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邹传伟: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的桥梁

2024-02-27
来源:网络整理

1. 提出问题

2022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就金融投资合作指出“深化数字货币合作,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工程”。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国际清算银行(BIS)支持下,与阿联酋央行、泰国央行、印度央行等合作的项目。香港金融管理局。 该项目涉及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对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应用始终采取开放但谨慎的态度。 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并加入该项目。 同年7月,《中国数字人民币研究进展白皮书》指出:“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无论是中国居民还是来华旅游的外国友人都可以在国内选择多种数字人民币产品,体验小额便捷的移动支付。 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芬兰央行新兴经济研究所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视频讲话中指出:“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零售支付需求。跨境、国际化,其使用相对复杂,涉及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等法律问题,国际上也在深入讨论。

正如易纲行长所指出的,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是2020年以来G20框架下的重要研究课题。2020年7月,BIS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在向G20提交的报告中表示: G20关于改善跨境支付,梳理了5个方面共19项任务,其中第19项为“将国际维度纳入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同年10月,金融稳定委员会( FSB)提出了完善跨境支付的路线图。2021年7月,CPMI等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应用的报告。2022年7月,CPMI等发布了研究报告《 for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2022年11月,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肯定了CPMI等2022年7月的研究报告。

基于上述国内外研究和实验,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需要讨论以下问题:当前跨境支付体系存在哪些弊端? 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相比目前的跨境支付体系有哪些改进? 有哪些可用的选择以及面临哪些挑战? 当数字人民币用于跨境支付时,应该采取什么策略,需要研究哪些问题?

2、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逻辑

当前的跨境支付系统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首先,使用商业银行货币。 二是信息流与资金流分离。 它是当前跨境支付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息处理系统。 存在很强的网络效应,离开会显着降低数据包处理效率。 第三,资金通过代理银行网络流动。 除了代理银行模式链条长、透明度低之外,资金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了解你的客户”(KYC)、反洗钱(AML)、反恐怖融资等合规审查( CFT)。 成本来自于流动性的占用。 不同国家的代理银行需要在对方银行开立一个活期账户( )和一个活期账户( )并存入资金,然后才能进行转账交易。 在会计清算下,代理行之间的转账交易是通过调整往来账户和收款账户的资金余额来进行的。 为了支持跨境支付,经常账户和收款账户中的资金不用于收益较高的渠道。 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将通过跨境支付费用转嫁给跨境支付用户。

跨境支付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是G20自2020年以来一直在研究和改进跨境支付的主要原因。BIS 2020年3月的研究报告《代理银行的全球撤退》发现:第一,2011年以来而2018年,尽管跨境支付金额增加,但全球代理银行数量却下降了20%; 第二,代理银行倾向于从治理薄弱、对非法金融活动控制薄弱的国家撤出; 第三,代理银行的退出可能损害普惠金融,增加跨境支付成本,或将跨境支付推向地下。 当前跨境支付系统另一个饱受诟病的问题是,虽然是国际金融的公共基础设施,却被欧美作为金融制裁工具“公私合用”。

将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逻辑与目前的跨境支付体系有很大不同。 首先,使用央行货币更安全。 其次,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合二为一。 当央行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时,理论上可以不依赖消息系统,有利于保护货币主权。 第三,理论上,不同国家的个人、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直接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跨境支付(这对于批发和零售央行数字货币是不同的,具体见下文)。 这将有利于缩短代行链条,消除代行模式对流动性的占用,从而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跨境支付速度。

三、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应用路径选择

央行数字货币分为零售型和批发型。 两种央行数字货币都可以用于跨境支付。 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各自的挑战。 总体而言,批发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受到较多关注。

跨境货币支付数字货币包括_跨境支付的数字货币_数字货币跨境支付

使用零售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跨境支付主要有两个优势。 首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境外用户无需拥有境内商业银行​​存款账户。 他们只需要开通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就可以拥有和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在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分级管理机制下,开立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的要求一般低于开立境内商业银行​​存款账户。 其次,任意两个央行数字货币钱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交易,无需依赖代理银行网络。 从技术上讲,境内、跨境和离岸零售央行数字货币交易没有区别。 这两个优势将有助于扩大零售央行数字货币的海外用户群。

