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花的关系
花朵是自然界最美丽的生命,与宇宙生命密切相关。 它静静地绽放,色彩缤纷,芳香四溢。 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陶冶你的气质,增强生活的情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鲜花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春节、会议、宴会时,摆放一盆鲜花,满室芬芳; 开业祝贺、生日礼物、探望病人……鲜花也是表达爱意的最好礼物。
“窗前月色平凡,有梅花就不一样”。 鲜花以其美丽、芬芳和纯洁丰富了大自然和人类的精神生活。 试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花,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生活的色彩就会黯然失色,毫无生气。
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象征。 许多文人墨客都把花拟人化。 例如,高贵的玉兰,被称为花中的伯夷; 向日葵喜阳,名花中伊尹;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称为花之伊音。 它是柳下惠的花; 牡丹花色鲜艳,被称为人间财富之花。 清人张超在《幽梦映》中说:“梅花使人高大,兰花使人幽静,菊花使人狂野,荷花使人轻盈,春海棠使人美丽,牡丹使人傲气,蕉竹使人骄傲”。韵,海棠使人妩媚,松树使人心旷神怡,油桐使人心情清明,柳树使人沉思。 这些都是人类根据花朵的品质给予花朵不同的情感和赞美。
佛教与花卉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佛教称花为“花”,花无二种。 呈现在诸佛菩萨面前的称为“华”,散落在坛城周围的称为“花”; 佛教十供品(香、花、灯、漆、果、茶、食、宝、珠、衣),以香、花最为常见; 中国插花艺术最早源于佛教的“香花供佛”; 佛经、典故、诗句、比喻中与花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持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莲华舌亮、花果自生、花开花落等。又见莲花出,九品莲花,百鸟捧花,镜花月色,一花一花世界,一花五叶等。 佛教也用花来诠释万物无常、缘起空性的意义。 尤其是佛教徒常以香花供佛,以示虔诚; 寺庙还广泛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供奉供品。 民众。
因此,佛教与花卉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代许多高僧大德,都是通过观花开花谢无常变化而成佛,心性觉悟。 所谓“暗黄花无非般若;绿花竹满妙理”。
因花而悟、开悟、自然成佛
佛陀一生,从出生到成道,再到涅槃,都与花有着密切的关系。 《释迦牟尼如来成道记》记载,佛陀诞生前,摩耶夫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她梦见一头叼着白莲花的白象进入宫殿,绕着她的床转了三圈,然后从她的右侧进入,住进胎儿里,不久她就怀孕了。 临近临产时,玛雅夫人按照印度习俗,回到出生地科利等待分娩。 途中,她经过蓝毗尼花园,看到阿育王树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朵。 她忍不住伸手去摘,王子就诞生了。
王子出生时,鲜花盛开。 他向东、西、北、南走了七步,每一步都长出莲花。 当他得道弘法时,天神常常从天上落下五彩天花来赞叹供养。 有时神明也会化作仙花或花座来供奉。 涅槃时,诸天神供养坛城及其他名贵花卉给佛陀。
在佛教中,禅宗的起源是由花引起的。 《五棱慧缘》中记载,佛陀在灵山法会上,拿起梵天王所赠的金波罗花示众众。 当时,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只有迦叶尊者面带微笑,满面破碎。 佛又言:“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形,微妙法门,我无文字,教外人。向摩诃迦叶发出指示。” 这就是那句名言“世尊采花,迦叶一笑”的公案,为何佛陀不言不语地传授最高的法门呢? 因为最高的佛法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除了佛陀之外,诸佛菩萨在说法时,也常常有来自四方的妙花作为供养。 正如《无量寿经》中所说:旋即,自然风从四方生起,吹在宝木上,发出五音,雨下无数妙花,随风而来。 散于四方,自然供养,永无止境。 一切诸天,会聚虚空,百万华香万种音乐,供养诸佛及菩萨声闻众生。
佛陀在说法时,常以花来比喻。 这样的例子在佛经中可以读到。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许多禅师因花而开悟。 例如,唐代有一位凌云禅师。 他的开悟是因为看到了桃花。 他开悟后,写了一首诗:
寻剑三十年,数次叶落枝落。
自从见到了桃花,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怀疑。
多年来,凌云智勤禅师云游各地,向高僧请教,寻求证悟之道。 在他眼里,草木的生长和衰落是司空见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他希望找到智慧之剑,斩断烦恼,获得开悟。 然而,所有的搜索都一无所获。 偶然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棵树上盛开着一朵桃花,他灵机一动,恍然大悟。 也许他认为“空与色无异,色与空无异”。 也许他认为最终的真理就在于灿烂的人生。 也许他认为无常就是常,常就是无常。 也许他什么也没想,只是经历了一些事情。 一种清晰的状态。 他的迷茫中的悟,全是桃花的功劳。
元朝时,有一位比丘尼,名叫妙瞻。 看到梅花,她顿悟了,悟到了无常、苦、空的真理。 她写了一首诗:
终日寻找春天却找不到,鞋破山顶云;
归来笑闻梅花香,春已枝头。
为了寻找春天,妙湛比丘尼穿着芒果鞋,四处寻找春天。 回来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花园里盛开的梅花,我恍然大悟,原来春天就在枝头呀!
