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近日,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新发展格局”。
《规划纲要》第41章“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专门提到建立健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多边金融合作与各国金融机构参与投融资。
在推动境内国际双循环、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金融支付是打通资本血脉的最重要环节。
近日,银联国际表示,随着乌拉圭首次开通银联卡业务,银联受理网络已延伸至180个国家和地区,境内外受理卡商户总数已达5500万家,其中超过一半的市场支持银联移动支付服务。 英国知名咨询机构RBR报告称,银联已成为全球最广泛接受的卡品牌。 以此为基础,境外67个国家和地区已发行超过1.5亿张银联卡,银联品牌的国际形象逐步树立。
银联是源自中国的全球支付网络。 其受理网络的全球延伸反映了该国的战略和企业责任,以及其服务本地和全球客户的雄心和能力。 为了深入理解银联受理网络扩容的意义,看智界邀请多位行业专家从不同解读进行深入解读。 详情如下所示:
请阅读链接以获取详细的新闻稿
银联国际推动境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李光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室主任
2020年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写入“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的长期目标。 支付系统是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联国际依托数字支付服务能力,在受理网络建设、境外发卡、移动支付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并在部分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为我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也为提高我国金融体系对外辐射能力提供了典范。
支付系统是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联国际在境外发卡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为中外交往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为提高我国金融体系对外辐射能力提供了典范。
银联国际顺应“非接触式”、“数字化”趋势
车宁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中心研究员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世界经济增长依然疲软,民粹主义思潮持续蔓延,黑天鹅与灰犀牛交织,再加上-19疫情的冲击和冲击,人们希望把握更多机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 很有确定性。 作为全球发卡量、交易量和受理商户数量最大的卡组织,银联在国际支付领域的持续发力就是这一确定性的代表。
一是顺应“非接触”趋势。 随着海外-19疫情的持续,正常的线下生活需要线上交易活动来维持,而连接线上与线下、生活与商业的,就是银联国际极力推动的非接触式支付。 俗话说,福祸相依。 境外民众抗击疫情的需求,也为银联拓展业务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让银联可以将在国内积累的技术和服务能力投资到海外,拓展和深化当地市场。
二是顺应“数字化”趋势。 -19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联系,但社交互动和商业贸易的需求并未消除,而是通过在线和数字形式表达出来。 银联国际正抓住机遇,重点发展网上零售、教育、娱乐、电子商务等场景,依托数字平台和技术,构建完整的网上支付网络。 而且这个网络并不会因为疫情的消退而削弱,反而会成为未来更好的业务。 上层的基础。
最后一步就是顺应“国际化”的趋势。 本来,作为国际卡组织,开展国际业务是银联国际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由于国际分工和贸易秩序发生新变化,国际商务也呈现出新特点。 一方面是基于国内客户与海外华人的跨境合作。 另一方面,是贸易全球化向区域一体化转型过程中亚太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银联国际敏锐地把握了这一变化趋势,积极布局,不仅为客户服务和自身发展提供服务,也为国家金融支付行业发展和经济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在正确方向指引下,银联国际业务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银联国际支持全球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王硕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2020年,面对百年一遇的-19疫情“黑天鹅”的全球蔓延,地球村仿佛瞬间陷入停顿,但同时也出现了明亮的光芒。黑暗,那是非接触式支付的快速增长。 在此过程中,银联国际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助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银联国际业务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是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支付行业的国际地位。 为海外居民带来领先的金融支付服务,展示中国科技实力。 二是助力满足数字产业转型发展新需求,发挥中国金融科技实力带动全球数字新基础设施发展。 三是实现更广泛互联互通,支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布局“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