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侵删)
司法拍卖这一行为,是在案件强制执行阶段,法院依据规定自行进行或委托拍卖机构对债务人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处理,目的在于偿还债权人的债务。这种拍卖方式是胜诉方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所有相关当事人最核心的利益。本文对人民法院在网络上进行司法拍卖时遇到的一些典型法律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1|被执行人的哪些财产能进行司法拍卖
在程序执行阶段,一旦被执行人的资产被法院实施查封、扣押或冻结措施,法院便需迅速采取行动,对相关财产进行拍卖、变卖或实施其他必要的执行手段。因此,在执行阶段,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这些财产涵盖了动产(诸如车辆、游艇、字画等物品)和不动产(如房产、土地使用权),以及财产性权益(例如股权)。现阶段,司法拍卖成为处置这些财产的主要方式,其中,网络司法拍卖已成为法院普遍采用的执行手段。
《最高人民法院就民事执行过程中财产拍卖与变卖的相关规定》的第一条
2|网络司法拍卖会经历哪些阶段
财产评估后,需选择特定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随后公布拍卖信息及竞拍指南,竞拍者需缴纳保证金,接着进行财产竞拍,成交者支付拍卖费用,最后完成财产的移交等步骤。
3| 如何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
在网络司法拍卖过程中,法院会对拍卖物品设定一个财产处置的参考价格,而这一价格的确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当事人之间的协商议价、针对特定对象的定向询价、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询价,以及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等。
《最高人民法院就财产处置参考价确定的相关问题制定的若干规定》中的第二条款
4|如何确定财产保留价
网络司法拍卖需设定一个保留底价,该底价即是拍卖的起始价格。起始价格由法院依据处置参考价来决定;在无法进行议价、询价或评估的情况下,则根据市场价格来设定,并需征求相关当事人的看法。起始价格不得低于处置参考价或市场价格的七成。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规定》的第十条以及《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规定》的第三十条。
5|当事人如何选定网络司法拍卖平台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中收录了七家网络服务提供商,包括淘宝、京东、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公拍网、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官网、工行融e购以及北京产权交易所。当事人有权通过自行协商或者通过摇号等随机方法来挑选网络司法拍卖平台。
6|发布网络拍卖公告注意事项
网络司法拍卖需提前进行公告,公告内容不仅需通过正规渠道对外公布,还必须同步在网络司法拍卖专门平台上进行展示。对于动产的拍卖,公告期限应提前至拍卖开始前十五天;而对于不动产或其它财产权的拍卖,公告期限则需提前至拍卖开始前三十天。拍卖公告需详细列出拍卖的财产种类、预估价格、所需保证金、竞买者的资格要求、拍卖财产存在的已知缺陷、涉及的权利与义务、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拍卖的具体时间、所使用的网络平台以及负责拍卖的法院等关键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网络司法拍卖相关问题的司法解释》中第十二条内容规定。
7| 竞买人如何交纳保证金
保证金金额应在起拍价的5%到20%之间设定。竞买者在参与拍卖活动前必须以真实身份缴纳保证金,否则将无法参与竞拍。对于申请执行人参与竞买的情形,他们可以免交保证金;然而,若其债权金额低于保证金金额,则需补足差额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就网络司法拍卖相关事宜所制定的规定》第十七条
8|拍卖成交后悔拍有什么后果
拍卖一旦成交,若买受人反悔,所缴纳的保证金将不予返还,并将按顺序用于补偿拍卖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损失、填补因重新拍卖导致的新拍卖价低于原拍卖价所产生的差额、抵消本案被执行人的债务以及与拍卖财产相关的其他债务。对于悔拍后进行的重新拍卖,前一次的买受人不得参与竞标。
《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网络司法拍卖相关事宜所制定的规定》第二十四条
9|竞买人如何交纳拍卖余款
拍卖成功后,买方需在公告中规定的时限内,将余款支付至法院指定的账户。同时,在网络拍卖成交的24小时内,网络服务方需将已冻结的买方缴纳的保证金转入法院指定的账户。
《最高人民法院就网络司法拍卖相关事宜所制定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10|网络司法拍卖中的权利救济途径有哪些
当事人或相关利益方若觉得网络司法拍卖违反了法律,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有权提出执行异议或复议。在异议或复议期间,法院有权决定暂停或裁定停止拍卖。若案外人对网络司法拍卖的标的提出异议,法院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处理,并作出暂停或裁定停止拍卖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网络司法拍卖相关问题的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
11|拍卖成交确认书及裁定具备何种效力
在拍卖、变卖成交或依照法定程序作出以物抵债的裁定后,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从裁定送达买受人或接受抵债物的债权人之时起发生转移。若需办理相关财产权证照的转移手续,人民法院有权向相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的通知,而这些单位则负有义务必须完成相关手续。
【法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