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谣的创作技巧及创作方法——台湾民歌

2024-03-09
来源:网络整理

台湾民歌简介

台湾民歌于16世纪初随闽南移民传入台湾。 大致可分为童谣、情歌、劳动歌曲、生活歌曲、故事传说歌曲、风俗歌曲、劝说歌曲、乞讨歌曲等。

在台湾的音乐文化中,除了具有原始原住民音乐特点的山地音乐外,汉族音乐也是从大陆移植过来的。 但由于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人文特征、土地等情感的影响和影响,经过不断的生长、再生和演变,诞生了具有独特地方风格的音乐。

抖音火版歌曲_台语歌曲抖音最火原唱_抖音唱火的

台湾民歌的发展

国民党迁台前,福佬人约占台湾人口的75%,会说台语的人甚至更多。 由于福佬人占多数,民乐内涵相当丰富多彩,用台语演唱的福佬民歌自然成为台湾民歌的最大主流和焦点。 民间所说的“台湾民歌”一般指的是“福佬民歌”。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曲创作于台湾光复前后,至今仍是一首令人难忘的民谣。 如《看春风》、《雨夜花》、《乡村歌》、解放前的《白牡丹》、《补破网》、《烤肉粽》、《安平纪念歌》、《 《杯底》、《解放后喂金鱼》等,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古歌,不仅富含传统民间音乐的内涵,也体现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热爱,还可以抒发私人的情感。民风保守时代的孩子们的情怀,百听不厌,每次唱这些歌,都感觉自己在喝酒,每一口都是甜甜的,停不下来。这些带有民风的民谣之所以不能被纳入所谓的“民歌森林”,是因为它们都有作者。其实,能否称为民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地位,甚至可能是正宗民歌无法比拟的,这也是这些具有足够品味和品质的创作民谣常常被视为“台湾民歌”的原因。 这里暂且称其为“准民歌”吧。

台湾民歌的三大特点

1、台湾风格:必须符合台湾本土气质和传统精神。

2、民间传说:必须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造,必须具有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传承的事实。

3.歌谣:必须是可以演唱或朗诵的歌曲,不包括仅供表演的音乐。

台湾民歌的类型

1、劳动歌曲可分为狭义劳动歌曲和广义劳动歌曲。 狭义上,特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能为基本特征。 广义上,它包括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如草原田园歌曲、采茶歌曲等,后一类歌曲也有一些是结合劳动运动而演唱的。 一般也能对劳动情绪起到一定的启发和调节作用,但没有明显与劳动动作相匹配的强音节奏。 广义的劳动歌曲有时也可归为生命歌曲。

2.祭祀歌曲是伴随着祈福、祝贺救灾、祭祖、丧葬等民俗节日以及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唱诵的礼歌。 大致可分为三类:谋歌、礼歌、风俗歌。 绝术歌是民间歌曲和咒语,被认为具有神奇功效,如“天帝地帝,我家有一哭夜人,路过的君子念三遍,睡到天亮”。黎明。” 礼歌是在节日庆典、其他祭祀和其他仪式中配合演唱的歌曲。 主要内容是祭祀神灵,祈求保佑、五谷丰登。 如祭灶王祈福、祭龙王求雨等歌谣。 定制歌曲用于婚礼、出生、生日、葬礼、盖房等婚庆迎宾场合,如搭帐篷歌、哭喜歌、建房歌、敬酒歌等。礼仪歌曲的部分较多,迷信色彩较少,文学价值较高。

3.当前政治歌曲,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对某些政治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态度。 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 中国古代许多政治歌谣都是以童谣的形式出现的,其文字记载多见于各朝史书《五行志》中。 时事歌谣大致可分为三类:①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歌谣,此类作品数量最多; ②歌颂廉洁爱国官员的歌谣; ③历代农民起义的歌谣。 这类歌谣最能体现农民的觉醒和政治色彩最浓烈。

4、生活歌曲反映了人们社会、家庭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农民和妇女的生活歌曲。 农民生活歌曲反映了旧社会广大农民的非人生活,揭露了地主残酷的剥削和贪婪、吝啬的本质。 广为流传的《十二月长工歌》集中反映了长工与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妇女的生活歌曲大多出自民间妇女之口。 从小,女性一出生就受到歧视,到婚姻中像商品一样被买卖; 从幼时被虐待的儿媳妇,到成为婆婆后痛苦无幸福的生活,都在歌曲中描述了女性的生活。 反映了。 大量的苦涩情歌,往往蕴含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现代歌曲中,常常会爆发出强烈的反抗声音。

5. 一些学者认为,情歌最早可能是在夫妻婚姻和丈夫独居的一夫一妻制交替时期产生的。 它们是数量最多、最受欢迎的民歌。 深受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喜爱。 它在少数民族群众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互相表白,表达选择恋人的标准,如“少女敢过丝线桥”、“金银非如意”等。男人。” ②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如《把你画在我的眼上》、《何来造人》等。 ③表达坚贞不分离的爱情,如“宁愿挨打,也不愿失去丈夫”、“出衙后携手同行”等。 ④警告、批评的怨恨歌曲,如:“到老要学苋菜,不学花椒心黑”、“少女心烦”等。 ⑤ 存在大量“家花不如野花香”等情歌。 虽然其中含有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情绪,但往往表达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台湾民歌有哪些?

1、天黑了:1968年,15岁的邓丽君发行了一首台湾民谣《独丢童》。 专辑中的曲目均由邓丽君翻唱,其中收录的《天黑了》是一首童谣。

2.牛力歌:作词:徐冰鼎,作曲:台湾自然民谣,歌手凤飞飞,本名林秋鸾,台湾桃园大溪人,台湾歌手、综艺节目主持人。

3、思绪升起:《思绪升起》是流传于台湾南部恒春半岛的民歌之一。 恒春民歌的五首主调中,《思绪升起》是台湾各界最熟悉的。 可以说是恒春的代表性歌谣,也是当地民间文学的珍贵作品。

4、丢丢童子:“丢丢童子”,又称丢丢童儿、丢丢童或丢丢童。 是流行于福建及台湾宜兰县的一首童谣(民歌)。 风格属于台湾汉族童谣,又称“依兰调”。 这首儿童民歌描述了一辆老式火车穿过隧道并在轨道顶部掉入水中的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