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安全法》的颁布,我国数据活动监管将迎来新时代。 个人信息安全也将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个人用户的数据安全问题将更加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专注于。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 交易数据和用户数据都在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爆发和流动。 在跨境电商生态链中,跨境电商企业、境内外消费者、平台企业、支付机构、物流企业等主体在线上、线下场景深度交织,形成数据交互关系许多实体之中。 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频繁交叉,数据安全问题成为跨境电子交易主体开展业务活动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个行业自然要受到重点监管。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跨境支付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这是跨境出口电商的核心效益。 不同的跨境支付方式有不同的合作平台和使用范围,在手续费、交易时间、支付流程、数据风险、合作门槛等方面存在差异。 跨境人民币支付和数字人民币业务逐渐成熟,也为跨境电商支付提供了新思路。
跨境电商常见支付方式及创新路径
跨境电商常用支付方式
跨境电商进出口收款方式目前大致可归纳为银行间直接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间接支付两种。
银行间直接付款
银行间直付是指跨境电商平台与跨境买家和卖家开户的商业银行直接对接。 支付结算通过与平台相连的银行门户进行。 银行间系统之间的直接连接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支付数据的安全。 具体流程请参考下图:
就跨境电商出口收款而言,银行间支付可细分为境外外汇账户收款、境内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收款、跨境人民币账户收款。
① 境外银行外币账户收款
通过该支付方式直接收取的外币货款如需汇回境内使用,境内卖家仍需接受外汇局的监管; 即使留存境外的外币支付不受境内外汇管理部门监管,也可能因境外政策变化而出现问题。 以及海外法院司法执行造成的海外账户资金冻结、扣划等风险损失,国内政策和司法保护都难以顾及。 因此,这种方式更适合交易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境内外运营相对成熟的大型跨境出口电商企业。
② 境内银行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归集
境内卖家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在境内银行开立企业或个人外汇账户。 开立个人外汇账户时,个人每年结汇、购汇总额不得超过等值5万美元。
③ 跨境人民币账户收款
通过设立该账户,您可以直接获得境内外银行之间的人民币结算业务,无需纳入外汇核销管理。 人民币跨境结算无需输入账户进行验证。 境内卖家和境外买家可以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币种下单。 ,报关均以人民币价格报关。 这种方式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支付服务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国内支付业务已实现支付机构/商业银行之间的支付业务通过合法清算机构办理。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1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进一步重申了这一原则,但支付机构仍在发展跨境境外支付业务。兑换/人民币交易。 支付时,是否也需要通过合法清算机构与境内外合作银行/支付机构对接,以及具体如何实施,还有待后续明确。
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渠道收款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模式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指按照《非银行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作为收款人和付款人之间的中介,提供一切服务。 或者提供一些货币资金转账服务的非银行机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渠道收款模式的资金流和信息流相当复杂。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相应银行设有专门准备金账户。 境外买家付款后,货款首先到达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专用准备金账户。 买家确认收到货物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再使用备付金账户向国内卖家转账。 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开发的速卖通平台,绑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国际支付宝。 资金流向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解决了跨境电商平台独立与各银行对接的问题,降低了平台开发成本和平台使用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友好的跨境支付操作界面,可用于买家与商家之间的交易。卖家。 为发挥支付监管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渠道是目前大多数跨境电商出口平台国内卖家采用的收款模式。
跨境电商支付结算渠道受阻,成本风险高
目前,银行间直接支付和第三方机构间接支付应用广泛,但仍存在流程复杂、费用高、交易结算风险高等问题。
货款催收中间步骤较多,货款回收进度缓慢。
目前,外贸企业跨境收款流程还比较繁琐。 支付要经过多个金融机构和银行之间的流通、交易、合规、结算、风控等中间环节,拉长了外贸企业货款的回笼周期,降低了支付成本。 资金周转率增加,经营风险增大。
跨境电商支付结算率较高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结算费用主要包括手续费和汇兑损失。 一些支付平台还设置了年费、到货费等项目,增加了外贸企业的收款成本。
数字人民币和跨境人民币支付成为跨境电子支付新突破
数字人民币增强交易信任并降低成本
2019年10月28日,我国正式提出央行数字货币DC/EP,这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加密电子货币系统。 数字人民币的集中管理可以实现支付结算,可以提高商户的资金周转效率,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问题,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政策执行效率。
2021年5月,数字人民币在海南跨境进口电商企业——国电(海南)科技有限公司首次使用和支付。这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在跨境应用。导入电商支付场景并在海南成功落地。 与一般电商平台相比,跨境进口电商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订购人和付款人的一致性,符合海关总署公告194号的监管要求2018年,对于消费者来说,只需在下单的最后支付阶段选择“数字人民币支付”,实现从消费者到平台的结算闭环。
跨境人民币简化收款手续,降低支付成本
推广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支持出口企业资金管理、增添新金融业态的重要举措。 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先后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完善相关政策的通知》、 《关于简化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业务的通知》。 《关于有关事项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等文件简化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明确了可结算的跨境交易依法办理外汇业务。
除商业银行外,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可以办理电子商务人民币资金跨境支付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上海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具备必要资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依托互联网为境内与境外收款人之间提供服务基于非自由贸易账户。 真实交易需要人民币资金的转移来提供支付服务。
2021年1月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强调支持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要求“境内银行满足条件根据相关规定,可以依据电子交易信息,为跨境电子商务等新贸易业态相关市场主体提供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相关规定。 支持境内银行与合法转账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合规合规的前提下,合作为跨境电商等新贸易业态相关市场主体提供跨境人民币收付服务。 ——边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
根据上述政策,跨境电商平台境内卖家也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 只要交易符合一般结汇条件,收款后即可直接通过银行或有资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支付。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跨境电商直通车”是深圳市人民银行在商业银行指导下推出的服务跨境电商出口、便利收款的创新举措。 出口跨境电商企业直接向银行提供跨境人民币便利出口收款。 服务。 与传统收款模式相比,该业务消除了多层渠道费用,可节省75%的收款费用。
国内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问题
国内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模式
对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来说,“以国内跨境电商平台为核心,支付机构为辅助服务”的模式,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小额”跨境电商支付。金额大、频率高、响应快”更多 依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通道方式”而非效率较低的银行直连方式,资金流向如下图所示: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个人数据安全问题
国内消费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业务运营模式时,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数据安全的挑战。 第三方支付业务开展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用户使用情况、消费习惯数据等金融数据的处理,并结合现有平台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并形成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画像对用户进行金融营销。 向用户提供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或金融服务推荐的活动。 此类金融数据的处理往往可能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权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1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强化了支付机构的个人信息保护要求。 条例实施后,必然会出台一系列配套法规。 该条例在支付交易处理业务、数据存储、信息收集、使用和处理、信息本地化等方面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从事支付交易处理业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接入账户时,应当通过相关认可的安全认证方式接入,不得保留账户敏感信息。 支付机构收集、使用用户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取得用户的明示同意。 支付机构不得将用户同意使用其个人信息进行营销作为支付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的前提条件。 支付机构及关联公司共享用户信息的合规要求需要用户明确同意才能共享。
近期颁布的《数据安全法》确立了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框架,对支付机构在数据的使用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以与个人用户密切相关的数据安全保护为例,《数据安全法》明确了企业在进行数据处理活动时的安全保护义务,包括建立健全全流程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及处置措施; 定期风险评估; 以合法、正当的方式收集数据,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目的和范围内收集、使用数据,不超过必要的限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