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合支付公司“云付”创始人周世荣等11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抓获。 经查,云浮利用多家公司对接民生银行厦门分行等多家银行及上游支付机构,获取支付渠道,为商户开展银行卡收单、快捷支付、扫码支付等服务。
该犯罪团伙还为其他公司开发了100多个OEM“贴牌”移动支付应用程序,使信用卡持卡人能够通过虚构交易等方式套现。 截至案发,仅通过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提供的业务渠道进行的违法业务金额达179亿元,获取利润超过1900万元。 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云支付事件对于整个聚合支付行业来说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聚合支付?
聚合支付(俗称“第四方支付”)除提供“支付、结算、清算”服务外,还从事“支付服务”。 依托银行、非银行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渠道和清算结算能力,利用自身技术和服务集成能力,为商户提供支付渠道、集体对账、技术对接、会员管理等服务和营销。 聚合支付不进行资金结算,而是根据商户需求进行定制,并提供基于支付的多种衍生服务。
近一年来,聚合支付公司事件频发,其中大部分涉及POS二次清关。 此前曾有“齐天府”、“汉地”、“诺曼斯”等机构。 非法聚合支付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支付行业小编列举了相关违法现象及案例:
1、POS机清洁。 所谓“二次清算”,是指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活动。 “二次清关”组织很容易赚钱跑路。 此前曾曝光过不少事件,如“鑫掌柜”、“诺曼斯”等。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将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行为列为非法经营罪。
2、为赌博、外汇等非法平台提供支付渠道。 2017年,9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南通港闸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原因是他们建立聚合支付平台,为非法私彩、赌博等网站提供充值、提现等服务。 短短一年时间,资金流入就超过27亿元。
3、信用卡套现理财。 众所周知,利用聚合支付套现理财的行为,近期在信用卡套现理财平台“国帆钱包”上造成6亿元兑现困难,5家支付机构也被查处。受牵连。 许多投资者将信用卡过期归咎于逾期平台。 狗饭钱包长期以来打着“无损提现”的幌子,支持投资者使用刷卡POS机兑现信用卡进行充值和投资。
4.出售用户信息。 通过聚合支付可以轻松采集用户银行卡及相关交易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实名认证技术和系统的漏洞倒卖实名身份信息,利用实名认证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
新民晚报此前曾报道过聚合支付“收钱吧”的相关问题。 近百人注册了“收钱吧”软件,但一直未能成功; 即使卸载了软件,他们仍然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 。 “注册软件时,大家不仅填写了手机号、银行卡号,还上传了身份证照片。” 对此,小伙伴们非常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被泄露。
谁在打开聚合支付的大门? 再往前追溯无疑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 “云支付”聚合支付平台涉及七八家支付机构和民生银行提供支付渠道。
从支付行业来看,目前聚合支付公司有上千家,他们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 大多数支付总额实际上是由分支机构变相控制的。 为了央行的合规性,非法支付渠道将通过聚合支付公司进行转移。 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将转嫁给聚合支付平台。
监管机构持续严厉打击非法支付清算行为。 2017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开展非法“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顿的通知》,将聚合支付严格定位为“收单外包机构”,并明确规定聚合支付不得从事商户业务。资格审查或验收协议签订。 、资金结算、收单业务交易处理、风险监控、受理终端主密钥生成与管理、错误与争议处理等核心业务; 不得以任何形式办理特商结算资金,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特商资金结算业务; 不得伪造、篡改、隐匿交易信息; 不得收集、保留特定商家、消费者的敏感信息。
2018年4月16日,银联发布《关于防范辖内机构业务违规可能引发衍生品风险的通知》,并使用紧急标头。 同时,浪莎支付、、雯雯卡管家等均被银联点名并通报。 并进行关键注释!
2018年5月2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还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卡收单业务防范和打击“二级清算机构”的风险提示,列出了“二级清算”机构的7大特征:包括异常结算资金,协议签订异常,刷卡测试异常,费率低,T+N(N≥2)每日结算,一机多商户,高额现金返利。
据支付行业小编介绍,目前各大支付机构和银行都在清理非法支付渠道,部分银行因直连中断而停止了条码支付业务的支付渠道。 目前,央行正在全面整顿支付机构,持卡人支付事件表明了管理层的决心。 非法集资已经结束。 非法支付结算资金就是犯罪,云浮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区块链支付交流讨论群,添加群主微信加入:
记下公司名称+姓名+职位,该信息将由群组所有者输入。
提供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支付系统、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支付牌照并购等服务。 业务咨询请添加微信(),添加微信时请注明您的来访目的! 请发送电子邮件举报举报、广告合作和支付机构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