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海外专用服务器/站群服务器/高防
9月23日,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澳门完成第28届“携程BOSS直播”。 据统计,本次直播吸引粉丝571.1万,总销售额超6534万,总订单数6534万。
梁建章从小白到大仁,只用了半年时间。 这并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因为携程处于历史低位,他不得不这样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携程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
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年初以来就处于低位开工。 携程作为排头兵,首当其冲。 不仅业绩和股价承压,甚至还传出了私有化的消息。 。
另一方面,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都会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以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携程目前还没有找到。 这在携程被飞猪、美团围攻、深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显得尤为耀眼。
梁建章的直播带货或许可以节省业绩,但无法为携程找到新的引擎。
事实上,携程早就有了“跨界”的意图,并采取了一些行动,其中金融业务是重点。 近日,携程在获得虚拟银行、保险经纪、小额贷款牌照后,又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高利润的金融业务一直是互联网巨头们的最爱,但携程却很难表达对金融业务的喜爱。 这是因为,当金融业务达到携程的三分之一英亩地盘时,就不再生产牛奶了。 别人家的牛啊
金融业务受挫
工商信息显示,第三方持牌支付机构“东方汇融”母公司上海东方汇融文化商业有限公司股东发生变更。 原股东已退出,携程全资拥有该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曾在此前公告中表示,其持有的上海东方汇融文化商业有限公司拟通过整体公开挂牌转让其100%股权。 上市期间,招募唯一受让方成都携程旅行社有限公司。
携程申请转让上海东方汇融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00%股权的申请也已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这意味着携程通过全资收购获得了渴望已久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作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霸主,携程早已有了它的财务野心。
早在2013年,携程董事长梁建章就表示,携程将进军移动支付和面向消费者的小额信贷业务,并将以美国运通作为标杆公司。
当时有业内人士表示,“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携程只能与市场上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也就意味着向这些公司付款。” 对于一家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携程甚至不得不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共享一些数据。 显然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携程最初涉足金融领域的是保险。 2011年,成立保险机构,专门处理旅行中的意外伤害。 随后,携程的金融业务版图开始逐步拓展,进入投资理财、消费金融、产业金融等领域。
然而,这种看似全面的布局实际上却存在漏洞,即核心牌照获取迟缓、纠纷不断、业务“钱前景”不明确。
就像脱胎于母公司的360数码一样,携程的金融业务在起步阶段乃至现在都需要母公司的大力支持。
以C端业务为例,携程选择了类似于滴滴、美团等跨境金融巨头的“中介”模式。 左边用户右边有金融机构,门户网站有独立的“携程金融”App和携程官方网站以及携程App中的金融频道。
携程在成立保险机构后,参与创立了众安在线,是众安在线的九家机构股东之一。 2016年初,携程与去哪儿联手进军互联网保险市场。
在投资理财方面,携程于2014年成立“携程财富投资”,2015年成立“上海携程小贷”,进军小额贷款领域。
2016年,携程、上海银行、红杉资本、博裕资本共同成立上海尚城金融。 携程持股37.5%,为第二大股东,从而进军消费金融领域。
一年后,携程成立产业金融部。 其首批客户是连锁酒店行业的中小微企业。 方式依然是“贷款”,给他们提供三十万到千万的贷款额度。
同时,在获得支付牌照之前,携程已通过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获得了虚拟银行、保险经纪、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多个牌照。
长期没有支付牌照是其争议点之一。
2017年,携程金融业务因没有支付牌照而被律师实名举报。 “携程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以礼品卡为载体销售预付卡,涉嫌非法开展第三方支付活动。”
尽管携程在回复中表示完全合法合规,但在报告被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受理后,仍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携程金融的投诉也屡见不鲜,且大多与暴力追债有关。
与此同时,金融业务的高利润属性在携程手中也失去了魔力。
以消费金融为例。 携程金融在该领域的主体“商城消费”从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2018年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仅为2043.19万元,相当于不仅与顶级公司过亿的利润差距很大,在整个行业只能算是三流水平,与携程的规模不匹配。