但零售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面临的挑战也非常明显。 首先,零售央行数字货币在海外广泛使用和流通,很容易导致海外国家出现货币替代问题。 其次,目前零售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定位为M0。 如果零售央行数字货币像大额现金一样进行管理,则用于机构间大额跨境交易将更加困难。 这将限制零售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大宗商品贸易、投融资、金融交易中的使用。 第三,在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分级管理机制下,海外用户可能因“了解你的用户”审核而面临比境内用户更严格的额度限制。 如果想通过绑定境内商业银行​​存款账户来升级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境外用户仍需开立境内商业银行​​存款账户。 第四,海外用户如何获取央行数字货币的问题。 境内用户可以使用境内商业银行​​存款兑换央行数字货币。 如果境外用户没有境内商业银行​​存款账户,就会存在外币能否兑换央行数字货币的问题,这取决于外汇管理政策。 第五,如何管理境外个人用户数据。 这在当前主要国家加强隐私保护和跨境数据流动监管的背景下存在诸多困难。

批发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逻辑与零售央行数字货币有很大不同。 批发央行数字货币的持有和使用仅限于央行和部分经央行许可的商业银行。 不对个人、商业企业或其他金融机构开放。 因此,他们不能使用批发央行数字货币与海外交易对手进行交易。 直接交易。 批发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机制应该是,部分获得央行许可的商业银行聚合境内用户的跨境支付需求后,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与境外商业银行进行交易。 这种模式相当于保留代理银行,但可以缩短代理银行的链条,代理银行之间不存在活期账户和收款账户对流动性的占用。 这种模式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能够更好地支持跨境大额交易。 其次,批发性央行数字货币只能由特定的境外商业银行持有和使用,不会影响境外国家的货币主权。 这也是为什么在主要国家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将重点转向零售之后,批发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受到更多关注。

批发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充分检验。 代表性实验包括(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Ubin(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加拿大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 这些试验的一个共同发现是互操作性问题,包括不同国家的批发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以及批发央行数字货币与传统实时全额支付系统等非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之间的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来源于同步结汇(PvP)的风险管理要求。 PvP是批发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中的一个技术问题:如果两个国家的批发央行数字货币使用相同的区块链账本系统,那么智能合约可以高效地实现单账本PvP; 批发央行数字货币使用不同的区块链账本系统,跨账本PvP本质上是跨链问题。

目前,批发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使用的主流跨链技术是哈希时间锁定(HTLC)。 算力时间锁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多方合作机制。 Ubin-用不同类型的哈希时间锁进行实验,发现哈希时间锁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失败(即出现不希望的博弈均衡结果),而没有规模经济。 哈希时间锁仅适用于两个银行之间。 如果通过哈希时间锁连接多个Bank,则哈希时间锁的数量会随着Bank数量的增加而快速增长。 针对这一瓶颈问题,我国首先提出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概念,本质上是将不同国家的批发央行数字货币映射到一个共享的走廊网络上,并在走廊网络中实行PvP。 这将复杂的跨账本PvP转换为单账本PvP,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因为无论有多少国家参与,它们都可以共享一个走廊网络,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CPMI在《跨境支付中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的选择》中讨论了批发央行数字货币的各种互操作解决方案,包括兼容性解决方案、单一系统解决方案(即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和连接解决方​​案,分为单点连接、双边连接和“轴承辐条”方式。 CPMI等人最支持的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计划。 CPMI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正在进行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接试验包括(法国银行和突尼斯银行)、MAS(法国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Aber(沙特阿拉伯央行和阿联酋央行) 、(澳大利亚银行、马来西亚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南非中央银行)和汝拉(法国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 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项目真实交易试点测试发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可显着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并兼容传统实时全额支付系统。

围绕“批发央行数字货币+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可能会出现新的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和复杂的多边治理问题。 首先,哪些央行可以参与? 有哪些治理机制可以吸引新的央行? 二是成员国商业银行接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的标准和程序。 三是如何监管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上央行发行的存托凭证数量等于国内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冻结的央行数字货币数量(或冻结的商业数字货币数量)银行存款准备金)? 第四,境外商业银行(间接)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上持有本国央行数字货币受到限制。 第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开发、运营、升级、错误管理和争议解决。 第六,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会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大网络,还是不同国家集团会形成多个“局域网”?

4、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应用策略

跨境支付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要充分重视并发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潜力。

数字人民币是采用两级运营结构的零售央行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批发层由中国人民银行及指定运营机构(目前10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招商银行)组成银行和兴业银行)。 上述关于批发和零售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应用的讨论也适用于数字人民币。

建议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采取两级推进策略。 首先,在零售层面,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服务居住在中国的海外用户,满足其普惠金融需求。 为此,有必要制定他们的数字钱包开通程序、限额管理和兑换要求。 其次,在批发层面,数字人民币积极参与项目相关实验,需要深入研究从“代理银行模式+”转向“批发央行数字货币+多边中央银行”的影响。银行数字货币桥”。 最后,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原则,在共同推动数字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国际货币体系,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作者为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