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支付规范令智能支付设备生产商迎来重大利好

2024-02-08
来源:网络整理

2、条码支付规范给智能支付设备厂商带来重大利好

条码支付规范的推出,以及二维码支付限额的推出,给智能支付终端行业带来了重大利好。 将会有更多的场景需要智能支付终端。 合规需求将促使移动支付机构采购更多智能支付终端设备。 并完成传统支付终端向智能支付终端的转变。

3.支付机构与银行不得通过互换接口使清算牌照价值翻倍。

支付机构向银行获取支付宝、微信支付接口曾经是行业惯例。 但随着民生清算中心的关闭以及一系列连带责任机构的巨额罚款,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的接口转账严重停顿。 该法规的颁布,是监管机构对此类产品的正式禁止。 一方面,未来支付机构和银行想要获得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巨头的接口只能通过清算组织,清算牌照的价值将成倍增加; 另一方面,也标志着监管机构对整个行业梳理的又一次升级。 这就需要监管机构从源头上控制支付行业的乱象。

4、第二阶段强监管即将到来,落实仍将成为焦点。

第一阶段的强监管,实际上是央行从顶层设计逐步梳理整个支付清算行业的过程。 当以前的账户、清算结算方式、线下收单等“灰色地带”全部被央行正式文件封锁后,落实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预计仍有相当一部分未按照央行要求进行整改。 而整改不彻底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受到央行的处罚。 截至2018年7月31日,央行已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出60余张罚单,金额超过1.3亿元。

五、政策体系为实施良性退出机制奠定了基础。

在防止第三方支付机构非法挪用备用金的同时,监管机构还推出了“免息”政策,进一步取消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备用金中获得的利益。 事实上,他们正在帮助央行落实第二次第三方支付机构退出机制奠定基础。 一方面,仅依靠准备金利息收入的支付机构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第三方支付机构更快退出银行直连模式,回归推动小额高频支付场景建设的原点。

6、客户准备金集中存管政策的调整将对行业造成重大打击。

近年来,集中存管存款占比不断提高,直接压缩了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 因为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在支付机构收入中占比较高,而地方性、规模较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往往收入来源简单,对备付金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这一打击让他们的收入大幅减少。 生存空间最终可能会被消灭; 而对于大型支付机构来说,在接触商业银行业务时也失去了重要的分量,与银行的议价地位下降。 因此,准备金新规虽然可以鼓励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根源,但也会因收入来源收窄而对整个支付行业造成沉重打击。 因此,预计短期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将经历一段阵痛期。 行业整合洗牌现象预计将加剧。 小型机构将被淘汰,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2017-2018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准备金托管监管政策概览

时间

文件名

细节

2017年1月

关于支付机构客户服务准备金实行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准备金按一定比例存入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支付利息。

2017年12月

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比例的通知

1)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至50%左右; 2)2018年2月至4月,支付机构集中存款比例按月提高10%。 新存准率实施后,应保证当日存入备付金存管银行的客户准备金不低于当日尚未存入的客户准备金总额的50%。

2018年6月

关于支付机构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比例,2019年1月14日前实现100%集中存管。

2018年12月

关于支付机构注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的通知

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4日前注销人民币西湖备付金账户。同时,支付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账户注销计划,与准备金银行沟通,明确账户注销时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