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石璐
监管在收紧,牌照在收紧,交易被切断,准备金红利逐渐消失。 有人说2024年第三方支付就会消亡。但事实上,很多支付公司已经开始转型。
随着1月14日准备金集中缴存截止日期到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完成准备金缴存。
汇付天下早在1月初就完成了交易断线和准备金存管工作。 宝付支付近日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切断直连和村村备用金集中缴存工作已100%完成。
“在集中备付金和‘断网’的背景下,整个支付行业面临的支付费率肯定会上升,所以支付方面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一位支付行业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多家公司完成存款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近日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注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相关工作的通知》紧急文件,要求各第三方支付机构于1月14日前注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2024年,准备金将由央行接管。
央行此前曾宣布将直接巩固准备金统一管理权限。 2017年1月,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将一定比例的客户备付金存入指定机构的专用存款账户; 2018年6月,央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自当年7月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比例按月逐步增加,2024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存款。
多家支付机构表示已完成交易“断直连”(即切断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接联系)、准备金100%集中存管、开立客户准备金账户注销等重要任务在商业银行。 。
准备金集中存放到央行实际上解决了直通问题。 储备银行账户关闭后,支付机构直接对接的可能性就消失了。
转型迫在眉睫
100%存入准备金,第三方支付机构坐享其成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无论是断直通,还是准备金集中存管,都是监管机构对支付市场进行穿透式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具体体现。断直通后,回归到支付市场。”四方模式将凸显网联云闪宝付作为监管机构协调者的重要作用,从资金流向和支付能力角度,为未来支付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能力框架。信息流。” 保付支付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评价称,“备付金集中存管推动支付机构业务模式进一步向小额支付场景创新方向演进,有效保障持卡人资金安全,降低系统性风险”在支付行业。”
“2018年,我们的收入占比会发生较大变化,受政策影响的传统项目会萎缩,而一些新培育的项目今年会有表现。” 此前,汇付天下总裁穆海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转型过程中,汇付天下加大了技术投入,更加注重对商户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供应链金融。
“汇付天下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以支付为入口,通过场景渗透、数据沉淀、流量变现,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支付、金融、营销、管理等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它的盈利模式不在于支付,而在于为整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以及其他增值服务。” 穆海杰说道。
不仅如此,汇付天下还加大了技术投入。 据汇付天下2018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约7400万元,同比增长30%。 目前研发人员比例已达38.5%。
“今年还会更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支付企业来说,未来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能力的竞争。未来如果不进行技术投入,不仅支付效率不会提升,但我们将无法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将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穆海杰说道。
“在整个支付领域,汇付天下实现了五大自动化:商户审核自动化、交易处理自动化、资金结算自动化、风控管理自动化、客户服务自动化。” 慕海杰补充道。
据了解,汇付天下已服务数百万小微商户和各垂直行业数千家企业,为航空票务、物流、健康、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等垂直行业提供服务。为商业及小微商户提供综合支付解决方案。
对于未来的转型,宝付支付相对保守。 宝付支付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在网联、云泉通及各合作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宝付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全面完成了监管要求。” 12月底前完成“断直连”工作。同时,宝付按照《关于支付机构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2018〕114号)要求,100%集中存管。 1月10日提前实现储备金托管,并完成“注销储备金账户”等相关工作,未来宝富将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依靠技术研发,强化产品能力创新,实现“合规”与“创新”双轮驱动,为客户提供安全、更加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