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3:
微信群让小程序有了更明显的入口。 群主可以将小程序设置为群待办事项,吸引更多用户积极参与小程序的使用。 小程序会迎来新一轮爆发吗?
更新2:
纸牌签到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那么微信签到如何才能真正方便好用呢?
更新1:
抗击-19疫情的斗争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如何使用对微信群中的疫情进行筛查和报告?
微信更新7.0.8版本( 7.0.7)后,悄然上线了接龙功能。 从目前提供的功能来看,微信纸牌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这非常符合微信一贯的功能设计理念。 不过,这个功能很简单。 你必须尝试一下才能知道它是否易于使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好用”,我们以微信上流行的接龙小程序“接龙管家”作为对比对象,看看微信的接龙功能有哪些优缺点。
1. 开启方法
启动微信纸牌,方法还是很……“独特”的。 与其说“开始”,不如说“触发”更合适:输入“序列号+文字”后,换行,然后依次输入“序列号”,就会出现微信纸牌的入口,如图如下图所示:
最重要的是,微信中的“换行”是一个高级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问问你的朋友和亲戚。 他们会知道在微信文本框中输入内容时如何换行。 知道怎么抢红包或者发红包的人肯定不多。 这对于iOS用户来说尤其不友好。 iOS 键盘在微信中默认不提供换行功能。 即使安装了第三方输入法,您仍然需要按住“发送”才能触发换行。
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换行,比如打开语音说“换行”(好聪明……); 点击搜索框,出现“换行符”提示(我不小心忘记了怎么按...)。 简而言之,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换线,那就别想推出这款微信原生纸牌了。
但对于专门为纸牌设计的小程序,比如《纸牌管家》,进入方式就非常传统了。 新用户可以通过群或好友发送的小程序卡直接进入接龙,也可以手动搜索“接龙管家”小程序进入。
虽然打开小程序会占用一些内存,但是这种通用的方法并不会让人觉得麻烦。 相比之下,微信接龙的触发方式就有点看性格和命运了。
2. 纸牌法
微信接龙提供了最简单的接龙方式,就是“一接一”。 一一留下您的姓名或要求的纸牌内容。 这对于简单地计算纸牌的数量很有帮助。
然而,这种过于简单化的做法也很容易引发麻烦。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无限制地参加,也就是说,最终的数量可能并不能真实反映的实际人数,因为一旦有人多次拾取,数量就会不准确,所以这还是会造成统计上的问题。偏差且无法保存统计数据。 时间。
您可以根据需要一直按 +
与纸牌管家相比,微信纸牌提供的功能可以与“反馈纸牌”相媲美,但功能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却远非可比。 在反馈接龙中,参与者的反馈内容不像微信接龙那样过于随意。 而是根据发起者的要求提供反馈,支持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最大的亮点就是“学号”系统。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数量反馈,不存在一个人多次反馈的麻烦。 而且,没有反馈过的人都可以一键通知,发起者的接龙统计一目了然。 接龙完成后,发起者还可以导出接龙数据表和多媒体文件的zip包。
如果是用于家校交流,那么显然 应该更符合用户需求。
3、隐私保护
微信纸牌触发后,还有一个功能需要“触发”,就是填写附加信息:位置、手机号码、日期。
点击“位置”图标后,会调出地图位置,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进行选择; 点击“通讯录”图标后,会自动要求确认微信绑定的手机号码,且无法更改,这对于想要留下其他手机号码的用户来说不太友好; 时钟图标是留下日期的。 点击后会出现一个日期选择菜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但以上都不是重点。
关键是,一旦发出接机电话,群里所有人都会看到,根本没有隐私可言,尤其是在那些杂乱、成员混杂的群里。 接听代答电话后,您的手机号码将不再免费。 如果不好的话,每天都会有人骚扰你。 毕竟是你主动揭发的。
但如果您使用 ,类似于上面提到的带有联系信息和地址的,您可以使用“填写表格”或“活动”。 如果您使用“填写表单”,发起人可以设置信息的可见范围,例如“仅发起人可见”,那么除了您自己和发起人之外的其他参与者将无法看到您填写的重要信息如果使用“活动接龙”,只有发起者可以看到报名参加活动的人的信息,其他人看不到,所以不用担心隐私暴露。
另一个优点是表单填写者和事件发起者都可以导出表单数据文件,以便于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和保存。
4. 电脑使用
遗憾的是,微信纸牌目前还无法在 PC 版微信上使用,这对于上班族和其他经常使用电脑的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但小程序在电脑版微信上已经可以正常使用。 如果您还没有下载支持的版本,可以根据以下链接下载(提取码:jqx0):
使用说明请参考以下链接:
更新于2019年10月21日
微信更新了官方PC版v2.7.1,正式支持微信小程序。 您可以在PC版客户端中检查是否有更新。
总结
微信纸牌虽然很小,但对于纸牌本身来说,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 简单的设计、“缘分”入口、随意的统计、暴露的隐私……这些问题决定了微信纸牌的适用性。 范围极为有限——仅限于简单、可信、低复杂度的场景,如家庭群体(相亲相爱如一家人~)、工作群体、同学群体,以及稍微超出这个范围的,如常见的家庭群体学校交流群、团购群、红包群、兴趣爱好群(如兴趣爱好、同行等)等外人数量较多的群不适合使用。
但 却没有这些担忧。 充分吸收用户建议后精心设计的功能,适合各种纸牌场景,用户上手难度不高(对IT产品难度有所顾虑的用户除外)。 特别适合接龙常用的家校交流、工作统计、团购订单等对统计结果要求较高的场景。