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破获AI去衣技术制作贩卖淫秽物品案 抓获白某某

2025-06-17
来源:万象资讯

2023年6月,北京警方接到举报,发现有人在境外网站发布了广告,声称仅需一张普通生活照,即可实现“一键脱衣”,生成类似裸照的图像。

经过警方深入调查,成功将涉嫌制作和销售不雅物品的嫌疑人白某某逮捕归案。该嫌疑人系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人员,利用AI脱衣技术非法制作并销售相关物品。

白某某运用该技术,将客户提交的图像经过处理,使之接近裸露状态,随后在社交平台向351名用户售卖,累计制作出约7000张此类图片。为了吸引更多买家,白某某将价格定得相当低廉,一张照片仅需1.5元。

02 AI技术的滥用与风险

实际上,所谓的AI去衣技术并非真的移除照片中的衣物,而是运用深度伪造与图像重绘手段,将图片处理成裸露的外观。尽管这一过程看似简便,然而它对社会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却是十分严重的。

这项技术不仅被用于制作与销售不雅图片,还被犯罪分子用于勒索。例如,深圳的吴先生就遭遇了这种情况,他收到了一张与自己与一位陌生女性不雅照片的合成照,对方以此相威胁,要求他进行转账。

深圳警方经过深入调查,成功摧毁了一个借助人工智能换脸技术制作虚假照片,进而进行敲诈勒索的犯罪集团。

AI去衣技术违法应用_ai去衣服_AI换脸技术敲诈勒索案件

在山东威海,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事件。一名市民王先生不幸遭遇了伪造的身份证件,对方竟然能精确地报出他的个人信息,这让他感到极度恐慌,于是匆忙向敲诈勒索的犯罪团伙汇去了20万元。幸运的是,警方迅速采取行动,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并协助王先生追回了损失。

03 科技的双刃剑

AI去衣技术的便利性与潜在风险引发了对科技本质的深思。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别,其关键在于操作者之手。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例,它们既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可能被用作犯罪手段。

我们需要在科技进步与道德底线之间找到平衡。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教学、游戏开发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我们需保持警觉,防范其被滥用,以避免侵犯个人隐私和权益。

04 网友评论

网友“感悟道156”提出疑问:这或许只是AI的模拟,而非我真实身体的体验吧?

ai去衣服_AI换脸技术敲诈勒索案件_AI去衣技术违法应用

网友“六月雪”指出:无论谁触犯了法律,都应受到相应的处理,这与AI的技术并无直接联系。既然有了制版技术,那么对于私印人民币的行为,是否也应当禁止使用制版软件呢?

有网友指出:这如同电动车本无过错,却常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难道我们不应该对准的是电动车本身,而不是无辜的人吗?

05 写在最后

近期,英伟达的市值攀升至3万亿美元,成功超越了苹果和微软。这一市值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范围内AI领域的迅猛发展,这个巨大的风口为英伟达带来了无限机遇。AI的发展势头强劲,其趋势已无法阻挡。

AI去衣技术的问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潜藏着极大的风险。面对这一技术,我们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其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科技企业以及开发者必须强化技术伦理的审核工作,以保障技术的应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再者,法律监管机构亟需制定更为严苛的条例,以对那些滥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为实施严厉的制裁与惩罚。此外,广大民众亦需增强自身的防护意识,以防个人隐私遭受非法侵害。

科技的进步势不可挡,然而在享受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恪守道德的底线,维护个人隐私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科技洪流中描绘出人类文明新的历史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