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发布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规格(试用版)”。 自2018年4月1日起生效。
条码支付是一种通过扫描条码或二维码完成收款或支付的支付方式,因其门槛低、使用方便,已成为最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之一。 这种熟悉的付款方式将如何改变?
什么是条码支付?
条形码包括我们常用的QR码。 作为完全暴露的图形载体,它们通常显示在各种媒体上,包括印刷材料或网络界面。 与普通条码相比,它具有数据存储容量大、纠错能力强、响应更敏捷等优点。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形码已经与智能手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数据承载和转换方式。 这种方式被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非银行支付机构采用后,可以探索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可以将业务从线上拓展到线下支付。 所谓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和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支付扫描和收款扫描两种方式。
出门打车时,拿出手机扫描车上二维码即可轻松缴费; 当你去餐厅吃饭时,收银员的二维码扫描器扫描你手机上的二维码,你立即结账离开……扫描二维码付款。 这些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条码支付方便但问题多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在小额便捷支付领域展现出门槛低、使用方便的优势。 其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与传统银行卡支付相比具有独特性。 一些市场机构在经营活动中还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防范支付风险等问题。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发布,限制扫码支付管理
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证经营。 同时,扫码支付将根据不同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行限额管理。
据介绍,当我们扫码支付时,手机或商户收银机生成的条码每次都不一样。 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可以自主约定每日累计交易限额; 采用两种有效方式验证,但不包含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若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则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康林表示,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微信一般都会用到指纹、密码等两个以上要素,单日限额为5000元。 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任何不便。
至于静态条码支付,即普遍张贴在墙上或商户打印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能超过500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15年至2016年,主流支付机构95%以上的条码支付金额在500元以下。 2017年上半年,主流支付机构条码支付平均金额为108元。 我认为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消费者,对于实际使用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消费者扫描静态条形码在街头小贩处进行小额支付不受影响
条码支付规范将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董希淼举了一个例子。 新要求实施后,消费者在摊贩处扫描静态条码进行小额支付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影响摊贩的收款。 如果在餐厅吃600元的饭,扫描静态条码付款就有点困难了。 不过,你可以让收银员扫描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这样其实更安全。
===============
纯银饰品淘宝店超值优惠
搜索淘宝店:泰坦银饰品
商店网址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