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信易支付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工作

2024-03-29
来源:网络整理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深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坚持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金融消费者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 保障渠道,构建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保护人民群众辛勤致富创造的财产,维护金融消费者长远根本利益。 组织开展“金融消费者维权日”、“发布金融知识,保住你的钱袋”等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持续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

近日,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应中国人民银行营业部要求,本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首都易支付开展了以“权利、责任、义务”为主题的活动。风险——理性维权 完善以“风险意识”为主题的“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工作,在公司前台放置了相关宣传册,在接待区电视上轮播了315个宣传视频,旨在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消费理念,提高风险意识和依法理性维权。

3月10日,首都易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部分来访客户和公司员工开展现场科普活动:

金融消费者应增强自身风险和责任意识

金融消费者通过广告接触金融产品和服务时,首先应了解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正规渠道咨询专业从业人员,然后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审慎选择,坚决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金融消费者在接触金融广告时,可以通过以下“三多”步骤增强辨别能力,然后再做出最终决定。

一是多问问题。 涉及特定金融产品的广告必须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格。 您可以询问该公司是否有资格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询问销售人员是否有专业资格证书,询问产品的风险和目标人群。 当您不确定其真实性时,您可以按照本手册第四部分的热线咨询第三方机构。

二是想太多。 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之前,请考虑所宣传的金融产品的风险以及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个人应对自己做出的财务决策负责。 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当财经广告的好处令人兴奋时,不妨先做一下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然后再做出明智的决定。

三是要多学习。 互联网时代,金融广告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金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金融消费者应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金融素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

金融消费者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有几个步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