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鲜鱼鱼
编辑| 吴玉桐
全民卡拉OK新功能升级。
App版本历史显示,2020年9月28日,全民卡拉OK版本更新,上线V7.9.31。
新版本增加了两个功能,一是一键创建的小号支持送礼,二是可以和朋友一起唱歌的歌房上线了。
今天我们要重点关注的,莫过于全民K-Sing好友歌房的上线——在新功能中,用户可以随时与好友一起合唱,实现声音同步,甚至在歌房里,用户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聊天。 而且,与以往的“方型”歌房不同,歌房既私密又专属,可以独立切换歌房的开放状态。
从免费点歌到多元互动,好友卡拉OK还原了线下KTV的沉浸感,打破了传统K单间一个人唱、大家听的尴尬模式。
之前我们强调过V7.0是中国入门级互联网产品的重要节点。 是该产品过往内功的集中体现,也是下一代该领域产品大趋势的体现。
这一点在全民卡拉OK中也得到了验证。 V7.0之后,朋友的歌房上线了,这也意味着在线卡拉OK彻底从“单一音乐变成了集体音乐”。
事实上,进入成熟期的网络卡拉OK下半年仍在续写新的故事。 当KTV消失在城市夜色中,歌声转移到数字世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娱乐生态的新铃声。
01
网络卡拉OK8年的风风雨雨
传统KTV的衰落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卡拉OK文化已成为时代的泪水。
事实上,大众对卡拉OK的热情从未减弱,只是场地从传统包房、线下迷你包房转向线上。
艾瑞数据显示,自2014年在线卡拉OK行业大规模发展以来,短短几年就积累了巨大的用户流量。 截至2018年,行业月活跃设备数突破2亿,网民渗透率达到50.6%。 2019年,这一数字逼近2.2亿,网民渗透率达到53.6%。
毫无疑问,随着移动设备和在线娱乐的兴起,卡拉OK变得更加容易。 互联网浪潮下,卡拉OK的地域维度正在消失。
最初,在线卡拉OK软件的诞生只是对现实卡拉OK场景的补充。 这里是碎片时间的收集地,也是KTV高光时刻的练习场。 甚至还有比社交属性更强的消磨时间属性。
但随着歌厅、歌舞厅、游戏厅等线下娱乐业态的逐渐退出,以及互联网产品体验的不断演进,卡拉OK软件在其工具属性之外,也逐渐培育出了社群意识。 如今,它接管了时间之镜,成为了新的声音社交场所。
如今,在线卡拉OK市场已经排起长队。 在全民卡拉OK的带动下,行业已经进入了散兵求稳、巨头求新的阶段。 产品趋势也从最初满足用户“唱歌”的单线需求转向高频互动。 社会需求更高的时代。
Logo也随之诞生,全民卡拉OK好友歌房功能悄然上线。 在该功能中,用户可以创建多个朋友唱歌房间,界面模拟KTV场景。 他们可以随时自由点歌、和朋友一起唱歌。 甚至还有免费的互动道具,从产品风格到用户使用逻辑都十分接近。 真正的KTV。
此时,互动成为关键指标,沉浸的意义显现,社区化成为在线卡拉OK产品的发展方向。 因此,以全民卡拉OK在线友歌房为界,卡拉OK文化从线下蔓延到线上,在线卡拉OK产品的发展也分化为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以满足用户的歌唱需求为主要任务工具时代是一个以歌唱和社交为主的社区时代。
某种程度上,全民卡拉OK实际上是网络卡拉OK行业的缩影。
从年轻人的声音秀到成为卡拉OK行业的全明星产品,回顾国民卡拉OK的成长历程,实际上就是回顾网络卡拉OK行业发展史的一半。
至此,朋友卡拉OK房上线,网上KTV初具规模,卡拉OK文化彻底超越了地域维度。
02
强关系链和弱关系链
具体到产品端,朋友唱歌室功能是基于什么逻辑? 从什么角度推动在线卡拉OK产品的进化?
