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快捷支付、代扣代缴等第三方支付渠道突然收紧,导致多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互惠基金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
尤其是在消费金融和P2P网贷行业,由于对监管标准的负面预期,情绪恐慌大于对业务的实际影响。
第三方支付发布又一重大文件,银行直连“一刀切”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3月20日,网联刚刚发布“42号文件”,督促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渠道。 文件还要求,6月30日前,切断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接联系。 此后,银行将不再直接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代扣代缴渠道。
此前,3月19日,农业银行叫停P2P、消费金融等支付渠道的消息引起业界轩然大波。
萨克金融管理研究院认为,此次事件并非专门针对P2P和消费金融,而是“42号文”要求全国所有非银行支付机构调整在线支付业务的影响。
事实上,农业银行并不是唯一一家停止收款接口的银行,包括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也都关闭了P2P支付端口。
此次银行支付端口关闭,互联网金融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多家P2P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发布公告,提醒用户更换银行卡。 被关闭的支付端口主要是快捷支付和代扣代缴。 农行对长银消费金融、长银五霸消费金融等持牌互助金融公司的扣缴渠道已关闭。
谁着急,谁受益?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新规的实施并没有真正的影响,但是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在现有第三方支付行业格局下,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第三方支付90%的市场份额,也将是受“断网”新规影响最大的两家。
一方面,银行直接连接的低利率已不复存在。 更重要的是,切断银行直连后,用户规模不能再作为增加银行直连数量的权重。 这改变了大大小小的支付平台“玩法”不同的现状。 消除第三方支付的制度障碍。
新规给第三方支付上游竞争带来公平,支付场景将成为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首要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曾公开表示,“这对于相对脆弱的小型支付机构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过,新规可能会影响阿里巴巴和腾讯,让小型支付机构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可能不会改变第三方支付市场。
第三方支付的关键还是在于支付场景的支持。 在这方面,支付宝和财付通优势明显,很难打破旧格局。 银联与中网之争将使清算费用市场化,这对第三方支付来说是好事,对中小支付机构来说也是好事。 但与银行的直接联系被切断后,中小第三方支付仍将面临新的挑战。 谁出现。
互金行业遭遇“降维攻击”
毫无疑问,银行突然关闭代扣代缴和快捷支付接口,对互金行业尤其是消费金融公司影响巨大。 无法扣款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对于P2P来说,银行关闭支付端口意味着用户在购买或充值时无法使用该银行卡进行快捷支付,只能跳转到网银支付或改用其他银行卡。 运营成本的增加无疑会造成用户流失。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影响更为广泛。 因为一般情况下,90%的用户不会主动还款,而是等待消费金融公司直接从自己的银行卡中扣钱。 扣缴通道的关闭不仅意味着逾期率上升,也意味着后期催收成本将大幅增加。
这等于是直接断粮了。
该数字支付公司负责人告诉南方都市报,以往整改都能找到解决办法,但这次异常严格。 其中一家公司负责人表示,“控制了渠道就会掐断生命线,没有渠道,支付人怎么还能正常运作呢?”
