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降低了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 这一做法引发了市场的激烈讨论。 对此,上述四家银行回应称,支付机构快捷支付交易限额的调整是基于对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的考虑。
同时,四家银行表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意愿没有改变。 建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于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建行未来将以开放的态度进一步与支付机构进行创新合作。
客户资金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3月22日,建设银行降低用户通过支付机构进行网上消费、购买余额宝快捷支付的限额,由原来的每笔交易5万元调整为5000元,每月限额不超过5万元。 。 此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已经降低了用户使用支付宝快捷支付的限额。 其中,工商银行的限额由原来的每笔交易5万元下调至5000元,每月限额由20万元下调至5万元。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将额度由原来的每笔交易5万元下调至每笔交易1万元。
多家银行给出了调低限额的共同理由:“保护用户资金安全”。
据了解,2011年以来,快捷支付客户资金被盗事件频发。 近期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引起了银行的警惕。 于晓告诉记者,快捷的支付方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安全隐患。 随着这种支付方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使用的人越来越多,风险将趋于进一步扩大。 她表示,今年以来,一些支付机构快捷支付业务中,发生多起客户资金被盗、客户信息泄露的事件。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也在3月25日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经调查发现,自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以来,存在客户账户被盗的情况,农业银行中国也收到大量客户投诉。
多数银行认为,快捷支付存在安全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弱认证方式”。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没有相关的认证手段和环节,完全依赖支付机构的指令很容易出现问题(当然支付机构也有一些安全措施,比如发送验证码到客户手机)。 农业银行还表示,快捷支付无磁卡、无密码,客户认证级别较低,对客户安全影响较大。
对于限额的作用,于晓认为,更多是基于从客户角度考虑,充分考虑到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 同时她还表示,额度管理也符合央行反洗钱等相关规定。
支付便利性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目前最受市场关注的是,信用额度下调将对客户产生哪些影响? 尽管有客户表示不便,但记者从相关银行了解到,截至目前,相关投诉电话并不多。 这也与银行提前做好的“功课”密不可分。
综合来看,四大银行对于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单笔限额和单日累计限额不同。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额度不同是各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后做出的调整。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于晓的证实。 她表示,此次限额调整确实是经过仔细计算和分析的,目的是调整后的限额不会影响绝大多数客户的支付需求。
据建行统计,建行客户主要使用快捷支付工具进行小额支付交易。 2013年,建行客户在最大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平均每笔支付金额仅为295元,单笔支付超过5000元的交易笔数仅占交易总额的0.65%。
对于“调整快捷支付限额将限制客户使用自有资金的自由”的观点,四大银行也强调,银行只调整快捷支付业务的限额,并不对储户的所有转账设置限额。给第三方支付机构。 因此,他们不会阻碍客户自由使用他们的资金。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通过网银渠道向支付机构转账没有任何限制。 中国银行表示,对不同支付方式设置不同限额,主要是考虑到其不同的安全认证方式和级别。
于晓还告诉记者,建行与支付机构合作,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包括银行账户支付、网银支付等一揽子支付产品和服务。 如果客户有超过5000元的较大支付需求,可以使用建行网上银行支付。 在网银盾等安全工具的保护下,建行网银支付交易限额为单笔交易及每日累计总额最高50万元。
希望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共赢
25日,针对市场“逐步收紧快捷支付业务”的传闻,工行提到,“目前工行与支付宝的合作意愿没有变化”。
其他几家银行也强调“合作意愿没有改变”。 对此,农行表示,该行一贯尊重和欢迎互联网金融,同时希望形成公平参与的市场环境。
于晓强调,建行始终本着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各支付机构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未来,建行将以开放的态度进一步与支付机构合作创新,持续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客户体验良好的电子支付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差异化的支付需求。
更多证据表明,银行此次限额调整并非针对快捷支付。 李振江表示,农业银行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交易类型有不同的限额要求。 快捷支付本身定位为小额快捷支付,因此资金限额也应与之匹配。 中国建设银行的案例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银行推出快捷支付方式——“账户支付”,最高限额为5000元/笔/天。
对于市场较为关心的“未来是否会提高快捷支付限额”的问题,农行的回答是,这将取决于未来安全认证的水平。 于晓泽表示,安全是国际公认的金融机构运营原则之一; 建行的初衷是用安全性更高的支付方式,保障大额资金支付的安全。
银行机构在意识到快捷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风险的同时,也意识到快捷支付给传统银行机构带来的挑战。 李振江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的服务效率,商业银行对此表示欢迎。 同时,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压力,这也是商业银行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