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华为Mate?
华为Mate系列在当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地位。 尽管它还存在很多不足,但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自第一代Mate发布以来,已经过去七年了。 经过七年的发展,华为Mate系列已经进入旗舰手机的顶尖行列; 系列的定位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华为最初虽然有长远目标的规划,但产品研发管理却十分混乱。 从需求建立到上线再到退市,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 结果,实际上每一代Mate都是一款独特的产品,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非常微妙。 本文旨在让大家了解早期的华为Mate系列。 未来我们将推出更多早期的智能手机。 同时,本文将详细分析华为系列的最后一款产品:Mate 7。
发布背景
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井喷,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0亿台; 三星以 3.1 亿台的出货量领跑智能手机市场,比 2012 年增长了近 1.5 倍。与 2012 年相比,苹果也从 1.35 亿台增长到了 1.53 亿台。 华为以4880万部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2012年同比增长1900万部。此时华为在国内和西欧市场。 他们都处于快速进步的阶段。
早期智能手机出货量比较
深受大多数网友喜爱的余大嘴,还在柏林Mate 7 IFA大会上放出了大嘴职业生涯中著名的夸耀:华为2014年全球出货量达到8000万台。然而,2014年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的联想反超了华为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公司; 华为的出货量仅接近7000万台,略高于小米。 第四。 (虽然2014年Q2华为出货量同比增长95%)
国内很多互联网平台发表的文章往往会过分夸大早期Mate的缺点,比如火热且性能低下的麒麟925,而忽略了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和优秀。 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款出色的智能手机。
它是什么样的机器?
1、关键数据
与Mate家族的两位前辈一样,Mate 7继承了Mate系列大屏、长续航的产品特点。 它配备了6英寸大屏,正面采用极窄边框设计,一定程度上隐藏了侧面。 ; 值得一提的是,JDI首次推出IPS-NEO负性液晶屏,对比度高达1500:1。 当时,这块屏幕仅次于OPPO的JDI IPS-NEO 2K分辨率屏幕和Note 4的2K分辨率屏幕。 。 OPPO FIND 7和Note 4的屏幕尺寸分别为5.5英寸和5.7英寸,尺寸略小于Mate 7。 列举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比较产品之间的优劣,而这些差异恰恰证明了Mate系列在产品差异化和传承设计语言方面的出色表现; 对于Mate发展到现在的独特调性和独特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说完了巨大的屏幕,我们再来说说Mate 7的其他数据。这里我们用前一天三星发布的Note 4进行横向对比。
不难看出Note 4的优点,比如大屏、长续航、轻薄,但屏幕观感比Note 4差很多。另一个特点是Mate 7使用了95%机身材质为铝合金,一体式铝合金后盖,按键和镜头附近有细致的金属纹理图案。 整台机器看起来非常一体化、精致。 高的。 虽然我们常说小米前三代售价1999元的时候有多么良心,但2699元的售价在外观和内饰上依然达到了领先水平,无愧于当时全球第三的位置。 目前网上普遍认为全面屏、屏占比的概念源自小米MIX,或者经典的夏普305 SH; 但实际上,除了屏占比之外,全面屏的标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那就是智能手机下边框的厚度。 真正让全面屏概念成为可能的,并不是上边框和侧边框的窄设计,而是柔性屏带来的COP封装,很大程度上收窄了下边框(想想代表),以及采用的COG封装by MIX尽管实现了无边框设计,但仍然保留了巨大的下边框。 人们认为,底部边框的厚度是衡量手机全面屏最重要的指标(虽然事实如此)。
巨大的
2. 处理器
