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源自古老的拜年传统,在微信这一移动互联网社交巨舰的推动下,演变为连接金钱纽带、增强社交活力的工具。随着众多平台竞相效仿,每年春节的红包争夺战就此展开。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微信并未投入资金举办活动,我们抢红包和发红包的资金全部源自个人钱包。在有人盈利的同时,必然有人面临亏损。
今年你抢得了多少红包,你派发了多少红包?许多人连这两个数目都难以准确统计,微信也不再为我们进行汇总。翻开手机一看,许多人一年积攒的微信零钱几乎都在春节期间派发完毕了。
厂商推出的红包促销活动显得较为平淡。首先,微信宣布不再参与红包竞争,而支付宝也不再与春晚携手合作。尽管如此,支付宝仍鼓励用户参与集五福活动,而微信则改由QQ进行转账。支付宝投入2.15亿人民币,发放了1.68亿个五福红包,平均每人获得的金额不足1.2元。与此同时,手Q用户共同刷走了2.5亿现金。依据QQ公布的统计信息,“刷一刷”活动的中奖频率累计高达17.27亿次,而每次中奖所获得的现金奖励平均不到0.2元。
网友纷纷抱怨金额过低,这两个活动均受到了不少非议。尽管这等天上掉馅饼的好运令人欣喜,然而,对于网友们而言,参与其中却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连续数年红包竞争培育的用户群体,现已对这一年年复一年的活动产生了疲惫感。凤凰科技在春节前夕进行的一次不完全调查中显示,高达43%的用户宣称他们不会参与任何抢红包活动,这一数据或许已经揭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用户在红包大战的式微中扮演了一部分角色,而平台亦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张小龙指出,微信红包的使命已然达成,2017年我们应更多地与家人共度时光。此言亦表明,红包功能对微信的增值作用已逐渐减弱。
支付宝在红包活动中实施了“简化策略”。去年“咻一咻”环节中的海量优惠券已被取消,公司转而将重点放在了“归还敬业福”的环节。不论用户对返还的敬业福是否满意,支付宝并未在“五福”之外额外添加过多营销元素。倪行军,支付宝的副班长,在接受36氪采访时,明确表示:红包争夺战虽然耗费了众多资源与人力,然而,这一行为并未对社会创新产生显著贡献。
支付宝在今年的举措中推出了AR红包功能,为商家采用AR红包与LBS导流相结合的策略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但在宣传推广方面并未提供额外的关注。与此同时,QQ则不遗余力地通过发放优惠券、派送天降红包以及明星合影等方式吸引粉丝,然而其AR红包的开启时间并不如支付宝那样持续,短暂的时间限制成为了一个明显的不足。
微信也好,支付宝也罢,昔日春节红包引发的营销热潮已逐渐减弱。电子红包现已融入日常,而春节则成了偶尔品尝的调味品。
红包的种类正逐渐增多。临近春节的数日里,微信推出了面对面的红包功能。与支付宝的增强现实红包相似,微信决定在红包的形式上进行创新。
除了支付功能,微信还试图通过红包功能来缩小与支付宝的差距。近期推出的与支付宝存金宝相仿的腾讯微黄金业务,用户能够通过发送“黄金红包”来助力腾讯的推广,悄然与支付宝展开新一轮的竞争。将“黄金”与“红包”这两个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词汇结合,是否能够产生类似于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拜年红包那样的病毒式传播效果呢?目前看来还是有点悬。
无论是AR红包还是黄金红包,它们都紧密围绕微信和支付宝的核心需求发展,红包的形式将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将利用红包进行交流、支付、吸引关注,甚至进行理财。然而,前两年微信与支付宝激烈竞争中所引发的红包热潮,很可能不会再次出现。用户们或许再也无法忍受为了那几分钱、几毛钱的红包而不断刷屏、抢红包、收集福卡的生活了。
活动入口:
买美股,上老虎 - 超低佣金,每股只需1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