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五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 它在支付、理财、借贷、股权投资等领域发展出许多新模式,为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提供金融服务,成为金融行业的鲶鱼。 。 原本只是躺着赚钱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逐渐觉醒,向互助金融公司有优势的领域扩张。
现在,银联即将开始做二维码支付,银行也开始做智能投资顾问。 针对共同基金的传统金融反击即将开始。 也许未来传统金融机构会像互助金公司一样通过开发大数据风控系统来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或者引领区块链应用的发展。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银联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
今天(12月12日),中国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 《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该标准的发布是银联联合成员机构推广应用二维码支付的第一步,未来还将发布配套业务规则和产品解决方案。
银联表示,《安全规范》从安全角度对二维码受理设备、移动客户端、后端系统等提出了具体的安全要求,确保支付过程中账户信息和支付资金的安全,并将为下一步银联和银行设计提供指导。 为二维码产品的开发提供安全相关的标准基础。
《应用规范》定义了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基于数字签名的安全机制,提出了适合金融支付的二维码应用数据元素,为下一步二维码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指导。银联和银行。 QR码编码方案提供了标准参考依据。
标准的出台是大规模推广的前奏。 预计银联和银行将通过商户渠道大力推广,并对扫描二维码的用户提供一定补贴。
二维码支付一波三折,由负转正
二维码支付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消极到积极的过程。 互金热潮兴起后,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公司大力推广二维码支付。 银联等机构也对二维码技术进行了研究,但并未积极部署。 2014年3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发文暂停支付宝、财付通线下条码支付服务。 当时表示,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业务模式,其风控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 对于条码(二维码)在支付领域的应用,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 相关支付匹配验证方式的安全性仍存疑问,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
当时,市场上有很多观点认为,暂停推广二维码支付是央行为了维护传统金融机构的利益,因为二维码支付已经冲击了银联的地位。 但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当时的猜测毫无根据。
央行当时强调,这是暂停而不是停止。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今年8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央行的监管下向支付机构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 草案明确指出了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 。
草案包括总则、条码生成与受理、条码支付特约商户管理、风险管理、纪律与责任、附则六章,对条码(二维码)从生成到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 这是自2014年停止二维码支付以来,央行首次正式承认二维码支付的地位。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机构推动的二维码支付终于得到官方认可,并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二维码支付在中国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了。 从大型超市到路边小店甚至流动摊贩,很多都采用了二维码支付方式。
如今,随着新年的临近,银联也推出了自己的二维码支付标准,这是其大规模推广的前奏。 下一步将与各大银行联手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 至此,二维码支付完成了从遥远世界到殿堂崇高地位的升华,成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共同认可和推广的支付方式。
银联二维码支付与支付宝、微信有何不同?

银联二维码与第三方支付的二维码不同。 银联表示,银联二维码支付基于卡组织四方模式。 与实体银行卡支付的区别仅在于支付信息交互方式的变化。 其后台账户仍然是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因此虚拟账户中并没有存入资金。 健康)状况。 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与传统银行卡支付一致的透明、完整的支付信息。
四方模式是指发卡机构、收单银行、商户、银联在支付过程中实现分成,与Pay相同。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将支付平台与商户、银行连接起来。 付款是通过虚拟账户完成的。 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当发卡行和收单行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银联被绕过,银行的地位被削弱。
对微信和支付宝影响有多大?
银联推广二维码支付,面向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产品。 银联卡有什么优势? 银联四方支付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银行推广二维码支付的积极性。 预计其支付方式是通过银联及各银行的应用程序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流程。 目前,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厂商培育二维码支付习惯,二维码支付已成为流行的支付方式。 银联充分调动银行积极性,大力推广基于银联支付标准的二维码支付,省去了市场教育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对用户的吸引力来看,银联及各类银行APP的用户开通率远低于微信、支付宝。 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进行小额支付已成为用户的习惯。 如何让用户放弃微信和支付宝的便捷使用? ,使用银联和银行扫描二维码支付是相当困难的。
从渠道来看,银联和银行对大型商超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广。 能否真正将渠道下沉,并在各个小商户渠道进行推广,还是个未知数。 高调的银联和银行能否组成脚踏实地的本土推广团队? 无法想象。
从推广热情来看,二维码支付是微信和支付宝推广的主要模式,而银联目前对二维码支付的定位不高。 银联表示,银联联合成员机构推出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将是“云闪付”产品系列之一,作为现有非接触式支付产品的补充。 也就是说,银联未来将主要推广云闪付,这是一种基于NFC的支付方式。 目前尚不确定银联和银行将投入多少资源用于二维码支付。
下一步银联和银行将在各商户大力推广,拓展应用场景,并提供补贴吸引用户。 这个过程肯定会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造成一定的分流,但很难扭转市场格局。 毕竟从便捷性和安全性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除非一方的安全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没有突破性的创新优势,已经形成的市场格局将难以扭转。 因此,银联推广二维码支付恐怕很难在市场上引起大的轰动。
传统金融对互助金融发起反击了吗?
无论如何,银联推广二维码是其向互助金融公司腹地渗透的开始。 毕竟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在二维码支付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确定了自己的领先优势。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传达了一个态度: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进军互联网金融有优势的领域。
事实上,今年7月,工商银行就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 随后,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纷纷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 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二维码支付产品或将于明年推出。
此外,就在几天前,12月6日,招商银行在新版App中上线了“摩羯智投”。 根据用户选择的投资期限和风险等级,“摩羯智能投资”会向用户推荐包括债券、股票和商品基金在内的投资计划,并提供投资组合的历史模拟收益和波动率作为参考。 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首次引入智能投顾模式。
此外,一些银行也在网络借贷领域做出了尝试。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还推出了网上借贷平台东方汇。 交易规模在网贷之家等第三方机构排名中位居30名左右。
二维码支付、智能投顾、网贷等都是互金公司探索的新模式。 现在传统银行也开始探索这些模式。 可以看作是传统金融基于自身优势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理财、信贷、支付、股权投资等领域探索了在线理财、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模式。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大数据风控、智能投资咨询等手段虽然尚未深刻影响传统金融的地位,但其势头确实正在蓬勃发展,并占据了人们的关注。 传统金融的态度,从早期的看不起,到逐渐开始关注,现在也开始推广互助金融公司的模式,或许预示着金融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