关于麒麟925,自从华为海思首次在早期的华为手机上搭载K3V2以来,华为自研的SOC就一直饱受争议。 人们更多地关注它较弱的GPU性能而忽略了它的优点和长处所在; 接下来我重点讲一下它的优点。
2014年在网上发布的麒麟925是业界首款带有LTE Cat6调制解调器(通信基带)的SOC级芯片解决方案。 同年,三星的和苹果的A8都只是AP应用处理器,必须使用高通的调制解调器。 并且仅支持LTE Cat4。 LTE Cat 是 4G 网络的速度标准。 Cat4和Cat6都支持最大上行速度50mb/s。 不同的是,Cat6支持的最大下行速度为/s,是Cat4的两倍。
同时,麒麟925调制解调器还支持LTE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技术可以将2到5个LTE成员载波聚合在一起,以实现最大的传输带宽。 麒麟925还实现了全球全频段4G网络覆盖,实现全球漫游。 除了华为今年发布的之外,还实现了全频段5G覆盖。 持有华为手机的读者可以在设置中搜索载波聚合,亲自感受开启和关闭后4G网络的差异。 此外,Mate 7还支持双4G双卡双待,结束了一部手机一张SIM卡的时代。
二是独特的射频天线设计。 手机上下两端分别放置了两个射频天线组。 当用户水平握住设备时,无论是右手还是左手,天线都会根据左右两侧的信号发射/接收情况进行切换。 握住设备不会干扰手机信号(如果是双手握住呢???)。 当然,除了当时全球领先的通信基带之外,麒麟925还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28nm工艺以及4个A15大核和4个A7小核4+4八核设计。
一体式铝合金后盖质感细腻,而侧面按键则采用了金属质感
3、其他创新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实际体验中的一些小创新。 如今,6 英寸的 Mate 7 仍然是一款相当大的手机。 虽然当时UI还没有引入单手模式,但是添加了一些单手功能; 例如允许用户用一只手握住手机的重力感应键盘。 虚拟键盘的位置通过重力传感器向左或向右移动,方便单手打字; 屏幕底部导航栏新增状态栏下滑按钮,一键清除通知信息按钮移至底部,方便懒人。 模式和屏幕关闭等小功能专为单手操作而设计。 华为的超级省电和智能省电模式也在Mate 7的UI 3.0上首次推出。 这一功能至今仍被保留,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延长手机的电池寿命。
虽然是指纹在手机上应用的先行者,但华为在Mate 7的指纹上还是带来了一些惊喜。 第一点:一步式指纹解锁体验。 当时的指纹需要先按home键才能开始扫描指纹,而三星和HTC的指纹则需要刮擦电容式指纹识别器才能扫描指纹,这需要两步过程。 Mate 7采用的压感式电容指纹识别,只需将手指放在识别区域即可实现直接解锁。 第二点:支付级指纹安全。 用户的指纹信息存储在 925中,而不是存储在闪存中; 经过华为加密处理后存储,可进行指纹支付操作。
除了这些小亮点之外,Mate 7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小玩意,那就是支持华为主动降噪耳机。 只要将华为主动降噪耳机插入Mate 7的3.5mm耳机插孔,就可以给耳机电池充电,实现边充电边主动降噪,这在当时业界是独一无二的。 与今天的Mate类似,可以使用无线反向充电为蓝牙耳机充电。 只要带上手机,就不用担心耳机的供电问题。
这就是爵士生活笑话的来源
4. 总结
在产品规划上,华为Mate 7延续了上一代影音旗舰和商务旗舰的调性。 其大电池、超长续航以及覆盖全球的多频段通信能力极大地保证了用户在旅行中的手机使用体验。 Mate 7还通过软件上的多种功能创新,保证了大屏手机的易用性和实用体验。 即使外观精致、内饰不含糊,Mate 7的缺点也不容忽视。 Mate,一切都是为了续航,并没有采用看起来更好但更耗电的屏幕。 作为一款旗舰手机,也算是一种体验。 丢失的。 直到华为Mate 9 Pro应用了22.5W超级快充之后,才采用了500+ppi的2K分辨率屏幕; (虽然普遍认为充电和续航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但这也和中期屏幕功耗的降低有关系。)后续系列甚至以2K LCD为特色的终极迷幻操作。 版本和 Pro 版本的 OELD 屏幕。
作为最后一代的Mate,它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商务手机,也是一款独特的顶级安卓旗舰。 我个人非常反对“我可以用,但你必须有”的思维方式。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定位。 没有缺点的手机不一定是好手机,有取舍的产品也不一定是好手机。 电子垃圾。 Mate 7是华为Mate系列的基础。 李小龙一直监管Mate产品线至今,并做出了许多优秀的产品。 作为新Mate的终点和起点,我将Mate 7称为:迷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