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开发华科版微信校内漂流瓶和微信上墙

2024-03-27
来源:网络整理

不久前,微信公众号“乌达助手”走红。 武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账号查看自己的成绩、课表、天气、研究某位老师的不及格率,甚至还可以查看“校花”、“校花”。 “乌达助手”并不是微信进军校园的唯一尝试。 其他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微信产品也逐渐涌现。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的多名学生成功开发出华科版微信校内漂流瓶、微信墙贴等功能,迅速在校内外流行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截图

两项微信功能均依托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微信“华中科技大学”,并利用微信的开放接口进行技术实现。 用户只需回复“漂流瓶”即可进入漂流瓶模式。 粉丝可以“扔瓶子”——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其他粉丝会随机收到; 他们还可以“收集瓶子”——随机接收别人扔出的瓶子。 瓶子并可以回复。 “这个功能可以说是华科微信漂流瓶的缩小版,对于校园内的学生交友、交流更有针对性、更方便。” 学校联合创新团队成员、软件学院大二学生肖红介绍。

据了解,“漂流瓶”一经推出,就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上线三天,微信后台回复数就达到了4万条,让很多学生爱不释手。 从后台反馈的数据来看,求男朋友、女朋友、投诉树洞等占据了漂流瓶的主要内容。

微信“上墙”

“我想知道我师兄的第一桶金赚了多少钱?” “把最简单的事做得最好,就是最大的成功”。 这是3月22日晚该校校友张良伦返校演讲时大屏幕上显示的画面,滚动观众互动评论。 这种熟悉的互动方式不是我们熟悉的“微博墙”、“人人墙”,而是“微信墙”——发送关键词和想说的话到指定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在大屏幕上。 屏幕。 “微信墙”功能也是由学校联合创新团队与新媒体中心在国内首创并首次亮相。

据肖红介绍,首发当晚,“微信墙”共收到现场174位用户的633条微信消息,互动效果非常好。 “我们周二正式决定做,确认技术可行,当天下午就写了程序,周三完成数据库和后端,周四、周五完成前端调试,并在2019年11月的大型活动中使用。星期五晚上。”

“与微博墙、人人墙不同的是,‘微信墙’不需要向微信官方申请,通过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实现,非常适合小型沙龙会议和大型活动。” 对于“微信墙”,学校新媒体中心主任梅强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表示非常乐观:“基于微博墙、人人墙等社交网络的互动,经常会造成‘刷屏’,无法保证隐私而‘微信墙’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而且微信本身已经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