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支付市场,微信、支付宝通过扫码等方式占据全国高达90%的市场份额,联动闪付紧随其后。
2018年,支付宝推出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蜻蜓”,开始大规模商业推广刷脸支付。 微信支付虽然起步较晚,但迭代的频率也不甘落后。 首先,今年3月,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青蛙”首次亮相。 8月,刷脸支付升级版“微信青蛙Pro”发布。 本月初,腾讯宣布“目前正在与银行、银联合作打造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人脸识别支付产品”。 可以预见的是,微信与银联的合作必将使微信在短期内占领大量终端商户市场。
虽然10月份才全面推出“刷脸支付”的银联似乎是最晚起步的,但在推广之初就联合了包括六大银行在内的60多家机构,随后发布了前述聚合产品“鲸”。
在巨头们互相追逐的同时,京东、美团等二线互联网阵营也跃跃欲试,尝试“刷脸支付”在一些线下零售场景的应用。 但由于实施场景的规模和市场接受程度,看起来效果一般。
记者从相关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虽然人脸识别支付银行系统的推广力度远不及支付宝、腾讯,但不少银行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却从未停止过。 招商银行是国内第一家研究人脸识别技术的银行。 目前已陆续推出刷脸取款、刷脸转账、刷脸支付等功能。 光大银行的人脸识别技术还应用于账户登录、转账、网上融资、网上办卡等不同场景。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将刷脸技术应用到ATM上,实现“刷脸取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