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微信用户过亿,张小龙一举成名
张小龙在知乎社区中回应:“乔布斯的成就揭示了什么?”他接着说:“那就是单纯亦能取得胜利。”这位已将微信推向正轨的张小龙,或许在心底深处,仍旧渴望坚守那份单纯。在他看来,乔布斯的成功得益于纯粹,而微信亦然。
在2016年年末发布的数据报告中,微信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七亿大关;张小龙,这位原本在技术小圈子内享有盛誉的牛人,也随着微信的普及而成为了广为人知的“微信之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神话般的地位。
然而,随着微信成为腾讯的核心竞争力,业界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张小龙,这一点与公众对微信商业化的疑虑相似,评价褒贬不一。
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
张小龙向世界展示的第一张名片,便是他作为创立者的身份。在1997年,他自主研发的编程作品问世,很快便凭借良好的口碑吸引了400万用户。
若非微信的横空出世,张小龙可能无法跻身名人之列,然而即便没有微信,他早已成为中国顶尖程序员中的佼佼者。一位来自互联网领域的专家这样点评说。在90年代末,张小龙与求伯君、雷军、王江民等顶尖程序员并肩,享有盛誉的软件开发者。
张小龙并未走上创业之路。在2000年之初,他的软件被博大公司以1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在此之前,张小龙曾公开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个人并不特别看重所谓的发言权,同时他也意识到,与其一个人独自编写程序,不如聚集更多的人共同参与编程工作。
2005年,博大公司将相关知识产权出售给了腾讯公司,张小龙和他的团队随之加入了腾讯的行列。腾讯公司给予了张小龙较大的自主权,并任命他为广州研发中心的负责人,该中心在深圳总部之外得以独立运作。
2007年,QQ邮箱凭借“超大附件”等创新功能迅速崛起,跃居中国用户量最大的邮箱之列,张小龙团队也因此再度彰显了其卓越能力。张小龙之所以幸运,得益于腾讯相对宽松的体制,在他向马化腾提出微信项目时,仅通过一封邮件简要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而马化腾当晚便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微信初创时期,马化腾便对其投入了丰厚的资源支持。2010年11月,项目启动,张小龙率领广州研发团队的数位成员着手研发一款模仿美国Kik的本土即时通讯软件。2011年1月24日,微信正式版问世。同年10月前后,马化腾倡议所有腾讯员工积极采用微信。
在腾讯公司中,马化腾担任首席产品经理一职,而张小龙则被誉为次席产品经理。他们两人时常展现出彼此间深厚的默契与紧密的合作关系。
2012年伊始,微信用户数量突破亿级,张小龙由此声名鹊起,腾讯也因此被视为成功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先机。张小龙曾明确表示,相较于直接从程序员转型为职业经理人,他更倾向于成为一名能够带领团队共同打造产品的产品经理。
极客身份与文艺内心
《商业价值》的主编、极客公园的创始人张鹏指出,张小龙的价值在于他证明了极客精神在中国是可行的:虽然很多人能够理解用户的需求,但像张小龙这样既不单纯迎合,又能引导用户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的人却寥寥无几。
细节之一在于对“已送达”这一状态的处置。张小龙指出,相较于邮件中的“已送达”提示,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其“已送达”的显示方式可能会给接收者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张鹏觉得,微信的价值远不止是一款热门的应用,它更是将人际互动和交流方式全面推向了网络化。在微信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声音对其提出了批评和疑问,比如发布朋友圈时文字输入的繁琐、微信在商业化方面的不足等等。面对这些声音,张小龙选择保持沉默,既不解释也不作出回应。
2013年6月初,微信推出了5.0版本,对公众号进行了相应的整合与优化,并明确指出“微信并非营销工具”。
与张小龙有所交往的人士普遍觉得他淡泊名利,尽管他被尊称为“极客”,但张小龙本人却觉得,极客在推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作用可能被过分夸大了;实际上,商业公司在推动互联网技术进步方面扮演的角色更为关键。
在探讨摇一摇界面的布局时,张小龙原本打算采用维纳斯或大卫雕像作为设计元素,然而,他考虑到“裸露”这一元素可能引发争议,于是改用了花朵作为替代。对于年轻的“粉丝”群体,张小龙建议他们不妨多涉猎一些哲学著作,即便是在技术领域工作,哲学同样能够帮助人们“洞察人性”,而非仅仅关注所谓的用户需求。
外界普遍认为,张小龙所展现的这种“文艺”性格对微信这款产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然而,张小龙自己却并未对此表示认同。
巅峰过后身不由己
一些行业专家认为,微信的成长几乎预示了腾讯的未来走向。张小龙是微信的创造者,然而微信的归属已不仅仅局限于他个人。大约在2012年10月,腾讯的高层针对微信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概括为三个方面:微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微信与各行业之间的联系、微信与海外市场的接轨。
问题接踵而至:微信的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微信对电信运营商构成挑战,双方在竞争中寻求合作,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微信在硅谷设立办公机构,其国际化的成功与否将是对微信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次检验。
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然而,它们似乎与张小龙本人的关联程度已不再那么紧密。
微信5.0版本里,一款名为“打飞机”的游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标志着腾讯在微信游戏领域的初次尝试。然而,除了“打飞机”之外,微信平台上的其他游戏均由腾讯的互动娱乐部门负责开发和运营。
微信平台上挂靠的部门数量正逐渐增加,外界对此表示忧虑,担忧微信与腾讯之间的联系是否会演变成某种相似关系,同时,张小龙是否也会步其后尘,遭受权限受限、被边缘化的命运。
针对这一情况,腾讯方面作出回应,指出伴随微信平台的不断扩展,与之合作的部门数量也将随之增加。观察微信的发展趋势,腾讯在微信产品及其平台上嫁接的其他产品之间,已经实现了较为清晰的区分。例如,游戏被置于选项之中,用户可以选择关闭或卸载,不会对用户造成干扰。此外,微信支付也力求与微信及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确保不会影响微信本身的使用感受。
微信成为了腾讯在移动领域寄予厚望的重要平台。公司已将微信的国际化进程视为其整体国际化的关键尝试。对于张小龙而言,随着微信版图的扩大,他对微信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而在马化腾看来,张小龙与微信的意义远超产品与平台,它们更像是推动腾讯自我革新的“鲶鱼”和“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