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拍盟发布了《2018年中国聚合支付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聚合支付行业发展迅速。 2020年,全年聚合支付处理的交易总额将达到94万亿元。 交易总量将达到3936.5亿。
聚合支付已成必然
派盟对讲联合创始人、意锐创新COO关恒在报告会上表示,预计2018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00万亿元,2019年将接近300万亿元。在如此庞大的数据基础上,《报告》指出,“移动支付作为O2O(To)的入口,聚合支付已成为商户的迫切需求”。
易观智库《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44万亿元。 此前第二季度,完成了近40笔交易。 万亿元,一季度完成超过40万亿元。 据此数据预计,2018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00万笔。
《报告》指出,随着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支付场景和需求日益多元化,移动支付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分工日益细化。 移动支付呈现出“碎片化”、多元化的趋势。 用户的支付需求促使线下商户获得多元化的交易收款能力。 在此背景下,融合多种支付方式满足客户需求的“聚合支付”已成为大势所趋。
聚合支付有法律依据
《报告》分析了聚合支付行业的AMC模式,提出聚合支付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2016年进入快速发展的“元年”。预计监管要求明确后,行业将迎来合规发展的新阶段,逐渐成为消费者获得本地化生活服务的入口。
聚合支付从无到有、从野蛮生长到有法律法规。 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聚合支付的作用也充满波折。
不过,今年8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聚合技术平台的基本框架,并在安全技术方面提出聚合支付系统、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等。如果征求意见稿通过,聚合支付将有自己的标准。
向“支付+”方向发展
《报告》表示,当前,快速增长的聚合支付行业正在进入合规发展的新阶段。 不少聚合支付企业建立了多方位的运营能力,加强了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发能力,向“支付+”综合生态方向发展。 调查显示,近90%的聚合支付机构推出了各类增值服务,持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支付行业服务。
市场规模不断加速
《报告》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一方面移动支付市场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聚合支付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 这两个因素叠加驱动聚合支付行业的市场规模。 加速发展。 《报告》预计,2020年聚合支付处理的交易总额将达到94万亿元,处理的交易总数将达到3936.5亿笔。
八大发展趋势
《报告》分析,在移动支付生态演进下,聚合支付行业未来将呈现场景垂直化、商户下沉、服务精细化、业务多元化、市场两极分化、物流综合化等八个新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技术标准化、国际化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