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快捷支付的陷阱!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消费提醒: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快捷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不过,支付便利的同时,消费者也必须加强自我防护。
快捷支付有哪些陷阱?
▽
① 付款成功后每月会自动扣款吗?
今年1月,消费者耿先生发现,某视频网站的观看费每月被自动扣除。 联系网站客服后,他被告知必须在手机设置中关闭自动扣费服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然而这几个月却被悄悄扣除了数百元,这仍然让耿先生心痛不已。
会莫名其妙的被骗吗?
记者测试了一下
记者用手机查看了支付宝。
点击
“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费”
↓
支付宝包含“免密支付/自动扣费”功能。
我发现我注册了免密码支付/自动扣费服务。
已经有“饿了么无密码支付”、“上海地铁先乘车后付费”等。
不过,记者对于这两项服务是如何启用的记忆模糊。
↓
记者在不知不觉中报名了“免密支付/自动扣费服务”。
赶紧查手机,
检查是否被意外激活
部分免密码支付、扣费服务
有时,消费成功后,系统会默认自动扣款。
因此,如果您不需要相关服务,
消费者应记得及时终止或关闭合同。
不,这样做
↓
如果不需要相关服务,消费者一定要记得及时终止或关闭合同。
部分银行关闭快捷支付通道
↓
而且,据记者了解,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此前因发现相关风险而关闭了快捷支付通道。 今年3月17日,宜人贷和微贷网两家P2P平台分别发布公告称,农行快捷支付通道关闭,要求投资者转至网银或更换银行卡绑定。
②购买并转入个人账户?
小心不要损失你所欠的钱!
消费者朱女士去年7月在某商场购买了家具。 该店销售人员称,由于她刚入驻商场,价格牌尚未打印。 如果她想以最低价元购买家具,她必须额外支付押金,并办理余款转账。 朱女士立即支付了1万元现金,并将1万元转入她指定的个人账户作为保证金,然后通过转账方式全额支付。 然而,到了约定的发货时间,商家却不愿意发货。 朱女士11月底去商场时才发现,店家已经把柜台撤掉了,她付的钱也白花了。
而且,商场、便利店、超市、餐馆等营业场所的大部分收银机都提供快捷支付方式。 对此,消费者在付款时应到指定收银柜台付款。 当只能通过转账方式付款时,必须明确收款人是否为关联企业账户,避免财产损失。
☆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使用快捷支付时,须明确转账收款人身份。
③快捷支付不保留凭证,换货困难
消费者顾女士去年11月在某商场购买了服装。 通过快捷支付付款后,她忘记取走购物小票。 几天后,她发现有质量问题,就去换货。 商家以她无法提供购物小票为由,设置换货障碍。 ,这让顾女士苦不堪言。
☆所以,消费者在使用快捷支付时,不能忽视“留券”这一重要环节。 节省消费券和商家承诺或协议,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帮助买家和卖家消除不必要的麻烦。 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可以依据这些证据进行投诉,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
④个人信息可能被盗
☆上海市消保委特别指出,消费者还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对待社交软件中出现的各种链接,不要轻信、轻信积分、中奖、或任何询问的短信链接手机验证码等点击可防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被盗。
快来看看移动支付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