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被一一清除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起步早、发展慢。 中国也是移动支付较早兴起的国家之一。 国内移动支付概念于1999年出现,但直到2011年,移动支付业务应用仍然较少,市场规模难以大幅扩大。 主要原因有:
1、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等移动支付行业各方尚未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制约,影响移动支付发展。 比如,中国移动与云闪付围绕2.4G、13.36M的争议,就给一些芯片终端厂商带来了麻烦。
2、2010年之前,国内移动互联网覆盖基础略显薄弱。 2010年之前,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不足2亿,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仅为7700万。 国内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养成使用移动网络进行支付的习惯。 这直接限制了远程支付的发展,也限制了用户使用近场支付的思维。
3、2010年之前,智能手机普及率过低,制约了远程支付、近场支付的应用推广。 2010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6200万部,渗透率仅为7%。 除手机短信等方式外,远程支付大多利用移动网络进行交易。 智能终端的升级,提升了移动网络支付的速度和使用体验; 而配备NFC近场支付模块和智能存储卡的手机基本上都是智能手机。 手机。
2011年后,这些阻碍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正在逐步消除:
1、2012年6月21日,中国移动与云闪付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移动的支付标准已基本确定为13个标准。 标准统一,阻碍移动支付发展的技术差异得到消除。
2、2011年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不仅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广阔的商业平台,而且培养了用户在线支付的消费习惯,是移动支付市场爆发的重要催化剂。
3、智能手机普及率提高,支持移动支付发展的硬件条件逐步具备。
发展里程碑
1、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就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部分省市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试点;
2、2002年,中国移动开始试点微信小额移动支付; 2004年,云闪付经常推出手机与银行卡绑定的移动支付合作;
3、2006年中,中国移动启动微信近场支付试商用;
4、2008年,近场支付试点扩大到微信、微信、微信、重庆;
5、2010年,云闪付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8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两家电信运营商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联通和中国电信,以及一些手机厂商。
6、2011年6月,央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联动闪付、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获得牌照。 但由于支付标准不一致等原因,国内移动支付并未大规模推广。
7、三大运营商均成立移动支付公司:中国移动于2011年7月成立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于2011年4月成立联通沃易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于2012年3月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 2011年12月,三大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子公司同时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运营商开发和推广移动支付产品的积极性有所增强。
3家公司“抢红包”
2011年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不仅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广阔的商业平台,而且培养了用户在线支付的消费习惯,是移动支付市场爆发的重要催化剂。
智能手机普及率提高,支持移动支付发展的硬件条件逐步具备。
随着3G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使手机成为更加便捷的交易终端。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渗透率不断提高,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随着网络经营活动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也不断出台规范网络市场的政策和相关法律,例如《电子签名法》。
2014年3月数据显示,支付宝钱包仍然占据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地位,份额为79.26%。 在应用内支付市场,支付宝也以66.82%的份额领跑市场。 表面上很漂亮,但实际上有两个市场。 没有一个是稳定的。 微信、QQ移动支付正在快速增长,整合百度支付后的百度钱包也不容小觑。 尤其是如果直账的移动门户真正发展起来,百度钱包将有实力挑战支付宝和微信。 更大的威胁是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