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发现,朋友圈里每天清晨都充斥着早安问候。有的人简单送上“早安快乐”,有的人则分享了一段长长的祝福,甚至有人附上了日出的美照。起初,我觉得这样的氛围挺温馨的,但渐渐地我发现,其中不少内容不过是复制粘贴的固定模板。
某日清晨,我粗略一数,短短十分钟内便收到了二十余条早安问候。这些问候来自不同场合,既有同班同学在班级群里发出的,也有远亲表姐在家族群里分享的,甚至还有许久未联络的初中旧友。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愿你幸福快乐”“生活美满”等美好祝愿。我随机点开了几条,发现竟然都是未经修改的直接复制,连称呼都没有更换。
我特别留意了连续三天的观察。我发现,那些频繁发送早安信息的人,平日里却鲜少主动联络。举例来说,那位曾经的初中班长,每天都会发送早安,然而我们上一次的对话已是半年之前。还有一位常发祝福的朋友,在我生病期间,从未关心过我的身体状况。这让我觉得,这些早安问候似乎只是例行公事,发送完毕后便不再过问。
我曾尝试发送早安问候,首日竟有三友回应,次日仅剩一位,第三日却无人搭话。记得有一次,我变换了话题,说“昨晚打游戏至凌晨两点,今晨起得颇晚”,竟有友人留言称他也是熬夜族。看来,大家更倾向于分享真实的生活点滴。
如今我很少再发送那些常规的模板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亲手为我的闺蜜制作了一张早安卡片,她对此感到非常触动。相较于在朋友圈分享,我更倾向于直接向关心的人发送语音信息,或者约定在周末相聚。而在群聊中那些早安的问候,我通常都视而不见。
近期我们聚在一起,谈及了问候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维系友谊的手段,也有人觉得它只是表面文章。一位从事销售的友人透露,他的客户们每日频繁发送早安问候,实则是在推销商品。没想到,这简单的问候背后竟然隐藏着诸多玄机。
我表弟正在学习编程,近期他开发了一个自动早安问候的软件。通过设定特定的关键词,每天清晨六点钟,程序便会自动发送祝福信息。当被问及为何不使用这个程序时,他解释称,公司规定必须每天向客户群发送消息,手动操作实在过于繁琐。科技使得早晨的问候变得更加便捷,然而,也使得这些问候显得有些虚假。
昨日清晨,我接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问候。这问候来自隔壁的阿姨,她说道:“小王,早上好,你楼下的快递已经放在门口了。”她的话语简明扼要,远比那些千篇一律的问候来得更加真诚。在有些时候,一个简单的提醒,其效果往往胜过无数祝福的话语。
如今浏览早安资讯,我掌握了辨别之道。真诚的祝福,若能结合实际事项,诸如提醒“别忘了享用早餐”或“气温下降,多添衣物”,方能让人感到温馨。而那些毫无新意的固定模板,或许只是发送信息者遵循的一种常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