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支付宝钱包All In 算起,中国移动支付已经走过了第一个五年。
快捷支付、余额宝、微信红包、扫码支付、敬业福、红包……回望过去五年,支付宝和微信这两款保持国内移动互联网最高水平的产品共同做出了贡献到很多普通人都熟悉的产品。 精彩的戏剧。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 作为产品人,你应该如何解读过去的五年? 如何理解即将到来的支付大战下半场?
一张图看懂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业务由支付服务、支付产品、支付应用三层结构组成。
支付服务是支撑支付业务运营的基础,包括资金账户体系、资金流清算结算、票据对账、支付安全风控、资产损失处置等。在具体架构设计和实施方案方面,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公司虽然存在差异,但设计的初衷是能够应对高并发的支付请求并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减少资产损失,应对意外情况灵活地。
完整的支付服务技术门槛高、实施复杂度高。 支付宝代表了国内该领域的最高水平,符合用户对支付宝作为最安全、最专业的支付平台的印象。 经过长期积累,财付通也具备了接近支付宝的服务水平,这为微信支付的崛起提供了基础保障,使其借助春节红包一炮而红。
第三方支付公司以支付服务为基础,封装一系列支付产品,以应对各类上层支付应用场景。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支付宝发明的快捷支付。 通过三方合约,省去了用户每次开通网银都要去银行付款的麻烦。 正是得益于支付宝的突破性创新,第三方支付逐渐成为主流,移动支付成为可能。
在支付产品的上层,有普通用户可以感知的支付应用,这是很多产品用户心目中的支付场景。 在这一层,数千种支付应用可以分为三大类:电商支付、关系链支付、线下支付。
电子商务支付实际上不仅仅包括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而是所有由用户发起的向商业平台进行支付的应用的总称。 除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外,还主要包括电影票、团购券、滴滴打车等O2O服务,以及手机充值、生活支付、理财、游戏充值、和慈善捐款。
关系链支付,顾名思义,是一种在用户之间进行资金流通的支付应用。 著名的微信红包,还有传统的转账、收款等都包含在这里。
线下支付是用户通过某种方式在线下发起支付行为的过程。 他们可能向个人或公司付款。 从最早的餐饮娱乐行业消费,逐渐扩展到商场、超市、交通等领域。 、医疗等行业,已成为一二线城市不少人的主要支付方式。
从这张图中不难看出,移动支付两大巨头覆盖了所有支付应用类型。 在争夺上层场景的同时,也鼓励双方不断推出创新的支付产品。 支付战五年的历史,正是双方在这三个立场上来来回回的过程。
支付大战上半场:从支付产品创新到支付应用创新
在微信支付诞生之前,支付宝一直是第三方支付领域最具创意的玩家。
“快捷支付”这个名字是支付宝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印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未来五年移动支付的发展就是基于这个发明。 2012年双十一后,诞生不到一年的快捷支付用户迅速突破1亿。 尝到了支付产品好处的支付宝,时至今日依然走在这一领域创新的前沿:声波支付、近场支付、人脸识别支付,甚至概念空中支付,种类繁多,科技含量很高。
另一方面,由于支付宝脱胎于淘宝项目8168网,自然拥有最早、规模最大的支付应用。 说到支付应用,就不得不提支付宝的另一项突破性创新:余额宝。 作为2013年以来第二个拳头支付应用,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其规模超过1.5万亿,已经突破了货币基金行业的旧常识。 事实上,无论是理财还是百度理财,都还在模仿这个经久不衰的产品。
事实上,除了淘宝、余额宝这两张王牌之外,支付宝还推出了日常缴费、手机充值、淘票票等一系列支付应用。 一时间,几乎所有用户都可以进行移动支付。 与此同时,2013年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的支付宝已达到顶峰。
今天回想起来,支付宝在鼎盛时期的份额集中在电子商务支付应用上,至今在该领域仍然拥有不可动摇的优势。 可以说,微信支付后来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支付宝在老位置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它给了微信在另外两个新战场的机会。
