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数字收款通道对接api支付接口h5|||
第一阶段:网上银行发展促进行业增长(2005年以前)。 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电子银行间系统。 至此,中国的支付体系初步形成。 支付服务出现的契机是工具普及、需求增长与银行落后的系统建设能力之间的矛盾。 2002年之前,各大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提供给商户的支付接口没有统一的标准,给商户和消费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2002年,中国银联的成立解决了多银行接口承接问题。 通过银行分担费用,当地银联为商户提供多银行卡在线支付的统一接口,使异地在线跨行支付成为可能; 而金融网络与互联网的接口则是由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其他第三方来处理。 支付机构负责。
现阶段,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为支付网关模式,即由具有较强银行接口专业知识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中介,分别连接银行和商户,从而帮助消费者和商户进行线上支付。交易支付流程。 跳转至各银行网银界面进行支付操作。 支付网关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本身的附加值和增值空间较小,收入主要来自银行端手续费的二次利润分成。
基于这种约束,第三方机构一方面不断发展壮大以获得规模经济。 至此,银行卡支付与互联网支付的业务合作模式已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互联网浪潮推动爆发式增长(2005-2012)
2005年被称为以互联网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概念提出的一年。 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专业度、市场规模、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进步。
2011年,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随后发放非金融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为标志,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即扩大到作为收款人和付款人之间中介,提供网上支付、预付卡发行和受理、银行卡收单等确定的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 银联商务等27家企业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首批支付牌照。
第三阶段: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在酝酿重大变革(2012-2020)
2012年是移动支付突破的元年。 基于智能手机的SNS(社交网络服务)、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代支付依托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 风暴正在上升。 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与保险、信贷、证券等金融业务的新一轮相互渗透和融合正在快车道上。 我国第三方支付将进入新技术、新金融、新制度、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大时代。 变化阶段并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