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公布2016年财报,全年营收1519亿元,继续保持48%的高速增长。 财报中,腾讯还首次公布2016年12月日均支付交易数据突破6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互联网金融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其次,与阿里巴巴等竞争对手相比,腾讯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步伐似乎并不快,似乎缺乏一些激情。 腾讯或许早就听到了这些声音。 本次财报首次公布的6亿数据,或许是对外界的回应。
那么,面对对手的咄咄逼人的挺进,腾讯金融的成绩单合格吗?
腾讯发展金融业务12年“连接器”战略未变
毫无疑问,腾讯对互联网金融的高度重视。 早在2005年,腾讯就建立了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开始涉足金融业务。 依托财付通的底层技术、支付能力和安全体系,微信和QQ两大社交产品微信支付和QQ钱包诞生了。 12年后,财付通的前端移动支付产品微信支付和QQ钱包月活跃用户超过6亿。
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是金融的起点和终点,是金融的基础设施。 虽然在外界看来,财付通的成立只是为了服务当时腾讯旗下的电商平台拍拍,是无意间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举动,但在此后的一系列布局中,我们越来越可见腾讯的发展主线是“连接一切”。
连接器是腾讯近年来的核心定位。 无论是早年腾讯业务划分为七大事业群,还是近年来的“两个半战略”,都与“连接器”息息相关。 具体到实际业务线,即在社交领域,通过QQ、微信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金融领域,通过财付通支付平台连接客户和商户; 在内容领域,通过公众号连接受众和作者……
“腾讯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将以‘连接’为核心,坚持开放合作的战略,通过连接战略,连接好的金融机构、金融团队、金融产品和海量用户。” 在此前的腾讯金融合作伙伴高峰论坛上,腾讯总裁刘炽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正是因为这种战略思维贯彻到整个集团,所以当我们梳理腾讯金融过去12年的发展历程时,很难看到“杀”这样的字眼。 相反,腾讯团队多次强调,既做互联网业务,又做传统业务。 金融机构连接器的使命是不断打造最佳的服务环境和管道设施,将更多的金融合作伙伴引入“互联”生态系统。
修建管道设施、修建爆品,并不是推葫芦、让葫芦涨的对立面。 但事实上,淡化腾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论调时常出现。 不过,在笔者看来,腾讯金融的定位和布局是出于其必然性和企业基因导向,做出爆款产品确实有价值,但在爆款产品出现之前,也需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而且,面对千亿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任何参与者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 角色。

换句话说,热门产品只是评价体系中一个很小的维度,或者说是众多短期维度中的一个。 当评测者开阔思路、拉长维度的时候,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腾讯这些年只是在做连接器。 策略上,耐心等待它按照自己的节奏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博弈。
丰富产品线,“大力”拓展支付场景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蓬勃。
2016年6月,蚂蚁金服宣布融资45亿美元,估值近3000亿元,超越国际金融巨头高盛。 今年3月初,后来者京东金融宣布完成VIE结构分拆,其重组后估值也达到500亿元。 两家公司的高调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争夺互联网金融第一份额。 万事俱备,只差一步了。
为此,今年的两会期间,马化腾开始被很多记者问到一个自然的问题——“腾讯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会被拆分吗?” 对此,马化腾的回应是“在金融方面,腾讯通常用‘稳定’这个词。我们换个角度看。因为金融的核心问题其实是稳定和稳健,这是谁活得更久,而不是谁活得更长。”短期内可以跑得更快。” 那么,向外界传达的信号就非常明确,那就是腾讯金融仍将坚持以往的审慎策略,不会改变现有的节奏。
要了解腾讯金融现有的节奏,就不得不提到其借助“微信支付+QQ钱包”双引擎驱动的互联网产品线的全面布局。 12年来,腾讯移动支付坚持不断拓展线上线下支付场景,并实施了多种创新尝试:微信支付向巴克、摩拜等品牌张开怀抱,微信钱包的第三方服务九宫格在情人节推出“星巴克礼品卡”。 ”,近期摩拜单车的接入,丰富了在线商业支付场景的无限想象; 线下,通过与代理商合作、简化商户准入流程来提高商户渗透率,腾讯支付相关服务为广泛的线下消费场景(如预约出租车、便利店、餐厅和超市)提供快速、无缝的体验,实现从线上大型商户向线下各类商户的快速扩张,交易量快速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腾讯移动支付线下交易额现已超越支付宝,成为连接万千消费者和商户的有力工具。 但支付毕竟只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 从它的外延来看,有太多的内涵和亮点。
2016年,马化腾将腾讯金融重组为财富管理和微众银行两大核心业务。 理财通定位为用户可以信赖的理财平台。 通过聚集业绩突出的优秀资产管理人,将不同产品的风险和收益透明地展示给用户,让优秀的资产管理人与用户产生联系。 自2014年推出以来,理财通已从最初的“婴儿型”理财产品发展到包括货币基金、定期理财、保险理财、指数基金等,已成为腾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载体平台。
微众银行于2014年底推出,由腾讯共同持有,定位为银行合作平台。 它专注于寻找信用良好的借款人,然后与其他银行分享用户的借贷需求,成为连接传统金融机构和用户的桥梁。
虽然没有什么非常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但就以上两大核心业务而言,腾讯务实的做事风格就表现得很明显,因为两大业务的本质都是利用腾讯的用户优势,利用低息资金社会上。 收集并借出。 与此同时,分散的小型理财平台被聚集到腾讯这个大平台上。 腾讯利用平台信用为合作伙伴的金融产品背书,并从中获利。 与此同时,加入腾讯这个互联生态的传统金融机构也通过腾讯的平台载体找到了更大的用户基础,拥抱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
近两年大力推广的腾讯金融云,2017年春节期间推出的腾讯微金、金红包,以及据称年内推出的成熟区块链解决方案……腾讯移动支付和金融应用产品无处不在。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的积累和数据的积累。 腾讯花费12年多时间布局的这些产品线,最终将在未来形成合力并产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