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报道,记者杨晓彤采访得知,关于如何合理分配班级物资,一群小学生巧妙地运用AI技术,开发出了小程序以解决此难题。6月26日,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的“数学与微信小程序”课程结业展示活动在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成功举办,该校三组学生分别展示了他们各自开发的“班级物资分配”小程序的设计理念。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内涵究竟是怎样的?在他们的汇报中,新港路小学的同学们从校园生活中最常见的班级物资分配问题开始探讨——比如在分发作业本时,有的同学会拿得过多,而有的同学却连一本都得不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按需合理分配呢?在学习了余数计算、四舍五入、编程中的if-else逻辑判断以及变量赋值等技能后,借助AI的辅助,三组同学成功研发出了实用的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案,在输入框中输入物资数量和分配人数,就能轻松获得结果。
那位同学直言不讳:“在小程序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波折。我们可能会编写出错误的代码,或是遗忘某些代码细节,对于某些复杂的编程技巧和逻辑关系,我们也感到难以把握,这迫使我们必须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调试。通过这些经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技术需要具备极大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互动环节中,台下的学生们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向“开发者”们提出了关于版本更新的诸多建议,诸如推出支持多语言的功能、将小程序与其他应用软件融合,以便于在更多不同的场合得到应用……
九十七中的高中生们也来到了现场,他们之前开发的“高反风险预测”小程序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亲自回信,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的线上解答。他们详细地讲述了开发过程和心得体会,与小学生们一同分享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快乐和攻克难关的成就感。同时,他们也鼓励同学们持续关注周围的问题,怀揣助人为乐的心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
何老师,这位“数学×微信小程序”课程的数学授课教师,向记者透露,这门课程是学校430特色课程系列中的一员。“班级物资分配”这一教学主题涵盖了平均分配、不均等分配、余数处理以及代数运算等多个知识点。通过小程序开发这一项目制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在实际场景中应用的理解,而且还能对AI语言有所认识,并在团队协作方面得到锻炼。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高兴地观察到,学生们对创新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他们成功创作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字化作品。新港路小学的黄小华副校长指出,得益于九十七中学教育集团的支持,并依托九十七中学在微信小程序课程开发方面的丰富教学经验,该课程突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它以数学知识为核心,以微信小程序开发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创作小程序的过程中,能够深入领会数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将这些原理巧妙地应用于实际情境之中。黄小华指出,“数学×微信小程序”这一特色课程,正是响应我国积极推行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具体表现。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我们致力于为学生开辟全新的学习途径,而这一课程也进一步促使学生们在解决跨学科问题时,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其重要性并非仅仅源于它在考试中的地位,更在于它能够助力同学们提升思维品质、洞察世界奥秘,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它更成为我们探索未来发展的关键工具。在活动现场的点评阶段,九十七中学副校长,同时也是微信小程序项目的负责人吴晶晶,向同学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课程内容的学习和高考的命题方式都在经历着变革,创新、实践和跨学科等概念逐渐成为了核心词汇。她期望同学们,不仅要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成为那些既敢于创新又勇于实践的未来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