生活在红尘中的人,常常不认识自己,常常愚昧苦恼,到处向外求,这只不过是浪费金钱而已。 如果你能认清自己本有的佛性,你就不会在心外求法。 因为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往往就在我们眼前,但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
当天女散花遇上佛陀时,皆坠落
《维摩诘经观世》中有记载。 有一次,维摩诘维摩诘正在为弟子说法。 天女闻言,现身,从天上散花,给诸菩萨及其弟子。 结果,散落在菩萨身上的花朵纷纷落到地上; 但散落在弟子身上的花朵却牢牢地粘在了他们的身上。
小乘弟子羞愧,便施展神通,让这朵花落了下来。 结果,他们拼尽全力,还是无法甩掉那朵花。 女神用这句话来表示:
“观诸菩萨华,不执着,因已断一切分别念。譬如人有畏惧,非人得方便。如是弟子,畏生死,畏色声。”香、味、触有方便,已离去。畏者,五欲皆无力。结习未尽,花在身耳上;若结习气未尽,则花在身耳上;若结习气未尽,则花在身耳上。习惯耗尽,花就不会绽放。”
女神的意思就是花本身不如法或者不如法。 花有或无,花落或不落,皆是自心妄念所致。
在这个故事中,花朵被用来象征修行者生命悟道的不同层次。 试想,在红尘中,面对重重诱惑时,如果我们能够熄灭心中的火焰,放下执着和贪婪,笑对成功与失败,看透生与死的分离,交换浅饮低声歌唱,把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即使天女来散,也不能附着在身上。 这不就是佛教徒苦苦修行才能进入的美妙真理境界吗?
彼岸花开,缘分生死
世界上有一种奇花异草——扁花花,生长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 民间把春分前后三天称为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称为秋彼岸。 彼岸花在彼岸秋季开花非常准时,故名彼岸花。 这种花又名曼珠萨瓦。 它的名字来源于梵文“Maha ”。 它的本义是天空之花。 它是从天带来吉祥的四花之一。 佛经中还说,曼珠沙华是天空中盛开的花朵,洁白柔软。 凡是见到此花的人,都会消除邪气。 佛家有句话说,茶树是花季最后开的花。 当茶树开花时,只剩下在被遗忘的前世彼岸盛开的花朵。
相传很久以前,城边长满了大片的曼珠沙花,即彼岸花。 花的另一边有两个仙子守护着,花仙子名叫曼珠,叶仙子名叫沙华。 他们等待彼岸花数千年,却始终未曾谋面。 因为花开的时候,看不见叶子;花开的时候,看不见叶子; 有叶则看不见花,花与叶互不相见,密不可分。
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
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反上帝的规定秘密会面。 那年的曼珠莎花,鲜红的花朵在惹眼的绿色衬托下,开得格外妖艳美丽。 预计上帝会责备他。 曼珠和纱华被打入轮回,被诅咒永远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受尽磨难。 从此,曼珠沙花也被称为“彼岸花花”,意思是在天上盛开的花。 花的形状就像一只只向天堂祈祷的手掌,但它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城市里。 这种花只在黄泉开。 一般认为,它只在阴间三途河岸边(1)和忘河对岸开花。 花朵绚烂鲜红,如血,遮盖了通往地狱的道路。 有花但没有叶。 这是冥界唯一的花。 花。 据说花香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唤起逝者的记忆。 因此,曼珠和纱花每次转生到黄泉路,闻到彼岸花香,就能记起前世的自己,然后发誓下辈子不再分离,陷入诅咒的轮回。生活。
相传,此花为请柬之花。 黄泉路上大量开花。 远远望去,就像是铺着血的地毯。 因道路通红如火,又称“火路”。 漫长的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 当灵魂渡过忘川时,它就忘记了一生中发生的一切,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都留在了对岸。 死者将跟随这朵花的指引前往阴间。