2014年的微信红包是每个产品经理都津津乐道的故事。 从产品的角度,很多人都分析过这个设计细节的成功。 如果从整个支付行业来看,微信最微妙的地方在于,它战略性地绕过了电商支付应用的一线战场,为尚未形成气候的关系链支付应用创造了新的机会。
一旦理解了关系链支付应用的概念,你就会发现支付宝当年的“社交”故事非常自然,不能说是错误的选择。 在电商支付应用的巨大优势以及线下支付应用尚未完成用户培育的情况下,支付宝没有理由在这一类业务上束手无策。 为了挽救关系链支付应用的失败,支付宝在敬业福、生命圈、蚂蚁森林等一系列产品上的努力其实是可圈可点的,但仍难以抵挡微信在关系链上的巨大优势。
但从2015年开始,微信将目光转向线下支付新领域。 2016年中,微信线下支付份额首次超过支付宝。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与其说“女大学生圈”事件让支付宝放弃了社交网络,不如说是“女大学生圈”事件。 倒不如说是支付宝意识到了关系链支付在这三种支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规模最小、难度最大的,线下支付正在打响一场远远超过电商支付和关系支付总和的巨大战役。 值得支付宝拿出全部能力来决战。
支付大战下半场:与线下支付收款者决战,微信小程序挖角电商支付
国际化、线下收款、小程序是支付大战下半场的三大主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支付市场份额呈现进一步向两大巨头集中的趋势,支付宝增长至54%,微信增长至40%。 这主要得益于线下支付市场的持续扩张,可以预见的是,线下支付市场的总规模最终将超过线上电商支付和关系链支付的总和。
9月25日,被誉为“线下BD终极KPI”的星巴克终于支持支付宝支付。 就在本月初,微信和支付宝相继宣布在地铁和公交领域的大动作,并得到了马云两位老板的亲自支持。 8月初,微信、支付宝相继推出无现金社交活动,以巨额成本强行发放奖金,向全社会普及线下移动支付理念。 可以说,线下支付应用的决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可以预见,半年到一年内,两大超级平台的主要产品创新将集中在争夺线下支付应用的份额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应用层奋战之外,支付宝依然没有放弃在支付产品层实现突破性创新、重现当年“快捷支付”壮举的可能。 随着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空支付”的概念逐渐成为可能。 不用打开手机就能完成支付的无人停车场,证明了支付宝在这一领域的实力。
另一方面,微信不仅仅专注于线下支付之战。 小程序作为今年迄今为止国内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产品,正在悄然赋予微信克服支付宝电商支付优势的可能。
自1月份上线以来,微信小程序经历了第二季度的低迷,终于在第三季度借助“无现金日”活动实现了快速增长。 有趣的是,除了摩拜单车、餐厅等微信主推的线下扫码小程序外,还有拼多多、蘑菇街等一批利用关系链和社区实现快速增长的电商。
8月份,微信搜索进行了重大改版,提供了小程序的强大入口,并为部分商家开放了类似百度阿拉丁的搜索效果。 不仅如此,有消息称小程序正在内部测试搜索关键词的商业化。 无论是搜索入口还是关键词广告,微信的一系列新能力显然不是针对线下门店的迭代。 虽然对于小程序的未来众说纷纭,但如果你真正经历过小程序的发展,你就会明白:小程序模式是小企业家、小企业的未来。
前面提到,支付宝在2013年通过九宫格应用模式推出了手机充值、生活支付等多款自营电商支付应用,今天回过头来看,这其实就是小程序模式的雏形。 可惜支付宝起得早却迟到了。 开放“九宫格应用”微信版,引入外部开发者。 几天之内,微信小程序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了支付宝。 自营应用开发总数。
正是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支付宝的小程序终于在国庆节前向公众开放。 能否抵御微信小程序的后续攻势还有待观察项目8168网,但微信威胁到支付宝在电商支付领域原有的绝对优势地位已是事实。
移动支付大战已经持续了五年,依然是产品人最应该关注的业务领域。 也是产品策略最多、参与玩家最强的区域。 除了文中提到的微信和支付宝主导的主战场之外,其他玩家如何在这场支付大战中生存? 还没有进入游戏的准巨人还有机会参战吗? 未来,笔者将继续分析这些更加细分领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