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总部安亭镇,见证中国汽车行业40年腾飞起点

2025-07-16
来源:万象资讯

翻开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汽大众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长期以来,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海,而上海的汽车产业则尤其依赖于嘉定,同样,嘉定的汽车产业更是以安亭为标杆。

安亭镇作为上汽大众的总部所在,其田路7号在中国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与西康路101号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重要性相当。

鉴于,1983年上汽大众成功组装了首台国产桑塔纳,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40年来的迅猛发展与深刻变革的起始点。

1985年四月,位于上海的大众汽车制造厂内,装配车间内,桑塔纳车型的生产线正在运作。

在这接下来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上汽大众加快了国产化的步伐,使得桑塔纳的国产化比例从1985年的2.7%提升至1993年超过了80%。

这一举措促使全国汽车行业人士在安亭地区定居。《安亭方泰合志》中详细记录了:得益于上汽大众的引领作用,2000年,全镇共有镇办企业36家,村办企业57家,从业人员众多;镇村两级工业总产值为42.58亿元,工业利润达到4.48亿元,这些数据分别是1988年的22.9倍和14.3倍。

次年,安亭设立了“上海国际汽车城”,这一举措持续地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落户。到了2023年,安亭镇不仅拥有上汽大众的整车制造厂,还聚集了超过1000家的零部件企业,其年工业产值在规模以上的部分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人民币。

回望历史,上汽大众曾拥有无与伦比的辉煌时期。自2004年开始,其销量连续超过十年稳居国内市场前三名,特别是在2015至2018年间,更是连续四年荣获全国乘用车销售冠军的殊荣。2018年,上汽大众的销量攀升至206.5万辆,这一数字不仅是上汽大众历史上的最高点,也标志着燃油车时代的最高峰。

随后,随着变革之风的迅猛吹拂,它亦开始遭受能源革命所引发的洗礼,这场洗礼涵盖了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电动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全方位革命。

赶超新势力

先将目光拉回现在。

上汽大众官方网站_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历史_ 上汽大众新能源转型

2023年,我国电动车市场销量再攀新高,汽车出口业绩亦创纪录,豪华车型配置升级与行业竞争加剧同步达到顶点,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迈入年产销量超3000万辆的新阶段,各大车企亦告别了以往依赖市场红利而无需过多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躺赢”时代。

尽管2023年众多合资车企常被传统观点看低,然而,其庞大且繁复的组织结构虽限制了他们转变方向的灵活性,却并未削弱他们的目标导向,这些品牌依旧值得人们铭记。

2023年10月19日,上海,上汽大众工厂。

该年度,上汽大众成功销售了超过13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2%,其中纯电动车型ID.家族的全年销量达到了10.97万辆。撇开比亚迪、理想等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车企不谈,实际上蔚来、小鹏、零跑、哪吒等主流新兴车企的年度销量也都在十几万辆的量级。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考量,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稳居领先地位。

上汽大众,作为中国汽车行业深耕40年的企业,其转型之路并非单纯依赖增程技术的盲目押注而取得的成功,亦非借助华为品牌影响力实现的一蹴而就。支撑其发展的,是数十载积累的研发实力、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在中国市场长期实践与磨练中锻造出的实战经验。

实际上,自2015年开始,上汽大众便着手实施了一系列的转型升级措施。到了2017年,公司正式启动了安亭二厂的升级与改造工程;2018年,又开启了MEB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建造工程,并同步推进了多项与电动化相关的升级转型项目。

2023年6月,安亭一厂宣布停止运营。在停业之前,该厂主要生产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等A0级燃油车型,但这一细分市场正迅速缩小。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工厂关闭,上汽大众并未进行裁员,原一厂的员工们被分配至仪征工厂和新建的MEB工厂继续工作。

这座工厂的关闭或许让人感慨,但上汽大众积极投身于新能源领域,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ID家族新锚点

2021年3月,上汽大众推出了其首款纯电动车型ID.4 X。时至今日,截至2023年12月,该品牌ID纯电系列的总销量已成功跨越22万辆大关,荣登合资电动品牌销量榜首。

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历史_上汽大众官方网站_ 上汽大众新能源转型

2023年4月19日,上海车展期间,上汽大众的展台上展示着ID系列的电动汽车。

ID系列的销售量达到了22万辆,这一成绩用了2年9个月的时间。相较之下,蔚来汽车从2018年5月ES8车型下线,到2022年4月,其品牌累计销量才突破20万辆,整个过程将近4年。而小鹏汽车从零开始,达到20万辆的销量,则用了3年半的时间。

