悬停
荣耀是完全按照一台主机的思路来打造V的。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材料的堆叠。 除了新一代的骁龙8移动平台之外,荣耀V在内外屏的配置上也极力做“主力”。
外屏尺寸为6.45英寸,比例为21:9,刷新率足够大,使用体验与常规直板手机无异。 此外,外屏还覆盖了一层纳米陶瓷玻璃,以增加抗摔能力。
内屏为7.9英寸打孔屏,分辨率接近2K,刷新率为90Hz。 内外屏体验没有明显的割裂感。 屏幕比例为10:9,这也意味着它还需要解决应用程序的显示比例问题。 为此,荣耀提供了平行视觉、智能分屏、悬浮窗和分屏导航等功能,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这块大屏幕。 只是没有悬停,缺少了折叠屏的一些可玩性。
荣耀V的内外屏堆叠值得吗? 理想情况下,折叠屏手机的使用场景应该远多于普通直板手机。 因此,它的内外屏设计,实际上是为了拓宽折叠屏手机的使用场景,让其变得更加“好用”。 如果你经常在手机和平板之间切换,荣耀V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星Z
优点:悬停应用丰富,支持S Pen
缺点:带鱼外接显示器不完整,价格较高
三星作为折叠屏上游供应链厂商,在铰链、屏幕材质、效果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 三星Z已经到了第三代,技术更加成熟,产品理念更加完善。 比如这次支持S Pen,并且有更多悬停交互,不仅让折叠屏手机有了更多玩法,也改变了应用场景。 更富有。 如果你不关心价格,那么它仍然是最值得体验的折叠屏手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就折叠屏手机的制作思路而言,三星显然更倾向于让用户使用内屏。 同时,为了保持折叠后的手感,三星Z在外屏上选择了细长的“带鱼屏”。 这种奇怪的屏幕比例会导致显示抖音、微博等常用应用时屏幕被裁剪,大大降低了外屏的实用性。
小米MIX 折叠屏
优点:价格相对实惠,内屏比例4:3
缺点:系统适配不足,内屏刷新率不高
作为小米探索性的MIX系列,小米MIX FOLD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体验上都流露出“一代机”的感觉。 例如,内屏只有60Hz的刷新率,这使得它与外屏有分离感; 外部屏幕具有特殊的比例。 应用体验不好。 另外,在折叠形态下,MIX FOLD无法多角度旋转和停止,屏幕开合也不够流畅,对日常使用体验造成了一定影响。
它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内屏,8.01英寸2K分辨率,看起来相当不错。 它还拥有四扬声器系统,适合看视频、玩游戏、看漫画等。因此,MIX FOLD虽然加入了PC模式,但不得不说还是更适合一些娱乐场景,这也使它更像平板电脑。
现在来看,小米MIX FOLD最大的优势应该是降价后性价比比较高。
国产品牌冲击高端的绝佳赛道
有趣的是,小米MIX FOLD刚推出时,居然就带着“万元以下折叠屏手机”的光环。 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已经逐渐下降。
在此背景下,折叠屏手机必然会吸引更多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消费者。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或许最重要的就是比别人更早地体验到折叠屏的苦与乐。
可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预计增长也意味着该类型用户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也让可折叠屏手机肩负着国产品牌冲击高端的重任。
从近期推出的几款折叠屏手机来看,国内厂商并不缺乏创新能力,各个厂商都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 OPPO在消除折痕方面有优势; 荣耀强调产品的耐摔和分屏体验; 华为拿出了更时尚的产品设计……
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冲击高端的考验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 可折叠屏手机在这方面的全方位展示是目前最好的机会。
虽然折叠屏在应用生态中的表现尚不成熟,打造杀手级体验仍有突破空间,但折叠屏并非虚假需求,甚至可以解决办公、娱乐等体验中的诸多痛点。
至于折叠屏手机是否是未来,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当你习惯了大屏幕之后,就很难再回到小屏手机了。 现在厂商对折叠屏手机如此热衷。 事实上,他们正在创造一款“难以使用”的手机。 “回归”,这也是折叠屏手机现在向主力手机发展的原因。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使苹果真的推出折叠屏手机,国内厂商也会做好准备,并且已经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因此不会再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