所以佛经上记载:“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非因果,缘注定生死”。 ”。
香花供佛,花开心中
佛经中用花的美丽来比喻美丽,用花的盛衰来表达无常。 花朵从含苞待放、绚烂绽放,到凋零凋零,就像人的生命一样。 虽然美丽,却是短暂的,就像那句脍炙人口的歌曲:“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长”。
佛教常用花来形容各种妙法。 例如,用花来形容现实的奇妙原理,称为“现实花”; 花用来形容初心纯洁,称为“心花”。 因此,佛经中用“心花开”来表示突然。 大觉悟的意义; 以莲花比喻佛陀成道,称为“觉悟之花”。 智慧打开了,了悟了,就像盛开的花朵,所以被称为“觉悟之花”。 “空花”用来指空中看到虚幻的花,比喻因痴而产生的迷惑。 ,以无为有。 其他还有法性花、圣人花、法喜花、金刚花、缘见花、三十七品花、妙觉花……
但佛经也告诉我们,要以短暂的美好获得永恒,就是以假修真。
经云:“檀香香,青莲香,虽真,不如戒香。花香微淡,不能名真。持戒香。”在天上是至高无上的。”
这段话告诉我们,花香虽美,但不如禁欲之香。 一朵花再香,它的香味能传多远? 现在有所谓七里香、十里香。 事实上,即使风吹来,花香最多也只能飘一两公里。 而持戒所得的戒香,可以远播。 所谓禁欲之香,就是德行之香。 一个人如果注重道德修养,他的名声就会传遍天下; 人们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会非常高兴。 即使花香飘在风中,也只能传播两公里,这肯定比不上德国的香味。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能供香供花,供养佛,将获得无量功德。 大多数人看到花都会感到高兴。 所以,供花供佛是让我们快乐的一种方式。 通过外在的花朵,我们可以激发内心的喜悦,让内心的花朵绽放。 所以,香花供佛,归根结底就是欢喜礼拜、顶礼佛。 《佛为须贺长老论业果分别经》中说,供养香花供养佛,可获得十种功德:一是能如花般生活;二是能生如花。 二是身体无异味、无污秽。 三是福戒香气四溢。 第四是他出生的地方,鼻根不坏; 第五者超凡脱俗,为众人所尊敬。 六是身常香净。 七是爱法、受持、读诵。 八是有大福报。 第九是他注定要活一辈子。 天堂; 第十人将很快证得涅槃。
《诸暨百元经》记载,有一位采花人用自己采到的花制作佛塔花杖,死后投生到天界。 根据《善愚经》的记载,有一个人向佛供花,觉得来世出生的时候,家里就会充满天花。 《诗诗六帖》中也有“花能延年益寿”的记载。 人们向佛供花并取得美好成果的例子不胜枚举。
生活里有草有树,看到花心情就会好起来。 花虽然美丽,但这种美丽需要你的精心呵护。 然而,无论你如何照顾它,它都会枯萎。 这就是花的无常。 生活也是如此。 虽然很美,但是也很短。 就像一朵花,刚买来的时候,它是很鲜艳很美丽,但明天再看的时候,它就不再那么美丽和暗淡了。 生命如花,无常,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好好地生活。
无论是欣赏、崇拜、祈祷、赞美还是作为开悟事业,花卉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拿破仑曾说过:“花朵不生长的地方,人类就无法生存。” 花本身就具有真、善、美的特性。 无论我们是否在乎,它们总是无拘无束地给世界带来色彩和芬芳,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感悟。 回顾过去。 正是通过这朵美丽而短暂的花,我们懂得了许多更深刻的生命原理。
注(1):三土河又称“三土河”。 相传,“三途河”是生世与死世的分界线。 由于水流会根据死者生前的行为分为慢流、常流、急流三种,故称“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