目前网上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网关支付、快捷支付、代扣代缴。
网关支付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仅起到跳转作用,跳转到银行网银支付页面,用户通过网银完成支付; 快捷支付过程中,用户只需输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密码即可进行交易; 代扣代缴是指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从用户的银行卡中扣除费用,无需用户进行任何操作。 后两者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卡支付。
使用最广泛的是快捷支付和代扣代缴,银行关闭的接口恰好就是这两个。
这次快速支付和扣缴关停对互助金融行业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P2P平台上的投资者充值和购买产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快捷支付。 否则,只能跳转到网银支付或者使用其他银行卡。 繁琐的操作会导致用户体验不佳,造成一定的用户流失,从而对平台的总投资金额产生影响。
但由于快捷支付的限额很低(大多在万元左右),大额充值已经需要网银支付,所以对于用户和平台来说,不使用快捷支付也是可以接受的。
即使通过其他方式恢复快捷支付,限额也会进一步降低。 42号文提到“商业银行在生产和测试过程中可以对网络平台转发的交易金额设定上限”。 换句话说,支付限额可能会降低。
截至4月2日,农行在部分P2P平台上的快捷支付通道已恢复,且限额确实进一步降低,至每天每笔交易仅1万元。
而且,短期内快捷支付渠道的稀缺,势必导致渠道价格上涨,增加平台提供快捷支付服务的成本。
借款人一方受到直接打击。
由于部分借款人主动还款意愿较低,消费金融公司等借贷平台严重依赖第三方代扣代缴服务,直接从借款人银行卡扣款。
如果代扣代缴业务中断,借贷平台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其结果将是短期内逾期率上升、催收成本上升、客户投诉增加。
比如,这次农行关闭了扣缴通道,所有农行卡借款人的钱都无法被扣除。 借款平台需要一一联系这些借款人,主动还款或者更换银行卡。 培养用户主动还款的习惯非常困难,也会导致很多借款人“逾期”,增加客户投诉甚至纠纷。
扣缴只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实现。 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内部下发《关于加强小额支付系统集中收付服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严禁向小额支付系统提供收付服务。公用事业、公益性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 银行不能为借款平台等提供代扣代缴服务。
噩梦才刚刚开始。 “42条”中第三方支付代扣代缴业务一刀切的截止日期是6月30日。
随着扣缴渠道逐渐关闭,借贷平台只能要求借款人还钱?
出路:
部分企业用“协议付款”替代抵扣业务
快捷支付、代扣代缴为何被整改? 支付接口滥用引发央行严厉整改。
“代扣代缴业务发生时不需要征得用户许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央行281号文明确加强代扣代缴业务管理,严禁收款人滥用、出借、出租、出售代理托收等行为。”以及支付交易接口。”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红艳指出。
据悉,2017年12月,央行下发《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281号文)》,要求加强支付业务系统接口的管理,包括加大交易监控、确保接入单位使用协议支付业务系统接口。 约定范围和目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业务系统接口被用于非法用途。 此外,央行于2017年6月发布110号文件,规定集中收付中心限制预扣金额,后续预扣业务行业只能用于公益性、公用事业。
监管政策重在整顿,行业已开始达成共识:扣缴渠道关闭已成定局。 预扣税取消后,是否有新的方式来填补市场空白?
事实上,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设想了一条可能的弯路——合规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快捷支付来代替,但这种方案成本高昂,第三方支付的毛利润也低得多。 业内人士透露,与预扣相比,快捷支付的成本要高出6倍、7倍。 此外,他进一步透露,业内一些不合规的做法是将代扣业务商户改为保险商户,这样市场报价才会有竞争力。
据了解,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已迅速推出“协议支付”代替扣费服务。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央行281号文和网联42号文,6月30日前关闭所有银行代扣代缴业务渠道。届时,投融资、消费等行业金融、分期贷款将从预扣还款转向主动还款场景。 因此,该公司近期推出了“协议支付”,还将推出“直接支付”等新产品。
所谓协议支付,是指客户与银行签订协议,将客户的银行账户与商户关联账户绑定。 支付时,客户可直接输入商户关联账户的支付密码即可完成支付。 与代扣代缴不同,协议支付强调用户需要签订合同并完成卡绑定授权,支付时也需要用户授权。 只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才有权通过中国银联转账用户银行卡内的资金。
“协议支付”与扣缴最大的区别在于,扣缴前,用户需要自己完成卡绑定操作,绑定卡而不是扣缴协议。
流程如下:用户向商户提供自己的四要素,并填写银行返回的验证码。 卡绑定后,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权通过互联网连接从银行卡转出用户的资金。
可见,协议支付解决了传统代扣代缴业务中的授权漏洞,成为合规的代扣代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