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斗检测联盟牵头,召集了八家检测机构,对当前国内主流手机品牌进行了抽样检验。据澎湃新闻记者从航天科工203所获悉,该机构作为华北地区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测的核心单位,参与了本次检测活动,重点对国产智能手机的定位性能及其准确性进行了检测。
航天科工203所透露,本次对国内手机制造商的调研旨在对手机终端的定位功能进行检测与评估。此举有助于推广手机终端北斗模块的更广泛应用,同时促进手机厂商更高效地利用北斗技术,实现自主掌控,进而加快北斗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检测过程被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无光的环境中开展测试,其次是进行静态位置的精确度检验,最后是动态定位精度的测试。这项检测工作由航天科工203所的技术人员孙洪俊全面负责。
在暗室环境中进行的测试,涉及对GPS信号、北斗信号以及北斗与GPS混合信号的模拟,目的是检测人员操作置于程控转台上的智能手机所发射的卫星导航信号,并观察手机所输出的定位数据,进而评估手机是否具备独立进行GPS定位、独立进行北斗定位,以及同时使用GPS和北斗进行双系统定位的能力。
暗室测试
孙洪俊提到,在进行静态定位精度的测试时,203所拥有自设的基准点。他们会将手机放置于该基准点上,并持续进行长时间的定位信息计算。随后,他们会将手机中存储的位置数据与基准点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此来观察手机定位精度与基准点精度的误差程度。通过这一过程,他们能够分别确定水平定位精度以及高程定位精度的具体数值。
静态定位精度测试
完成静态定位的精度评估之后,接下来进行的是动态定位精度的测试,这主要针对的是在手机处于运动状态时,其接收卫星信号并实现定位的准确度。在检测过程中,孙洪俊向我们介绍,他们采用了将高精度组合导航设备与手机一同安装在跑车上的方法。这个高精度组合导航设备充当了动态定位信息位置的参照标准。他们选择了开阔的路段,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连续跑车测试,并收集了高精度组合导航设备和手机导航的数据。随后,他们对比了手机生成的位置轨迹与高精度组合导航设备的标准位置轨迹,以此来评估水平定位精度和高度定位精度。
动态定位精度测试
孙洪俊提到,检测机构需确保检测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数据的精确性,以此向北斗检测联盟提供可靠的评判标准。在一系列检测中,由航天科工203所负责检测的某款智能手机表现出色,不仅具备GPS定位功能,还支持北斗定位,以及GPS与北斗结合的双重定位能力。
航天科工203所引用专家观点指出,近期以来,依托北斗系统的精准服务正逐渐崭露头角。为了让民众真正体验到北斗系统的便利,并深刻感受到其存在,必须推动其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并拓展其在各个垂直行业中的应用领域。其中,一个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其与手机相融合,以及与现有的4G网络和未来的5G网络相结合。
航天科工203所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此次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北斗系统在国产智能手机中的应用。他们表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北斗系统成为国产智能手机的标配,并全面推广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说,这将推动北斗模块在国产智能手机终端的广泛应用,实现自主可控。同时,也有利于普及北斗模块,提升用户体验,确保北斗系统真正得到有效使用,发挥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