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12第四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移动支付的安全与“标准”相关问题再次引发行业关注。
近年来,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 从线下购物到网上购物,从C2C零售到B2C品牌购物,从网络购物到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上升。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接近6万亿元,相当于我国GDP总量的13%。
作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移动支付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易观国际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移动支付金额已达1.87亿元。
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的特点是移动支付的核心内容之一。 不仅可以拓展金融服务深度,促进电子商务和整个消费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有助于解决金融问题。 服务资源有限、分布不均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网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手机逐渐具备银行卡、预付卡、公交卡、社保卡等功能,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人最期待的支付方式。 2012年的网民中,有28.3%的受访者表示2012年会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信用卡支付。用手机坐公交、购物、吃饭等的时代已经到来。
不过,虽然覆盖芯片、移动终端、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日趋成熟,但总体来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终端移动支付隐藏着诸多风险。 智能终端性能的不稳定、应用软件与手机平台的兼容性,加上难以防范的手机病毒的入侵,都让移动支付过程变得举步维艰。 有恒定的珊瑚礁。
会议介绍,针对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工信部正在制定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统一标准,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目前,三大运营商也在可信业务管理平台上有所动作:中国联通(股吧)搭建了基于无线写卡技术的可信业务管理平台; 中国电信于2009年开始建设省级诚信服务管理平台。信任服务管理平台管理卡上的应用; 中国移动已完成信托服务管理平台相关系统设计,信托服务管理平台正在建设中。
除了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外,移动支付的标准制定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由于大多数移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独立运作,移动支付缺乏行业标准,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日,工信部印发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制定和普及,同时加快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例如移动支付、公交购票、公用事业支付、超市购物等。 示范推广。
没有规则就没有标准。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谈及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中国银联常务副总裁柴洪峰表示:“在标准层面,国内外各级技术标准已经日益明确。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了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目前国家标准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并形成标准草案送审,预计年内发布。 ”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市场上存在多种移动支付方式。 创新智能卡支付、电视支付、超声波支付、读卡器支付、二维码支付、无线支付、语音支付、指纹支付等新兴应用不断涌现。 然而,各种支付方式的融合考验着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 据了解,国家标准送审稿主要规定了近场支付的相关内容,并明确近场通信频率应为13次。智能卡产品形态将兼容SIM等多种解决方案卡解决方案、SD卡解决方案、全采集解决方案。 、双界面电信卡等
此外,在金融行业标准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于去年3月正式启动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工作。 柴洪峰表示,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不仅涵盖近场支付、远程支付的业务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还规范了通用组网、可信服务管理、支付安全、测试认证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