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晒”学生表现被点名批评还是被表扬

2024-02-08
来源:网络整理

■本报记者 蒋芙

卢女士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所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家长。 这些天,她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 自从孩子今年秋天进入小学一年级以来,她每天都要盯着班级微信群十多次,生怕错过班主任的消息。 以前她很少用微信,现在却不得不每天对手机“上瘾”。

“我每天都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看看老师们如何评价我的孩子。” 卢女士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孩子是点名批评还是表扬?牵动着我和孩子父亲的心。”

班主任频频在微信群里“分享”学生的表现,像“汇报”一样直呼其名

采访中,卢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手机微信群中班主任发来的微信信息。

记者看到,9月21日13时,班主任发微信“通知”并批评了3名同学; 同时,他批评一位家长没有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名; 两名学生被点名并受到表扬。

9月22日下午,班主任又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微信:“今天,我表彰了XX等6名值日同学,同时批评了XX等3名同学下午没有做事。”职责。刚刚离开。”

国庆假期结束后,班主任又发了一条微信:“假期里语文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有XX等24位同学,请给个好评。” 随后,老师发微信称,“今天校长带队晨检,指甲某某某等六位同学批评了孩子太长、不干净。”

记者看到,班主任在微信群里的微信,无论是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一一打出了学生的名字,看上去有点“举报”的味道。

卢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 孩子上学后,年轻班主任建立了班级微信群。 群里,班里的学生家长有40多人,还有学生的老师,总共近100人。

学生成绩“曝光”引发家长对比,孩子和家长都表示“压力很大”

由于在微信群里看不到班主任表扬孩子,卢女士和丈夫开始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 如果他们发现字写得不工整,他们就会重写。 有时孩子要写四五遍,父亲才满意。

虽然孩子不愿意重复做作业,但卢女士和丈夫很快就收获了喜悦。 班主任在微信群里表扬孩子作业工整。 同时,孩子的父亲每天都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名,也受到了表扬。

“这让我丈夫高兴了好几天。” 卢女士告诉记者。 “从那以后,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学习就更加严格了,他反复写信,让孩子每天晚上要到11点多才能睡觉。”

虽然班主任在微信群里表扬孩子的次数增多,但回家后卢女士发现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说话。

采访中,卢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好评,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 “孩子原本活泼可爱,但上一年级不到一个月,就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说话。” 卢女士告诉记者,她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厌学。

“暴露”表现让学生变成“透明人”,专家称这是不可接受的

除了卢女士之外,记者还采访了另外三位学生家长。 接受记者采访的家长均表示,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被列入老师在微信群里表扬和批评学生的名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的班级微信群还有很多,老师在微信群里批评、表扬学生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

有的家长认为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可以随时告诉家长孩子的情况,以便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教育。 但不少家长认为,把表扬和批评放在微信群里,会导致家长之间攀比,增加孩子和家长的压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中心主任欧阳志认为,一年级学生在校成绩存在波动。 因此,他们受到的赞扬和批评都是程序性的。 如果发到微信群里,就会变成结论: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欧阳志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生日常表现充满偶然性,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如果在微信群里发表批评和表扬,传达给家长的信息就会误导、劝阻家长。 产生攀比心理,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乌鲁木齐市喜康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明学认为,作为老师,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并没有什么错。 老师的错误在于,他不应该在微信群中公布批评和表扬学生的名字。 如果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可以单独私聊。

高明学认为,作为教师,微信群等网络工具的使用应仅限于联系、发布学校公告等相关事项,不宜扩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