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方式能够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4-03-26
来源:网络整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营和消费模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第三方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其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逐渐成为电子商务人们的主要交易方式。 然而,一个新兴产业从起步、发展到繁荣,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快速的业务创新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漏洞和风险。 一系列与我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法律适用问题、交易安全问题、风险控制问题等,都等待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以确保第三方支付交易方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经济和社会。 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1、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现阶段,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消费支付交易已经越来越普遍。 益普索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已增至54%,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而现金支付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可见,第三方支付已广泛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占据了支付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第三方支付作为新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影响力和行业渗透力也进一步凸显。 第三方支付以交易为入口,通过数据连接传统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之一。 以网上购票为例,近五年来,机票、火车票零售市场的网上渗透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其中,机票、火车票的在线支付方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子客票和火车票不仅帮助航空公司和铁路公司节省纸质成本,还为旅客在购票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优化。 由于第三方支付已全面落实实名管理等相应制度措施,在使用电子货币、国际跨境支付、二维码扫码支付等多种第三方支付方式的规范管理下,我我国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比较健康,渗透率、应用率和公众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2014-2018年是我国第三方支付增长最快的时期,交易量大幅增长。 尤其是2014年至2017年,三年时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从32.2万亿元增长到154.9万亿元。 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常见的支付方式。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必然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也将为第三方支付带来快速发展。

2、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生没有相关法律规定。 如今,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交易。 在一笔笔交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户权益的保护问题。 、平台违规运营、交易安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 第三方支付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 目前,由于我国第三方支付属于新兴产业且发展较快,企业自身制度、国家相关立法、市场运作等尚不完善,导致存在以下问题:

(一)个人隐私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目前主要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包括拉卡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这些支付平台要求交易双方提供真实可靠的个人信息并绑定银行卡进行交易。 可见,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信息,在这个信息时代,处处是商机。 与此同时,不少不法分子也将目光瞄准了这一领域。 他们利用第三方平台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内部管理不完善等漏洞,获取大量用户隐私信息并从中获利。 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具有交易成本低、跨地区交易便捷、交易匿名等特点,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其进行洗钱活动甚至黄毒、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活动层出不穷。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涉及网络支付的维权行为和案件侦破总是比较困难。

(2) 提现问题

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一些漏洞进行非法套现、转账,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成为非法套现的工具。 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出现。 例如,有些网络交易实际上并不涉及实际消费,而是制造虚假交易。 银行卡支付后,资金进入支付平台账户,账户转入银行并从银行提现。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缺乏足够的企业资质认定和后期跟踪监管机制,急于捕获客户。 这恰恰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套现的渠道,他们利用该平台来在线购买某些虚拟物品,使用自己的信用卡完成在线支付流程。 然后机构会将货款转入卖家账户,卖家再从其账户中提取现金,完成整个信用卡套现流程。 这种不良现象严重违反了第三方支付的正常交易规则,甚至可能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方支付平台缺乏独立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都与网络购物网站、网上商城捆绑销售。 而且各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不存在互联互通。 不同的网购网站支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 消费者在不同商店购买商品时,需要拥有多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才能顺利购买。 这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也导致商家无形中失去潜在客户。 然而,一旦脱离了实际交易主体和购物软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将陆续显露出来。

(四)法律监管不完善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各种电子支付软件纷纷涌现。 因此,立法上的空白并没有很快得到填补。 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网上同步交易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而我们现实中的网上购买大部分都是异步交换。 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等价交易的原则。 第一,支付对价方往往受制于人,陷入被动弱势,铤而走险。 因此,异步交换必须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 但目前我国尚无第三方电子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亟待填补第三方支付方面的法律空白。

三、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建议方法

(一)加强立法,促进法制完善

我国关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这方面的立法大部分分散在其他部门法中。 第三方支付交易过程中一旦出现纠纷,当事人很难在众多的法律法规中找到问题所在。 都有相应的规定,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制定专门的第三方支付法,以保证人们在日常交易活动中遇到此类纠纷时有法律依据。 我们都知道,每一项新法律的出现背后,都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纠纷,而这些问题和纠纷可能无法通过沟通、谈判或道义来协调,因此需要诉诸法律力量。 确保该领域的行为标准。 对于制定法律的前提,笔者认为首先要找到制定法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有关立法部门可以对第三方支付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问题所在。 生命线是制定一部能够真正解决当前需要约束的第三方支付行为的法律。 事实上,仅靠立法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相关法律出台后,可以进行有效的法律普及,规范和完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运营模式。

(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第三方支付技术独特,虚拟性和隐蔽性强,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一旦发生欺诈行为,将会严重影响网络经济。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信用服务机构,实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构建第三方市场信用服务体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掌握着众多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有义务保证注册用户的信息安全不泄露。 有关部门应运用强制措施,加大对泄露个人信息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处罚力度,更好地保护第三方支付机构。 用户的个人信息。

(三)强化行业内部自律监督体系

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大家都应该知道,一部法律从无到有,或者增加、修改其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第三方支付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往往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 测量。 这个时候,就需要强调行业内部的自律。 各第三方支付平台应注重风险的警惕和控制,严格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对违规交易商户的交易进行排查,通过交易监控系统有效控制可疑交易的发生。 第三方支付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内部运作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自律管理确保行业立足经济市场。

互联网+和电商创业热潮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险控制、交易安全等问题。 正是这个不断创新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带动了传统支付方式的转型升级,带来第三方支付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和技术不断涌现。 第三方支付行业在不经意间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然而,只有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第三方支付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波涛中历久不衰。

【参考】

[1]陈伟伟,宋良荣.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7(12):91-97。

[2] 张进. 我国第三方支付现状及风险[J]. 市场研究,2019(04):38-39。

[3] 黄仁恒. 第三方支付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J/OL]. 山西农业经济:1-2[2019-06-10]./kcms//14.1065.F..1659.008.html.

[4]涂猛,张绵伟. 第三方支付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12): 70-75.

[5]胡轩,王丽媛。 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技术,2019(02):71-73。

[6] 赵水清. 新形势下第三方支付风险及控制策略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8):55-5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