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地位逐年下降

2024-01-16
来源:网络整理

移动支付“蚕食”互联网支付

第三方支付按照业务类型可以细分为银行卡收单、网上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 其中,网上支付根据支付终端不同可细分为固定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货币兑换等。 目前,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是主流的网上支付方式。 本文研究的互联网支付是PC端网络支付,是指客户通过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等设备发起支付指令,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截至2024年5月,全国共有110家企业获得开展互联网支付服务资格。

从下图可以看出,2013年至2018年移动支付规模持续增长,而互联网支付规模持续萎缩。 根据对企业和专家的采访,预计2018年互联网支付规模将占10.3%,移动支付规模将占61.9%。

三方规模支付交易是什么_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结构_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结算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支付结算发展报告(2024)》指出,受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等行业规模萎缩显着,导致互联网支付整体规模下降。

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增速放缓

2013年至2018年互联网支付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 2018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29.1万亿元,同比增长3.6%。 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为6.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互联网支付呈现寡头垄断局面

尽管互联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的占比逐渐下降,但从市场份额来看,互联网支付市场仍然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 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占据市场前三名,市场份额分别为30.4%、18.6%、13.9%。

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_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结构_三方规模支付交易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互联网支付规模贡献最大

从互联网支付应用场景来看,互联网金融服务(包括金融销售、网络借贷等)已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支付市场占比最高的业务,占比达到44.5%。 但由于监管趋严以及部分P2P平台爆款等因素,该业务的增长受到很大限制。 二线互联网支付企业也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互助基金以外的新业务增长点。 以宝福为例。 宝付立足垂直细分,创新深度场景的支付+理念,深耕大局。 满足金融行业转型发展需求,为行业用户赋能支付+金融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在消费金融、信托、融资租赁、互联网保险、物流、航空等领域均衡发展支付业务。旅游、跨境业务板块,建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个人业务(包括转账业务、信用卡还款业务等)和网络消费(包括网络购物、O2O、航空旅行等),交易规模分别占比21.5%和18.7%。 其中,个人业务规模基本被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龙头企业占据。 但随着支付习惯从PC向移动端转移,个人业务占比较之前有所下降。

上述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十三五”市场前景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