2021年标志着上汽大众在电动化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该年度,3月份,公司推出了首款电动车型ID.4 X,定位紧凑型SUV;紧接着,6月份,又推出了中大型SUV ID.6 X;到了10月,又推出了紧凑型两厢车ID.3。在转型的第一年,上汽大众便成功推出了三款ID系列车型,完成了较为全面的布局,这在新兴势力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商中实属罕见。

2022年,上汽大众针对ID系列的三款车型接连进行了两次年度的升级调整,对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车联网等关键功能进行了优化。进入2023年4月,上海车展上,上汽大众ID系列再度推出全新改款车型——“2023升级版”,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时尚科技元素以及丰富的选装配置。

与意大利人、法国人和日本人的傲慢态度相较,德国人在进行转型时所展现出的诚意显然更为强烈。

然而,规模的调整只是转型的初始阶段,而提升品质则是接下来的关键步骤。至于品质的衡量标准,盈利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上汽大众ID系列的销量构成中,ID.3无疑扮演着核心角色,其重要性相当于2016年GS4在传祺、H6在哈弗中的地位。目前,ID.3的售价介于12万至15万元之间,定位在大众消费市场。若以ID.3所取得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好评作为“所得”,那么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便是“所舍”。

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正致力于为ID家族寻找新的定位,以期在舍弃与收获之间达到更优平衡。该家族的新定位目标锁定在ID.Buzz上,它与ID.3共同构成了“一高一低”的双重定位。ID.Buzz的设计灵感源自大众T1面包车,其特色鲜明,独具魅力。上汽大众认为,这款车型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它能够为那些个性鲜明、能力出众的消费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追求。

针对2024年,ID系列的产品线将迎来进一步的扩充,其中包括ID.3的2024年新款、ID.4 X的2024年新款,以及ID.NEXT等车型,旨在纯电动市场打造一个坚实且多样化的基础。

电动化的下半场

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情况是,人们普遍认为电动化的后续阶段将转向智能化,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缺乏更多的技术手段。相比之下,传统车企在下半场拥有更多的策略选项。凭借燃油架构长期以来的优势,它们完全可以选择油电并行的策略,构建一个多元化和灵活的产品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在财务上实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汽车的驱动方式与它们的尺寸以及应用环境紧密相连。按照常规的推理,纯电动车型更适宜用于小型车辆,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则更适合大型车辆。

在燃油车领域,朗逸系列在12月份的销售额超过了三万辆,其销量已连续数月保持在三万辆以上;而帕萨特则连续四个月的销售额超过了两万辆,全年累计销量成功跨越了二十万辆大关。

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历史_ 上汽大众新能源转型_上汽大众官方网站

在智能化领域,上汽大众的选项更为丰富。一方面,上汽大众与鹏小鹏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在技术合作上的前景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上汽奥迪与智己品牌亦展开了合作,上汽集团借此为上汽大众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零束公司

负责上汽软件业务的零束公司于今年7月份对外发布了其全新的全栈3.0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了中心计算与区域控制相结合的策略,预计将实现域控制器数量的减少一半,数据传输带宽的增加五倍,线束长度的缩短百分之三十,以及OTA更新速度的提升高达百分之七十。

这套3.0版本的解决方案将率先在智己品牌中应用。作为上汽大众的母公司,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相比,虽然大众集团曾投入数十亿欧元研发智能化方案却未取得理想成果,但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系统或许能在提升上汽大众产品力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

最后

新兴的年轻力量是新时代的产物,而上汽大众等传统合资车企则承载着旧时代的印记。正如《繁花》里魏总试图重塑黄河路的面貌一般,汽车行业的“宝总”也绝不会束手就擒。

有人认为2023年汽车制造商已步入“3000万辆”的新纪元,而另一些人则坚信,未来的日子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站立,不能仅仅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成就而安于现状。

时代与变革的壮阔篇章常常激起人们内心的澎湃,然而,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毕竟,尽管它能够替代人类进行书写,但在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或是优化电池的配方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真正驱动整个行业机器不断运转的,是每一位行业成员,每一位技术研究者,以及在这场宏伟叙事中逐一落实的具体战术行动。

对合资企业的负面评价既是对新兴力量的颂扬,同时也是合资品牌面临竞争的复杂局面。

在“遥遥领先”者们奋发向前的时刻,上汽大众承载着往日的辉煌历史,重新踏上征程,携手迈向一个全新的卓越起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