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即力量,琐事亦能转化为财富。转眼间,互联网的浪潮再次涌向了问答领域。王思聪、章子怡、李开复等名人的私密信息、丰富经验和知识,不经意间展现在了大众视野中。随着知识与金钱的紧密相连,迅速崛起的分享知识平台面临抉择:那些以清新风格著称的知识社区是否将开始收费?那些依赖明星隐私建立知名度的平台能否持续发展? 一切都是未知数,但知识经济的风帆已经升起。
王思聪的“隐私”让分答意外走红
知识网红的赚钱速度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快过。
上周末,王思聪莅临知识分享平台“分答”,直面网友提问,每个问题都设定了3000元的标价。短短不到半小时内,他解答了32个问题,截至6月5日,他的收入已迅速攀升至20万元。在涉及投资观念、择偶标准乃至个人生活隐私等多个方面,王思聪的回答都显得非常坦率,这不仅为他赢得了众多粉丝,同时也使得“分答”成为了一款备受瞩目的现象级应用。实际上,果壳网在五月推出了一款名为“分答”的付费语音问答服务,该服务最初以“在行”这一名称运营,并且近期新增了付费语音问答这一功能。
王思聪公布了择偶标准和过往的风流韵事之后,章子怡也投身于付费语音的领域,分享她的育儿心得。这位“影后”赚钱的速度同样迅速,仅通过回答8个问题便赚取了2万元。然而,由于章子怡在交流中更倾向于多谈孩子、偶尔提及老公,以及根据心情随意讨论其他话题,她的回答并未像王思聪那样毫无保留,未能达到“口无遮拦”的效果。
在提及的几位名人之外,在一周之内,张泉灵、蒋方舟、马伯庸、六神磊磊等众多知名人士也纷纷加入了分答平台。尽管这些知名人士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回答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但问题价格却十分亲民。
品玩在文中对“分答”的迅速成名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它与万物相连,唯独与知识无关。” 易观国际的新媒体分析师马世聪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对分答的付费分成机制表示认同,并对这种新颖的社交互动形式充满好奇,众多网红和明星纷纷加入分答平台,借助他们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共同推动了分答的火爆局面。
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
你已安睡,但你的疑问仍在为你带来收益。在果壳网CEO姬十三的构想中,分答的“偷听”特性使得提问者与回答者均能持续获得经济回报。仅需花费1元,偷听者便能获取答案,同时,提问者与回答者因有人偷听而继续分享这部分收益。而分答平台则从提问者与回答者的总收入中抽取10%作为服务费用。
在分答名声大噪之前,知乎已于5月16日推出了实时问答服务——“知乎Live”。近期,创新工场的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知乎Live平台上分享了创业心得,门票售价高达499元,仅提供了200个座位。在正式分享的过程中,李开复解答了大约30个问题,并最终获得了10万元的收益。原计划只进行一个小时的讲座,然而由于听众们的极大兴趣,活动最终从晚上9点延续至将近10点半才圆满落幕。
付费阅读模式已经率先推广,自媒体从业者成为了最大的受益群体。据腾讯透露,自“千乘计划”自媒体平台启动实施一个月后,总阅读量已突破1.5亿,发布的文章数量超过10万篇,并且已经开始发放总计500万元的现金奖励。
微博的统计资料表明,在2015年的前11个月,微博平台上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创作者已突破230万大关,涉及行业范围广泛,共计47个,其中月均阅读量超过10万的创作者在微博上实现了超过2亿的收益。此外,微信公众号文章底部新增的“打赏”功能也逐渐受到了作者们的青睐。
罗辑思维在尝试会员制收费后,其B轮融资成功吸引了高达13.2亿元的投资估值。创始人罗振宇指出,这并非内容本身增值,而是因为人的价值在提升。内容虽多,但人的价值才是关键所在。
付费问答也是一种消费升级?
知乎着手协助用户实现收益,这并不代表站内问答功能存在缺陷,亦不意味着这种做法会动摇知乎的根基。这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知乎的创始人兼CEO周源指出,在过去五年里,即便没有物质奖励,众多用户依然乐意在知乎上无私地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观点。这些用户参与并非仅出于兴趣,尽管缺乏直接和具体的收益。“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优质人脉,结识志同道合、职业相仿的朋友,承接项目,寻觅合作伙伴和就业机会等。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梳理自己的答案,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吸收,也是个人成长的一个环节。”周源指出,当前正处于消费水平提升的阶段,大众在做出消费选择时,迫切需求高质量的信息与内容以辅助决策。
马世聪向北京晨报记者透露,知乎live与分答代表了知乎及果壳在内容盈利领域的一次尝试。尽管王思聪、李开复等知名人士似乎成为了知识变现的直接受益者,然而,实际上,平台在资本压力下,对盈利性的追求同样不可或缺。
盈利能力强的社区平台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具吸引力。“将知乎纳入其中具有重大意义。”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指出,自搜狗对知乎进行投资以来,日均搜索量攀升至5000万次,搜索频率同比提升了80%。
然而,“马太效应”在通过知识赚取财富方面愈发显著。在分答平台上,那些凭借回答问题迅速致富的人要么是明星,要么是网红,而普通人在赚钱的速度上则显得缓慢得多。特别是在运营成熟的自媒体领域,这一现象更为明显。根据新榜的数据,今年三月,微信上排名前500的公众号的阅读总量达到了67.4亿次,平均每天的流量约为2.2亿次。微信官方之前透露,其微信公众平台的日访问量大致为30亿次,而注册的公众号数量已突破1500万。换句话说,排名前500位的公众号每日占据了总流量的约8%,而剩余的1500万个公众号则共同瓜分了剩余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