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线下静态支付二维码分为个人码和商户码两种; 个人码只需实名认证,商户码需提交工商业务等信息申请;
对于支付平台来说,两者的区别在于应用信息量的多少,因此风险程度不同,功能也不同。 从商业价值上来说,正规商人的价值远高于个人。 平台可以为商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并收取手续费,商户也可以给支付平台带来更多的实惠。
出于利润考虑,支付平台自然更青睐正规商户。 那么支付平台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成为他们的商户? 在个人和普通企业之间还有另一组。
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大多数个人不需要商户代码,但有很多小商贩没有工商营业执照,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但他们有明显的商业活动特征,需要这个。 群体一般称为小微商户。
看到这里,我们列个方程式方便大家理解吧! 现在:
“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小微商户
此前,我们申请收款码时,要么申请有证书的商户代码,要么申请无证书的个人代码。 对于那些小微商户,没有具体的定义! 它属于个人还是企业主?
支付平台如何运作? 为了扩大商户,他们可以先通过个人代码提供只有正规商户才能享受到的相关服务。 如果想要更多功能,可以引导小微商户提供门头照片等信息升级。
稍微懂点风控的人都会知道这样做是有问题的。 如何管理这样的用户群呢? 如果是个人,支付平台将由其自行管理。 如果是商家,那么就必须按照规定纳入平台管理。
目前,相关监管部门对于线下二维码收单业务还没有单独的管理平台。 本质是让清算机构先建立一个二维码商户管理平台,然后让条码支付机构接入,这样就可以像POS收单业务向银联汇报商户一样,进行系统化管理。
因此,有必要明确提出商户类别,然后将其纳入管理。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这个被误解的说法:“对于具有明显商业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专门的商户收款码……”
看到这里,大家将上面的等式代入,意思就是“对于小微商户,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该提供专门的商户收款条码”,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个人代码和商户代码的外在表现是一样的,但是后端赋予的功能不同,风险等级也不同。 因此,个人代码不能用于提供只有商户代码才能提供的相关服务,例如提供企业账户、支持信用卡、信用额度等。 这个解释可以理解吗?
你可能会说,某某人没有这样做。 现在没人做并不意味着以后的条码服务组织不会做,所以这是一个概要声明。 它作为一条红线,明确了当前者和后来者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初衷并不是要混淆个人代码和商户代码的属性和功能,因为一旦混淆就会产生风险。 但确实存在没有证据的小微商户群体,因此协会前两天发布公告称,新推出的“个人商户码”是专门为小微商户个体经营者群体准备的解决方案。
支付清算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充分考虑移动商户等客户的实际情况。 对于申请个人业务收款码的小微商户和个体经营者,按照“从低到高”的原则,参照个人收款码。 标准收费降低了商户的财务成本。
在稳稳定、减税降费的主旋律下,个人业务征收可采取灵活的收费方式。 例如,找零、余额、借记卡支付无手续费,信用卡支付行业优惠费率为0.38%,或者可以设置关闭信用卡收款功能供用户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