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媒体报道称,由于监管要求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脱钩,对接合法清算组织(银联、网联),中国银联与支付宝于9月10日举行内部签约仪式,已在支付领域达成相关合作及清算业务。
据悉,支付宝的竞争对手微信支付早前已分别与网联、银联达成支付结算业务合作。 其中,今年4月,中国银联与财付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
如今支付宝也与银联达成合作,这意味着国内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已被合法清算机构“收缴”。
据介绍,这是“断直连”浪潮的趋势。 对于支付宝来说,在“断直连”的必然结果下,支付宝最终还是要选择一家清算机构接入,无论是从监管合规的角度来看。 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银联来说,“收购”支付宝后,银联终于聚集了最后的非金融机构,完成了行业全覆盖。
“切断直连”是什么意思? 201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上支付业务的通知》 《网上支付平台》规定,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上支付业务必须与银行脱钩,必须接入合法清算机构,全部通过网上平台办理。 这个要求就是所谓的“断线”。
根据《通知》,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涉及银行间交易的条码支付业务时,应当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间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办理。 中国银联和银联都是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 银联及中国银联需要完成与支付机构的系统对接、联调测试、生产验证等各项工作。 早在5月11日,支付宝就宣布已与网联完成相关工作。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之所以强制支付机构直接断网,是为了帮助监管部门控制支付机构的资金流和信息流,清理市场乱象,比如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参与洗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二是切断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利益链条,打破支付行业十多年来的业务运营模式和运营生态。
那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断网”后,会给用户带来哪些影响呢? 事实上,支付行业的这一重大监管变化对普通消费者影响不大。 主动支付行为几乎不受影响,大部分操作均在机构后台完成。 唯一可能产生影响的是手续费的增加。 因为通过银联或的清算费用比直接连接银行的费用要高,支付机构可能会将额外的费用转嫁给用户。
此外,一些非用户发起的服务,如代扣代缴服务、按月自动扣除话费、自动扣除分期付款、自动还款花呗等,也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简单来说,比如扣缴业务,如果您没有签约自动扣缴服务,则需要用银行卡转入平台余额,然后进行操作。 若余额未及时转出,将导致扣款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