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图
本报讯(记者敖翔飞)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企业可以告别“无证经营”。 昨天,支付宝等首批27家企业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27家企业中,注册资本最高为5亿元,最低为3000万元。
5家申报企业未能上榜
昨天下午,支付宝公关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已获得央行颁发的全国首张《支付业务许可证》。 记者随后在央行网站“持牌机构(支付机构)”页面看到,首批共有27家企业获得支付牌照。
记者了解到,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业务类型。 例如,支付宝的业务类型包括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网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银行卡收单等; 银联的业务类型包括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受理等。
据了解,首批获得牌照的27家企业中,财付通和支付宝的注册资本最大,均为5亿元。 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
此前,央行已陆续公布共有32家企业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上海银联、上海畅行、上海富友、上海德实、联合MP等5家企业未能上榜。
推动支付行业规范发展
去年6月,央行正式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正式监管。 根据相关规定,提供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需要按要求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才能成为支付机构。 2011年9月1日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牌照的截止日期。 逾期未取得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
在央行正式出台规定之前,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发展了近十年。 据第三方咨询公司易观国际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年交易额达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95%。 报告还显示,市场保持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支付宝以49%的份额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其次是财付通、快钱、易宝支付。 这五家公司合计占比接近90%。 市场。
但由于管理措施迟迟未出台,“身份”成为困扰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一大难题。 随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正式发放,支付宝等民间非金融机构终于在支付服务领域获得了地位。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猛表示,《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将赋予支付企业合法地位,让第三方支付业务向政策监管更严格、专业要求更高的金融领域延伸。 艾瑞咨询分析师程山宝表示,首批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合法地位确定后,将逐步加大扩张力度,向新兴市场拓展。
未来可能会推出保险等新业务
告别“无证经营”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用户有何影响? 支付宝CEO彭蕾表示,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不是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毕业证书,而是一张录取通知书。 “服务好客户是关键。” 她表示,支付宝今年将推出许多创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程善宝表示,随着央行支付牌照的发放,各支付公司将发展重点放在传统网购、机票以外的应用服务上。 可以预见,未来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企业中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 支付、保险、基金、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将更加深入,这意味着未来公民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购买保险、基金等。
财付通总经理刘英奇告诉记者,未来财付通将加强金融人才的招募,帮助更多企业提高资金效率,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多、更便捷的生活化服务。
据了解,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涉及的业务已从之前的网购、机票、公用事业支付等逐步拓展到物流、保险、慈善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