事实上,有两个驱动因素。 一是卡拉OK背景下熟人社交关系链未被挖掘的隐藏价值,二是网络卡拉OK产品的自我迭代诉求。
对于大多数卡拉OK软件来说,迭代到7.0,整体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闭环,新功能大多以用户体验水平的优化为前提,但全民卡拉OK是个例外,朋友唱歌室功能在幕后,还有一个蓝海空间——熟人社交关系链。
从数据观察来看,全民卡拉OK在熟人关系链上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数据显示,在这个拥有超过4.7亿用户的产品中,70%的用户选择听朋友的歌曲,但这些播放量只占整个平台的40%到50%,剩下的50%到60%的播放量来自于用户关注那些唱得好的人。
这意味着,目前全民卡拉OK的用户关系链中,利益驱动的弱关系占据了很大比例。
这说明熟人关系链的价值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事实上,在全民卡拉OK中,近80%的用户与关系密切的朋友进行互动。 比如,很多家长会默默地播放孩子唱的歌曲,甚至送花、点赞。 另外,很多真正的朋友会下意识地在软件中互相关注和互动。
现实中,这群人往往是线下KTV聚会的伙伴,但他们并不是最早在网上开卡拉OK的人,他们甚至不知道可以在网上预约唱歌。
好友歌房功能的推出,通过类似建立微信群的动作将好友聚集在一起,界面模拟线下KTV环境,让你通过视频开始唱歌。
从互动演唱的真实感,到线下KTV的氛围,一切都在歌房里还原。 因此,朋友唱歌室功能的推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是通过需求标签的细分,唤醒用户唱歌、卡拉OK的欲望。
因此,朋友卡拉OK厅的推出,简单来说就是全民卡拉推出的在线KTV,其背后是对熟人在线卡拉OK需求的回应。
本质上,即使卡拉OK从线下走向线上,其产品驱动力也没有改变。 卡拉OK现场本身就是一群已经认识的人的社交嘉年华。 它天然具有社交性,用户之间的联系和粘性一直很强。 但由于产品迭代交互的限制,没有出现在线KTV。
如果说八年前,在线卡拉OK产品的核心逻辑是让用户想唱就唱,那么八年后的今天,卡拉OK软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消遣方式,成为强大的娱乐和社交关系的沉降点。 。 相应地,卡拉OK产品也从工具转向社区,从建造房屋转向建设城市。
03
小团体效应
设计理念是共通的。
正如苹果“白雪公主”设计风格创始人、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埃斯林格所强调的那样,形式追随情感(而不是追随功能)。
全民卡拉OK歌厅的设计也是以用户情感为出发点的。
互联网兴起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个人的崛起。 用户不再是模糊抽象的概念,也不再是投资研究报告中贴上标签的术语,而是有偏好和态度的活生生的个体。 他们更重视用户体验而不是复杂的设计语言。 因此,产品功能的迭代往往体现了用户意见的表达。
友歌室的诞生,印证了网络卡拉OK市场正在从大广场、大社交圈的分享走向小群体交流分享的状态。
用户还是会关注那些在广场上唱得好的人,但与亲密的朋友一起打开麦克风也是必要的。
这种现象的理论基础是小群体效应。 人们一直生活在小群体中,分享的行为也集中在小群体中。 当无数小群体共同分享时,这种基本行为将带来雪崩般的变化,甚至激发新一轮的社会红利。
互联网产品需要了解关系链和互动频率的重要性。 关系链的强弱和互动的频率决定了用户在软件中停留的时间,而能够激发这些行动的莫过于小群体。 以QQ为例,QQ群的诞生就是一次重大的产品更新。 这种或大或小的群聊模式,让弱关系和强关系都留在QQ上,甚至让强关系变得更加牢固。 弱联系范围更广。 微信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想加入大团体,但每个人都在小团体中活跃。
全民卡拉OK,推荐广场是大团,朋友歌房就是这个小团。 人们在广场上聆听好声音,在歌房里与亲密的朋友一起唱歌。
另一方面,当互联网产品体量逐渐增大并达到平台级别时,就需要寻找第二条曲线。 毕竟现阶段移动端红利已经见顶,用户增速放缓,原有范围内的迭代已经无法带来更多的改变。 更加注意。 如果创新不能调动用户的神经,那它就只是基础,不再是产品突破的充要条件。
全民卡拉OK在线KTV打造的小团体社交,大概率成为该产品的第二条曲线。
04
卡拉OK的界限和机会
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网络音乐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短视频、音乐游戏、听音乐软件等都在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甚至逐渐显现出跨界功能的迹象,让用户可以在任何平台上听音乐。 ,唱歌。 这使得网络卡拉OK市场原本稳定的壁垒变得脆弱,甚至不得不通过新产品创新来实现自我巩固。
更重要的是,全民卡拉作为领头羊,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国内在线卡拉OK产品的形态和主要风格。 然而,回望这六年的时间,除了产品本身的迭代,它还承载着一个群体对时代记忆的重量。
用户使用维度的深度本质在于产品价值的边界。 具体到卡拉OK软件来说,应该在功能上进行创新,在玩法上进行优化。 同时,除了满足基本的歌唱需求外,还应关注用户不了解的方面。
相比之下,这也是全民卡拉OK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开发新的熟人社交模式,创新卡拉OK的演唱习惯,甚至反过来与线下、上下游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
从2014年诞生到如今成为国家级产品,全民卡拉OK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当代歌唱文化的载体,甚至体验和影响了卡拉OK文化。
这意味着,除了拓展自己的产品边界外,它还肩负着打破整个行业坚冰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看,友谊室的意义超越了在线KTV。 是对KTV娱乐生态的补充,也是对在线卡拉OK市场天花板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