从业绩来看,除了参股的消费金融业务表现不佳之外,携程的产品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以携程消费分期产品“取趣花”为例。 2018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1203万元,净利润仅为120万元。 同时,该业务的贷款余额不足5亿元,246亿元的自有资金大部分尚未盘活,可见该产品缺乏活力。
携程做金融的“必然”
成立于1999年的携程,在其创业时代,比其他初创公司度过了更“安逸”的时光。 与其他公司相比,被称为“携程四君子”的创始团队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四人在创立携程之前,在各个方向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比如,担任CFO的沉南鹏此前曾担任德意志银行董事、中国资本市场负责人; 梁建章在担任首席执行官之前曾担任甲骨文中国的技术总监; 范敏常务副总裁曾任上海旅行社、五洲酒店总经理; 何季奇也是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熟悉销售。
这一豪华的配置帮助笔记本电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沉南鹏曾回忆,携程筹集C轮融资非常困难,因为此时风险投资不再青睐互联网公司。 “但每个人对我们四人团队的信任使我们摆脱了相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刻。”
如果算上2013年至2015年与艺龙、去哪儿的竞争,疫情将是携程面临的第三道坎。 最后的结果是携程通过资本运作化解了这场战斗,从此坐稳了行业第一的宝座。
然而,从业绩来看,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携程这个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旅游集团,也发生了不寻常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净利润波动。
2017年至2019年,携程总收入分别为268亿、310亿、357亿(人民币,下同),同期同比增速分别为39%、16%、15%;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亿、11亿、70亿。
支柱业务“票务”的收入增速也在逐渐放缓。 2017年,该部分业务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38%。 2019年,该业务增速下降至8%。
所以,携程的第二道坎其实早就来了,而克服这第二道坎的方法并不难,那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成绩单上看,住宿、旅游度假业等业务虽然扩大了携程的营收规模,但未能解决营收增速下滑、净利润波动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难理解携程选择继续加大金融业务的原因。 携程凭借流量优势和旅游消费场景,获客成本低于趣店。 同时,其金融业务的高利润属性也能为财务报告做出贡献。
而且,互联网巨头涉足跨境金融的先例也不乏。 且不说支付宝这个老大,腾讯的金融业务也成为了主要的收入驱动力。 2019年,腾讯金融科技业务收入不仅增速位居各板块之首,其规模也与游戏业务几乎持平。 全年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增长39%至人民币1,014亿元,游戏业务收入人民币1,147亿元。
除了阿里巴巴、腾讯之外,美团、滴滴等新巨头也盯上了这块蛋糕。
只是,虽然金融是互联网巨头的大势所趋,也有路可走,但正如上文所述,携程的金融业务进展并不顺利。 背后的原因其实既有行业共性,也有携程自身的问题。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论是缺乏支付牌照,还是暴力收款,这些都是互联网巨头在做跨境金融时会遇到的问题。 在这两方面失败的不只携程一家。
美团子公司重庆美团小额贷款今年5月被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非法从事贷款业务”。 关于黑猫、聚的投诉,还有大量针对美团小贷的投诉。 投诉内容大多是侵犯用户个人隐私、暴力追债等。
换句话说,无支付牌照、暴力催收投诉等问题,其实只是携程金融的表面问题。 如果携程这个词换成美团,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可以和之前报道的“大数据杀戮”归为同一类。
事实上,携程金融业务的真正问题在于其本身,有两个突出表现。
首先是携程基于旅游消费场景聚集的流量虽然具有高单价属性,但消费频率并不高。
与携程相比,美团的单价虽然更低,但频率却高出数倍。 这使得美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进而优化其风控体系和交易模型。 除了收取后续商业化的手续费外,数据馈送系统还可以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让他们吃不止一条鱼。 携程不具备这样做的条件,佣金收取仍是其金融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考虑到蚂蚁金服已经做出了表率,携程金融业务的路径和轮廓应该是大致相同的。 虽然携程、蚂蚁金服、美团都有流量和消费场景,但数据上的先天劣势,让携程从一开始就不如蚂蚁金服、美团一半。
其次,虽然梁建章曾举美国运通的例子证明携程在金融方面的可行性,但实际上两者的情况是不同的。
一方面,虽然两家公司都是从旅游业转向金融,但美国运通依赖国外成熟的信用卡系统,而携程也利用了中国发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和移动支付。 但携程在时机上处于劣势。 慢了半拍。
携程虽然2011年就进入保险领域,但直到2017年才成立独立的财务部门。此时,不仅移动支付的格局已定,而且新面孔也越来越多。 错失先发优势的携程如何在金融业务上扩张? 收回损失的时间成本是它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另一方面,携程对于金融业务的定位并不明确。
梁建章曾用美国运通作为对比,蚂蚁金服也在探索未来的道路。 但从携程广泛的金融布局来看,并没有找到指导发展的战略重点。
此外,目前携程的金融业务模式还只是流量业务,只能算是互金行业的早期阶段,远没有得到更高层次的技术驱动。
可见,虽然携程在获得支付牌照后扫清了一大障碍,但能取得多大成绩仍是未知数。
申请创业报告,分享创业好点子。 点击这里一起讨论新的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