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与抖音短视频用户打架!
12月初,小鹏汽车发布声明称,近期发现一名抖音短视频用户(以下简称“抖音用户Y”)连续发布大量虚假信息,对小鹏汽车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测和猜测。 ' 企业经营状况。 散布谣言严重损害了小鹏汽车的声誉,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舆论影响。 对此,小鹏汽车将保留向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过,小鹏汽车的声明并没有阻止“抖音用户Y”发声。 声明发布次日,“抖音用户Y”发布短视频揭露相关证据,并指出小鹏汽车侵犯个人肖像权,将保留对小鹏汽车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小鹏愤怒斥该消息“不实”
据介绍,“抖音用户Y”常年居住在国外。 他是夏威夷、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州的持牌经纪人,同时还买卖(美国股票)期权。 截至目前,“抖音用户Y”粉丝已超过52万。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抖音用户Y”曾多次发布做空小鹏汽车、看好理想汽车的视频。 他认为,如果被淘汰,小鹏汽车将成为美股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新势力中第一家被淘汰的公司。
这次,“抖音用户Y”在短视频中到底说了些什么让小鹏汽车如此“愤怒”呢?
将时间拨回到小鹏汽车发表声明前的四个小时。 当时,“抖音用户Y”发布了一段视频,称有粉丝向他爆料小鹏汽车向二手车经销商大量出售汽车。 车辆经二手车经销商上牌后,分销至三四线城市或汽车租赁公司。 以小鹏G3为例,零售价看似17万元,但二手车商出售的价格只有11万元左右。
“抖音用户Y”还表示,小鹏汽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其股东在等待解禁股票,并大胆猜测小鹏汽车将转售中介的合同价计入了运营成本。
上述视频内容迅速引起市场关注,小鹏汽车随后批评其散布谣言。
12月8日,“抖音用户Y”又发布短视频证明其并非“无中生有”,并发布了粉丝爆料截图。 内容显示,有粉丝表示,小鹏汽车“根本不是靠卖车赚钱,而是靠卖股票赚钱”。 与此同时,另一位粉丝直言,有朋友到小鹏汽车代表的旗舰店“赔了很多钱”。
此外,“抖音用户Y”还在某二手车平台上找到了小鹏G3的车源,以“证实”他的说法。 记者登录上述二手车平台发现,其上出售的二手小鹏G3确实有标注。 使用了“准新车”、“0换乘”、“全新”等字眼。 标明里程最高为3万公里,最低为1万公里。 不过,售价比原来的售价要低很多。 比如小鹏G3 2020款460i悦翔版,几乎是全新车,行驶里程0.01万公里,售价13.28万元,比原价低了2.13万元。
记者发现,上述车辆为无牌车辆,车牌上挂有“奇峰名车典藏”的标志。 有媒体报道称,销售小鹏新车的二手车经销商是一家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名为“奇峰汽车销售服务”的公司。 经过与公司反复沟通发现,小鹏汽车销售渠道不仅有官方直营或授权加盟,也有与第三方卖家合作的案例。
针对“抖音用户Y”发布的新视频,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小鹏汽车,小鹏汽车表示,如声明所述,对方信息不实,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个体行为更有可能吗?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抖音用户Y”曝光的小鹏汽车是否向二手车商大量转售汽车的真实性值得商榷。
“很多新能源车企在发展初期,还没有打下坚实的消费基础时,会有更多的企业客户,比如汽车租赁公司或者共享汽车,但通过二手车经销商倒卖汽车,不是主流方法。” 汽车分析老师任万福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任万福认为,这种做法无论是在金融层面还是监管层面都无法通过考验。 一方面,如果按照“抖音用户Y”的说法,销售一辆小鹏G3每辆车需要6万元的贴纸,那么按照小鹏汽车每月4000辆的销量计算,每月需要2.4亿元的贴纸。 这个数值不小; 另一方面,相关监管机构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不过,任万福并不完全否认公司可能通过二手车经销商转售汽车。 他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更可能是个人行为,比如区域销售经理为了实现销售目标或提高业绩而采取这种做法,但这种情况,公司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记者在上述二手车平台上还发现,其销售的小鹏汽车二手车数量仍有限,并非“抖音用户Y”所说的“大量”。
那么,“抖音用户Y”目前发布的信息是否构成相关证据呢? 是否侵犯了小鹏汽车的名誉权?
对此,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晓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法律保护法人的名誉权。 “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无法判断‘抖音用户Y’发布的信息是否属实。如果所披露的信息是客观事实,没有捏造或虚假处理,则不应认定为侵权。”对商家名誉或者商誉的侵害。但如果确实如小鹏汽车所说,是没有证据的猜测和谣言,那么小鹏汽车可以追究其因短视频对公司商誉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
韩萧补充道,这个责任可以是民事责任。 例如,小鹏汽车可以要求“抖音用户Y”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抖音短视频平台采取相关措施删除相关视频; 如果抖音用户Y确实是恶意造谣的话,小鹏汽车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抖音用户Y”确实发现了一些“二手车商倒卖小鹏汽车”的事实,小鹏汽车也应该接受市场对其提供的服务的正常评价,韩晓向记者评价,市场评价因人而异。人,自然会有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 经营者不应仅仅满足于正面评价,而应在负面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失败,积极纠正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